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实验的分层次教学

2016-07-23 10:18王光利洪素娟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创新型激励机制

王光利,洪素娟,瞿 敏,李 峰(淮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创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实验的分层次教学

王光利,洪素娟,瞿敏,李峰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从阐述建设创新型人才对微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开始,提出以小组为教学单位的分层次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再通过暑期实习成绩高低,判断低级小组学生是否有晋级高级小组的机会,再对成绩表现各方面都优秀的同学加以激励,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旨在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大趋势下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微生物这一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创新型;分层次教学;微生物实验;小组模式;晋级式;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创新”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维彼德的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NIS)的研究起点.一门学科,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若要寻求发展,必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发展进步的源泉[1].

创新能力的大小,虽然受一部分先天因素影响,但是更多的还得靠后天的发掘和培养.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而老师太少,从而导致班级结构单一,老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充分发挥.就创新能力这一点来说,单一的教学方式只适合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其他学生就难以得到很好的开发.

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始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宋代朱熹将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2].

微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要真正学好微生物实验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高校必须牢固建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所以建立合理的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1 “小组式”教学

“小组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以对微生物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不同等级的小组,然后根据不同等级的小组的实验水平分配相应层次的“辅佐教学老师”.“辅佐教学老师”可以是微生物学研究生,可以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也可以是同年级的对微生物实验掌握很好的同学.然后不同小组的“辅佐教学老师”在实验老师的帮助下根据不同组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如图1).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得到挖掘之后,才能更好地创新.又因为“辅佐教学老师”与组员相差年龄不大,大多为同龄人,所以更方便交流想法,这样的环境就是创新性思维成长的最好环境.从“辅佐教学老师”这个角度看,他们和组员互相学习互相成长,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该“小组式”分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分组,备课分组,教学分组,评价分组等分组教学的要求,是一种很值得被提倡的教学模式.

图1 “小组式”教学模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等级)

2 假期实习以及“晋级”机制

微生物实验作为一种实验类科目应当多以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所有的学习都要基于课本同时也要超越课本.实践是培养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唯一途径,同时,实践更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成果先进性的唯一标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可以和企业单位商议,在假期的时候提供给该学科学生一定量的实习名额.实验老师再根据不同等级实验组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分配到不同的单位,进行一定时期的实习,然后通过根据同学的实习状况进行各方面打分,打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三部分打分,其中小组得分第一的可以有晋级前一等级小组的机会,而分数若达到不及格就会被降到较低组别.(如图2)

这样的晋级和降级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在适当的压力下会激发出某些潜力,小组“晋级式”教学也有利于组员谋求自身发展,寻求进步,既然想进步,必定要去想着创新.

丰富的假期实习经验是学生在毕业时写毕业论文时的重要资源,因为对课题熟悉,资源丰富,研究基础扎实,这样写出来的毕业论文一般质量都很高.除此之外,本科时期丰富的实习经验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试问,基础知识扎实,实习经验丰富又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能力者,哪个工作单位和研究所会拒绝.

图2 假期实习和“晋级”机制流程图

3 激励机制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首先借用《圣经》中的上述典故,概括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声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不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在人才学上称之为“马太效应”.[3]

人们通常会因为某件事所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而对某件事上心,从而更加努力.在如今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马太效应”在激励机制方面起着指导性作用: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创立的同步激励理论(也简称为S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理论与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只有将物质与精神激励,以及根据人的自然需要而采取的激励措施有机综合,同步实施时,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用关系式表示为:

激励力量=∑f(物质激励·精神激励)[4]

这一关系式表明,只有当物质和精神激励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才有较大的激励效果.

微生物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教学二合一的科目,适当地对成绩和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很有必要的.一来是对学生们的努力付出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为了更好地实行奖励机制,学校可以在每期假期实习考核后设立奖项,但不是只有各方面全优的学生才能得到奖励,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创新,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奖项,除了精神奖励以外还可以适当设立物质激励,比如一定金额的项目奖金.(如图3),对于精神奖励方面,可以颁发一些个人奖项证书,可作为期末综合测评的一个加分项,并将个人实习经验写入简历.

图3 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将实践与教学融为一体的、小组分层并辅以激励机制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创新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经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工作能力强,更具有创新意识,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合理开发,再加上富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暑期实习,使原本单一形式的微生物实验教学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而分层次的小组竞争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运用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上,在其他学科上也同样适用.除此之外,激励机制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进取意识.

一个学校的学生是这个学校最好的代言人,培养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应该是一个学校办学的追求,也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目标.淮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应该将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大潮流的创新性人才为发展目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罗钧.嵌入式实验教改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60,25(8):958-960.

〔2〕裴希山.分层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2).59-62.

〔3〕陆勇杨震运用“马太效应”构建大学生奖励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期),2006(6):P43-44.

〔4〕邓秀芸.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20100601.

中图分类号:Q9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11-02

收稿日期:2016-03-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00083,4150130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724);安徽省生物工程特色专业(2013tszy018);淮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13114)

通讯作者:李峰(1970-),男,安徽淮北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方面的研究,E-mail:rx2500@163.com

猜你喜欢
分层次教学创新型激励机制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