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知识“问题化”的路径与方法刍议

2016-07-22 07:45张生华
新课程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核心知识方法

□张生华



核心知识“问题化”的路径与方法刍议

——以“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例

□张生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应该精心配置一些具有启迪性、探索性、反思性、趣味性的问题,把数学核心知识“问题化”,将数学核心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成儿童可以接纳的教育形态,让儿童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以核心知识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特征的领悟。

【关键词】核心知识;问题化;路径;方法

布鲁纳认为,所掌握的知识越基础、越概括,对新知学习的适应性就越广泛;用基本的、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应当成为教育过程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核心知识或应用的教学。

怎样将数学核心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成儿童可以接纳的教育形态,让儿童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以核心知识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特征的领悟?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应该精心配置一些具有启迪性、探索性、反思性的问题,把数学核心知识“问题化”,深化数学理解。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例,谈一谈核心知识问题化的路径与方法。

一、紧扣教学内容,配置具有启迪性的问题

所谓启迪性,就是通过问题解决过程的探索和结果的获得,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思想方法,并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与规律。

【片段一】关系匹配

1.根据问题想条件

(1)----------,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钱?

(2)----------,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

2.根据条件想问题

(1)买了4块蛋糕,每块10元,----------?

(2)每支铅笔2元,----------?

(3)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扣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旨在厘清条件和问题相互关系的问题,不但让学生深刻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一个条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例如问题(2);即使有两个条件,如果不相关联也不能解决问题,例如问题(3)。

二、抓住问题解决,配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总是带有完成老师交代任务的性质,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与被动性,缺乏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可在适当的时候配置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具有感染性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片段二】诱发冲突

课件出示例题1: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指名读出题目,然后黑屏隐去条件)

师:你能说出有哪些已知条件吗?

(生口述记得的条件,发现没说全。)

师:为什么呢?

生:条件多,乱。

师:嗯,是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整理一下?

(生尝试整理信息。)

实际上,在学习“列表”策略之前,学生也能根据已有经验解决本课时例题所提出的问题,但是他们多是凭经验而为,解题思路比较无序。面对这样的教学起点,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告诉学生解决问题要用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那么学生不但不能体会到列表的好处,还会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

要让学生形成并掌握列表的策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列表的好处,激发学生寻求策略的需要。如上节中通过多媒体黑屏让学生原原本本地叙述刚刚看过的信息,这时,冲突出现了——条件太多,排列无序,根本不可能记全!破解困惑的欲望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片段三】优化策略

(将全部信息再次打乱。)

师:如果小芳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我们能够像刚才那样快速地解决吗?

生:信息多、有点乱……

(师随机将桃树和梨树的信息板挑出,对应放好如下:)

桃树梨树

3行桃树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梨树每行5棵

师:给这些信息加上表格线会更清楚哦!

桃树 梨树3行桃树 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 梨树每行5棵

师:看看这儿的表格,你觉得怎么样?还能再简洁一些吗?

生:少写一点字,比如桃树这一列下面就不要再写桃树这两个字了。

师:那把“每行”也去掉吧,行吗?

生:……

师:看来,能省则省,不能省则不省。如此一来,列表就更简洁、更实用了。

有的教师在新课上为降低难度,直接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学生在练习时也依样画瓢,先画表格,填了不合适又擦去,如此反复。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分析条件与问题是与列表整理同步完成的,没有对条件问题的整理,怎能形成表格。为此,在教学时,教师细化了表格的出示过程,学生明白了整理信息要有用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列表整理,要分几行,第一行写谁的信息,第二行写谁的信息,这样就让所整理的信息对应了。教师在板书时简化书写内容,最后加上表格线形成表格,这样就形成了优化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列表整理有用的信息。

三、着眼经验提升,配置具有反思性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核心知识教学的终点,教师还应该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调用原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问题,通过经验的应用促进经验的优化,形成经验从积累到应用再到提升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新经验被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实现经验层次的提升和优化。

【片段四】回顾反思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怎么检验?

生:把41棵看成已知条件,把表格中的一个信息板拿走,现在我们回过来再算这个量,如果能算到就是对的,如果算不到就有问题了。

师:看来,列表在检验阶段也有用处,那我们试试看,先试这个(拿走“3行桃树”),在空白的地方写上“?”

验算:5×4=20(棵)41-20=21(棵)21÷7=3(行)

师:接下来拿走“4行梨树”,再次验算。

生:每一个条件都可以作为验算的结果,所以不止一种验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个问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都是先分别求出每种树各有多少棵

生:都是先列表整理信息

生:根据不同问题列表整理的信息不一样

师:回忆一下,我们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生:列表整理信息

生:分析数量关系

生:解答并检验

(师及时板书: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并检验)

师:(指着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

当学生沉浸在成功的体验中时,教师让学生说说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解答的,比比解题过程有什么联系。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普遍认为列表便于整理解题信息和便于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题思路,感受列表整理条件有利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方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体会到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四、结合生活实例,配置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谓方法多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多的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教学形式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中、高年级学生随着阅历的提升,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熟悉的实用性的问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片段五】学以致用

1.八桥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45人;五年级有4个班,每班48人;六年级有4个班,每班49人。

(1)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多少人?

2.小磊逛了一天书店,买了3本工具书,10本连环画,8本故事书。已知每本工具书售价18元,每本连环画售价3元,每本故事书售价5元。

(1)买工具书和故事书一共用去多少元?

(2)买连环画比买工具书少用去多少元?

3、张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所经历的一些实例感受到真实性与代入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策略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不断地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最终引导他们领悟到:不管题目如何变化,我们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却始终有用,这也是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灵魂。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从核心知识中提炼层层深入的问题,以问题引领数学知识框架的建构,促进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组稿:朱宇编辑:胡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7-0038-02

作者简介:张生华,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八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知识方法
学习方法
基于“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文章本质,让语文教学明晰起来
用对方法才能瘦
慷慨事实 紧扣核心 谨慎结论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基于核心知识自主建构的化学复习课型实践研究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