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研究

2016-07-22 15:45陈蔷伊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海口5701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播模式凤凰卫视全媒体

陈蔷伊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海口 570100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研究

陈蔷伊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目前媒体平台的种类愈来愈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首先,文章以凤凰卫视为例,从传播者角度、内容与渠道角度、新闻受众角度、节目效果角度分析了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的传播模式,随后,从品牌与内容、提升新闻公信力、多平台传播等方面阐述了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凤凰卫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电视行业正失去其一枝独秀的优势,与各种新兴技术展开了竞争,形成多元化并存的媒体生态,例如亚洲电视台最近已经停止了节目放送。当前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在不断发展变化,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更多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在中国,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拥有了快速增长的大批用户,并且逐渐发展到与传统媒体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出现了彼此交互融合的趋势。电视新闻是电视台的核心,可以将其喻为电视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各类媒体竞争不断加剧的格局之下,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生态,获取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是每一个电视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凤凰卫视一直以新闻作为立台之本,在各种媒介不断出现并竞争的浪潮里,通过对各类媒体的整合,创建了基于电视网络、广播频道、期刊杂志、因特网等平台的栏目——《全媒体全时空》,并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就以凤凰卫视的《全媒体全时空》为例进行分析,以拉斯韦尔著名的5W传播理论作为分析架构,阐述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

1 以《全媒体全时空》为例分析电视新闻的传播

《全媒体全时空》是3年前由凤凰卫视推出的以新闻为主打的节目,在凤凰台的五大媒体平台以直播的形式进行。凤凰卫视的全媒体平台是不断完善发展的,早在2005年,凤凰卫视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成立了凤凰新媒体,这也是凤凰卫视全媒体的一个开始。随后凤凰卫视依旧在不断进行全媒体的发展,首先,结合当年十分先进的数字技术对节目体系进行优化改造,进一步为全媒体模式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到了2009年,凤凰卫视结合智能手机的发展,发布了自己的App,从而为手机使用者收看凤凰卫视提供了平台。接着,在2011年,凤凰台的新闻中已经引入了很多网络元素,从而使传统电视传播的单向模式改变为双向交互模式。以上这些发展的进程均为《全媒体全时空》的推出奠定了足够的信息化基础。本研究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型,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电视新闻的全媒体传播,分别是传播者角度、内容与渠道角度、受众角度及效果角度。

1.1基于传播者角度的分析

可以将此处的“传播者”概括为节目本身以及节目主持人两个元素。第一个元素即为节目本身——《全媒体全时空》。凤凰卫视的立台之本便是新闻节目,因此,非常重视新闻的质量和新闻栏目的效应。第二个元素即为新闻主持人,这是受众感受最接近的电视元素,主持人的主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传统的新闻主持人往往无论是形象还是播报过程都十分严肃,而凤凰台的《全媒体全时空》则完全颠覆了传统主持人的形象,主持人身后是一个极富层次和深度的演播厅,主持人不再在演播台后正襟危坐,而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能够在演播室各个区域活动。而且在播报的语气上更加趋于生活化,例如:“各位亲,您怎么看?”这种风格将增强对于年轻受众的吸引力。

1.2内容与渠道的分析

《全媒体全时空》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同步在互动网页上跟受众进行互动,包括网上投票等,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会随时给出投票结果,网友反馈信息等;通过U-radio的连线则能够使节目的评论员和受众在平台同步发表观点;微信板块则能够使受众以语音的形式发表看法;而受众所提交的内容则可能随时在节目中被播出。凤凰卫视更加关注的是所谓的硬新闻,而且十分注重新闻的时效性,能够吸引具有一定层次的理性观众的参与。而且,在多个平台的互动之中,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彼此融合互通,最终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凤凰卫视对于新闻节目是以全方位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定时推送节目信息;凤凰卫视十分注重对于新媒体互动性特点的实验,用户只需对微信发送一定的关键字,便能够得到所需的信息;受众的微信信息与评论员的信息,在电视屏幕上分别以横向和纵向的方式展开,形成十分鲜明的视觉形象;而微博则可以集中大量受众的信息反馈。

1.3新闻受众的分析

首先,《全媒体全时空》恰到好处地迎合了观众的需求,能够在新媒体的支持下为受众搭建一个观点发表的平台,增强了节目的粘性。

其次,《全媒体全时空》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举例来讲,节目最贴近受众的就是其“微言送听”,借助微信媒体来使观众的各类看法能够抵达节目组。由于媒体平台的支持,电视观众不再像传统电视节目一样只能够对新闻信息进行单向的接收,而是可以像一名民间评论员一样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全媒体全时空》拓展了受众的范围,不但包括高端群体,同样也面对数量更为庞大的普通老百姓,从而使数量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互动交流。而随着我国观众群体知识层次的提升,受众的思维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活跃化的特点,有一种发表自己声音的内在需求。

1.4节目效果分析

从受众的心理满足来分析《全媒体全时空》的节目效果。凤凰卫视节目的宗旨之一便是关注观众中的高端人群,所以在新闻的选择上十分注重一些重大的热点话题。而节目本身则保持十分客观的位置,尽可能梳理所有的观点,使每种观点能够维持平衡状态。受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多种意见在同一个空间的交融,得到来自新闻节目的精神满足。

传统的电视节目效果是以收视率进行衡量的,而进入全媒体时代,收视率指数显然难以衡量节目的实际效果。目前较为提倡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把收视率和媒体收视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某一期节目在几大搜素引擎的搜索量大小和视频网站的点播次数等。而根据机构的统计,《全媒体全时空》的这项指数已经超过了凤凰卫视的一些老牌栏目,诸如《凤凰早班车》等等。

2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

通过分析凤凰卫视的做法,对全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2.1品牌与内容

只有树立了鲜明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以独特的标示凸显自身的位置,从而吸引受众。在全媒体背景下,品牌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具体到新闻栏目,为了树立形象鲜明的品牌就必须为节目确定一套合理的包装体系,同时应该以更大的精力来夯实节目的内容。在包装方面,笔者推荐引入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电视新闻栏目以用统一符号进行包装,使其形象能够深入人心。而在内容方面,则必须恪守电视新闻“内容为王”的不二法则。只有选择足够优质的新闻内容,才能在最根本的层面塑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增强内容的深度和厚度,还应该有意克服新媒体的一些弱点,包括表面化、碎片化等。

2.2提升新闻公信力

电视新闻的受众量是重要的指标,但电视天然的使命之一是舆论引导,因此,即使来到了全媒体时代也应坚持其固有的公信力。由于新闻节目的全媒体性,所以电视新闻会同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同步播出,同时也必将接收到来自受众的多方面观点。目前传统的电视新闻具有其他新媒体难以比拟的权威性,但由于各类媒体的加入,信息量和信息来源也骤然增大,媒体如何保持其既有的公信力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假若新闻的全部评论均来自广大的受众,则这些看法很可能会偏离常态,变得片面而单一,甚至偏激。

2.3多平台传播

在全媒体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里逐渐纳入了各种各样的媒介,包括微信微博、广播等。一方面,这些媒介能够使受众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另一方面,也使节目的传播道路更加宽广。在媒体全面竞争的背景下,很容易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注重节目的多平台传播。例如,节目在播出前便将一些重点话题首先在网络上发布,使受众能够初步熟悉了解;而当新闻播出后,则可以编辑完整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参与进节目,实现良性循环,使节目壮大。

3 总结

虽然目前媒体平台的种类愈来愈多,但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中流砥柱,依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辐

射影响力。而在科技依旧进步的背景下,可以预想到依旧会有新的媒体在出现和成长,可以说,人类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一档栏目不再基于一个平台,而是以融合的形式,通过各类方式接近受众群体,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必然为传统电视业带来挑战与机遇。《全媒体全时空》作为电视新闻向全媒体的进军,为电视界创造了很多可能性,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不足之处。例如信息量太过庞杂、形式感盖过了内容等,此外其所倡导的公共话语空间尚没有完全实现。但即便如此,《全媒体全时空》在如今的背景下也堪称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电视新闻节目为了保持常青树的品牌地位,必须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遵循“内容为王”的传媒铁律,引入全媒体的力量来增强节目的影响力,践行电视人的使命。

作为电视人,应聘请必要的权威评论员,以其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来看透问题的本质,给出专业性较强的回答。新闻直播的时候则同步在各个平台进行播放,并不断收集来自各平台的观众观点等;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与受众的真实需求,构建一个全新的新闻传播平台,为新闻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纪玉芳.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3):175.

[2]王敬东.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导向作用探究[J].新闻传播,2014(4):321.

[3]范文.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内容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媒体时代,2013(8):44-46.

[4]乔琴琴.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必要性与新闻制作艺术的创新手法探析[J].科技传播,2014(22):63,82.

[5]周建青.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如何异彩纷呈[J].中国出版,2013(11):50-53.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03-02

作者简介:陈蔷伊,助理记者,研究方向为新闻传媒。

猜你喜欢
传播模式凤凰卫视全媒体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