“互联网+”助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

2016-07-20 03:17
新农村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果农阿里巴巴

陕西延安市洛川土基村村民杨宽民种了十几年苹果。2015年,12万元的苹果销售收入创了纪录,他增收的法宝就是电商,“收入比2014年足足高了50%。‘触电就是好!”

和杨宽民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自1月9日陕西省、山东省、贵州省和江西赣州市开展农产品网上行公益活动以来,洛川苹果在11小时内就卖掉了18万斤,相当于当地最大苹果电商一年的销售量,当地农户实际增收超过20%;赣南脐橙累计销售超过50万斤,增收40%……

2015年初。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列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随着电子商务逐步向农村渗透。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为广泛开展“电商扶贫”奠定了基础。

为了推广此次农产品网上行公益活动。三省一市专门设立了总额为500万元的“网络交易诚信资金”,作为活动参与商品质量保证金。按照约定,凡在政府指定的天猫或淘宝卖家购买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诚信资金将先行向消费者赔付。

为做好此次公益活动。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投入数千名专业人员,进行商品对接和网络推广。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农产品有效到达消费者手中。

随着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参与农产品网上交易的三省一市农产品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以贵州为例,“贵州龙”和“黔五福”腊肉累计销售5.3万余件、“娇乡”红辣椒累计销售2万余件……最远的一单产品.还“飞”到了澳大利亚。

作为非标产品,农产品“上网”的最大难点是品质控制。陕西延安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新光坦言。此次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品质要求很高,给当地果农上了生动的一课。

产自陕西延安的数万斤苹果。第一次出货到北上广的仓库后。第三方检测合格率不足60%。刘新光说:“运送过程中的一些划痕在没有氧化时看不出来。”

为此,阿里巴巴和果农改进包装盒、运输流程等,并创造三次选果法。力图把最高品质的苹果送到消费者手里。刘新光说:“先进的经营销售理念倒逼果农改进自己的生产标准,也倒逼着我们苹果产业升级。”

“这次公益活动不在乎卖了多少货。而在乎多少好货能到百姓手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利军说。这次活动对商家的管理机制要求非常高,采取了背书、保证金、以一赔三等多种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

大数据是实现此次网上公益活动销售火爆的另一法宝。在供应侧建立农产品的大数据。在需求侧建立消费者大数据。同时设计向贫困人口倾斜的农产品生产供应链,实现了精准扶贫。山东荣成市商务局副局长常志军说,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有助于打造荣成市的海洋食品产业链。借助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优势,今后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尝试产品定制,改变“生产什么卖什么”的模式。“用大数据指导企业生产,从源头上指导农民养殖.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收益”。

“过去。贵州有很多特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这次网上公益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贵州有那么多优秀的特产,这对黔货出山是个非常大的推动。”贵州省商务厅巡视员章淼青表示,目前贵州已经把发展电商作为实现“弯道超车”战略的一部分。

农产品销售难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农业电子商务对于解决销售难题、助力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201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政策文件。农业部会同多部门印发了《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据了解。2016年农业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同时在全国10个省份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不同类别的农业电子商务试点,以期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地区脱贫等多方面取得进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果农阿里巴巴
公益活动证书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