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豪端有化工 疏花古干貌来同
——《雪中梅竹图》赏析

2016-07-22 08:05
老年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梅枝枝叶积雪

□ 雨 竹



不信豪端有化工 疏花古干貌来同
——《雪中梅竹图》赏析

□ 雨 竹

《雪中梅竹图》,原名《宋元梅花合卷》。水墨绘修竹三竿,梅枝绽放,绢地染墨,以示雪压枝头。浓墨写枝,细笔勾花,笔势潇洒。上有赵孟坚题跋云:“初不知禹功之能也,今观悟悦愿师所藏徐君禹功之作,盖于诸人之外,最得逃禅之体,惜余前未闻知,后人吟更清,岂可少之”。

中国古代的画梅之风兴于“两宋”。《宣和画谱》中虽然也有唐人画梅的记载,但无作品传世,难测端倪。宋代专擅画梅的画家很多,其中,当以杨无咎(1097-1169年)为一时翘楚。这件《雪中梅竹图》的作者徐禹功,就是杨无咎最为得意的弟子,笔墨技艺深得其心法三昧。画图中,一株老梅自左向右,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横空掠出,凌厉恢弘的笔势,大有横扫千军般的豪迈,凝重的墨色如同钢浇铁铸一般,表现出雪中梅花的坚挺与刚毅。晶莹的花朵宛如白玉雕成,有着一种月色照耀下的静谧光华。许多新枝冲破层层的积雪,俏然而立。繁星般的花蕾,如同一串串音符点缀在梅枝之上,带给观者雪后寒山月上时,一派生机勃勃的雪中奇观。几竿修竹穿插于梅枝之间,顶天立地的构图方式,为原本狭长的画卷增添出纵向的高耸之感,表现了作者细腻而又独到的匠心。梅与竹虽然枝叶交杂,却是避让有序、疏密得法,丝毫不显凌乱。交相映衬之中有着一种自然之美,细细品读,便可知作者在下笔之初,已有深思熟虑、成竹在胸的自信。

徐禹功驾驭笔墨的功力相当精到。梅花的花瓣,用笔谨严整肃,一丝不苟,准确的造型刻画出逼真的质感。梅干与竹枝的用笔极具书法意趣,婆娑的枝叶,既不囿于古法又不悖于常规,显现出作者对于大自然观察的透彻领悟。细长的梅枝,用笔干净利落,自始至终劲力充沛,没有丝毫的犹豫与凝滞。

中国画一贯深受传统哲学的影响,讲求虚实相生,其中“实处”易而“虚处”难。这件作品意在表现雪景,却没有把对雪的描绘放在首位,而是将其烘托而出,以实衬虚,通过对竹叶、梅干以及梅枝的细微刻画,显现出积雪的厚度与层次。虽无笔墨渲染,却是意境清幽,有着一派素面朝天般的从容与自在。这正是中国画当中难得的超然境界。

《雪中梅竹图》 宋·徐禹功 绢本墨笔 29.6cm×122cm

画家于图左写修竹三枝,枝叶纷披,由下向上直冲画外,尽显竹之挺拔;自左向右取势,画野梅一枝横空而出,若干虬枝与点点疏梅皆半压积雪,绽放的梅花冷香扑鼻,欲开的蓓蕾蕴涵着旺盛的生命力。画家虽画的是一枝梅,但它代表着一株梅树。在雪地里,梅树与挺立的修竹似两君子同傲寒雪、共迎春归。画家没有用过多的色彩敷染梅、竹,只用水墨,便将它们傲霜凌雪之姿及清逸淡雅之趣很好地表现出来,足见其绘画功力之高。图中,错落有致的朵朵梅花上的雪,则是通过周围烘染的“留白”反衬出来。此图充分展现出雪后梅、竹傲然挺立的风神英姿。

细观此图会发现,徐禹功将“辛酉人禹功作”六字单款落于竹节之上,这是他绘画的一大特点。图上还有清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多首题诗,并钤有乾隆皇帝的多方印章。

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卷,多采用方笔。细梅枝、竹干、竹叶都用一笔勾勒或用撇法画成。除了在最粗的梅枝的个别地方补画一两笔外,其它地方基本上是一笔即成,并未多做修饰,以体现笔墨的书写性。因为绢具有不洇墨的特性,所以用饱含水分的笔墨画时,有几笔痕迹会出现一些“染出”的效果。徐禹功用淡墨勾画的梅花花头,笔力则不如杨无咎劲健。由于他在绢地上的淡墨染得不够重,所以没有很好地衬托出花的清香与雪的洁白。对积雪的描绘,他主要是通过组织笔墨,将一些相互穿插的枝干、枝节、枝叶处理得稍微脱节,让人感觉那脱节的空白处就是雪。而且,这样还能体现出梅枝的前后关系。

徐禹功在《雪中梅竹图》卷的创作上,运用了书写性笔法,讲究写意,但没有与写实拉开太大的距离。相比于当时“翰墨游戏”的文人画,他的这幅画是富有绘画性的;而相比于当时刻画精微的院体画,这幅画又是富有书法性的。因此,这幅画称得上是高格调的画作。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画中所绘梅、竹的高雅,更在于其笔墨的清高脱俗。

猜你喜欢
梅枝枝叶积雪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最美中国画100幅 》
枝叶
我们
病梅记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黄花三宝木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