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间操的目标及制订依据

2016-07-24 07:55李金龙张晓敏
运动 2016年8期

李金龙,张晓敏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幼儿园课间操的目标及制订依据

李金龙,张晓敏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国家发展水平、幼教幼体目标、幼儿年龄特征、课间操本质功能、体育客观环境和人三维健康观6个方面为依据,得出了幼儿园课间操在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方面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课间操;目标依据;目标制订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它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以“小学化”的模式代替正规的幼儿教育,使得幼儿教育定位出现偏差,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忽视了对幼儿健全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不仅蒙蔽了家长,更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给社会的和谐友好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它将“体”放在首位,强调了“体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课间操作为幼儿园一天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幼儿身心和社会适应和谐发展、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2h的重要途径。但根据目前幼儿教育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忽视课间操户外活动,更多地将幼儿安排在室内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严重影响幼儿天性的健康成长,阻碍幼儿从玩中做、从玩中学,束缚幼儿的快乐天性,压抑幼儿的个性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前人对幼儿园课间操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其目标的制订更是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为了完善幼儿园课间操活动,提高社会对其重视程度,本文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对幼儿园课间操目标进行制订,为更好地指导和支配幼儿园课间操活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1 幼儿园课间操目标制订的依据

王致青(1995)指出,制订活动目标时我们首先应把幼儿教育、体育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以求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到幼儿的发展目标上。认真了解幼儿发展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特点,把它们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幼儿园的体育环境等客观条件,把它们作为制订目标的现实依据。

1.1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体育活动目标需要有科学的并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才能制订出正确而合理的目标。首先,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订体育活动目的需紧紧围绕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有赖于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治需求,如长期以来,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投资,政府部门对其实行行政管理等都会制约体育的发展,所以制订体育目标首要考虑的就是国家的政治需求和经济状况的发展要求。

1.2幼儿教育和幼儿体育目标需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和初步形成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等。王玉珠(1997)也提出,我国城市幼儿园的体育目标应为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好奇心,培养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情趣及幼儿对体育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等。因此,课间操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其目标的制订必须服务于幼儿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实现,不能偏离,只有在这个大方向下制订出的目标才是科学的,才能实施。

1.3幼儿园课间操的本质和功能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应深入钻研这项教学活动,深刻剖析是教学设计之本,也就是教师首先要参透教学活动。因此,在制订幼儿园课间操目标时,制订者首先对课间操这项活动要有足够的了解,根据课间操自身固有的特点去分析幼儿到底应需要达到哪些标准,这样才是合理有效的目标。

1.4幼儿年龄特征的需要

幼儿园的主体是3~6岁的儿童,只有充分认识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身体、心理等特点,制订出来的目标才具有科学意义,才能正确指导实践,从而实现课间操目标。

1.5幼儿园体育环境的需要

课间操目标实际上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对其实践结果事先做出的决断与选择。国家、地方、社会对幼儿园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师资等都是实现目标的客观条件。因此,制订目标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然根本无法实现。

1.6三维健康观的需要

三维健康观是指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3个方面的

投稿日期:2016-03-08

2 在三维健康视角下对幼儿园课间操目标的制订

本文基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视角,对幼儿园课间操目标进行制订,旨在更好地反映出通过课间操这一项课外体育活动,幼儿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

2.1身体视角下幼儿园课间操的目标

2.1.1 提高幼儿关节稳定性,防止幼儿脊柱变形和肌肉损伤。幼儿园的儿童基本年龄段是在3~6岁之间,他们的整个身体都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初级阶段,身体各个部位发育还未完全,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脊柱柔软、骨骼短小、骨质柔软、关节软骨稳定性较差和肌肉力量不强,易发生疲劳和损伤等特点。故在课间操上幼儿教师可组织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操或健身操来全面锻炼幼儿的各个身体部位,特别是对幼儿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锻炼,防止幼儿身体形成不良姿势,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2.1.2 促进幼儿新陈代谢,缓解大脑疲劳,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幼儿课间操活动一般是在9:30—10:30中分为大、小、中班各有20min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幼儿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室内学习,其大脑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抑制,并且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具有易疲劳、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使得幼儿的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幼儿进行之后的课程学习,需要课间操这一时间段进行运动,让幼儿的大脑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起来,加快幼儿的心脏搏动,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使积累的疲劳得到缓解,提高学习效率。

2.2心理视角下幼儿园课间操的目标

2.2.1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激发对体育的好奇心,从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情感易激动变化,个性倾向逐步萌发,性格和兴趣等方面的个人特点正处于初级形成阶段。因此,课间操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的基本途径之一;其次,幼儿这个年龄阶段存在敏感期,它会在某个时期对一定物体或某种练习活动特别感兴趣,并且容易习得,但错过了这一时期,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力。故幼儿敏感期是引发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培养有益兴趣的关键时期,在此幼儿园需重视园内的各种体育活动时间,加深幼儿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好奇,并形成有益的体育兴趣,从小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2.2.2 萌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情感意识,发展幼儿观察、判断各种体育活动的能力。3~6岁的儿童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吸收心理阶段特点,他们可以通过看、听、碰等吸收、储存对各种现象的反应记录,能持续地从环境中吸收感觉信息。因此,在课间操上,幼儿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做一些体育活动,一边讲解体育能给幼儿带来的益处,使得幼儿有意无意地加深了对体育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参加体育活动热情,且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逐步培养了幼儿主动观察和判断体育活动的能力。

2.3社会适应视角下幼儿园课间操的目标

2.3.1 促进幼儿同伴间的沟通与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杨君青(2012年)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启蒙培育策略研究》中指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幼儿出生后,由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主要体现在家庭、幼儿园、集体以及幼儿同伴间的人际关系等,其3~6岁是形成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室外活动相比室内活动,最大的优点是幼儿同伴间可以大声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且课间操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自由活泛、不需要遵守太多课堂纪律等特点,这种氛围可以促使幼儿大胆抒发情感,运用语言沟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易交朋友,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2 形成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的行为习惯,培养敢于自我表现的精神品质。3~6岁的幼儿处于个体刚独立的人生阶段,自我意识才逐渐形成,故独立性较差,自信心和意志力不强。因此,课间操作为一种以集体为组织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意识,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例如,课间操内,教师让某一位幼儿单独进行一项体育活动,集体的组织形式使得幼儿产生了胆怯的心理,不敢自我表现,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逐渐培养幼儿果敢、胆大的心理,在集体中形成敢于自我表现的精神品质,并间接地对他们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

3 结 语

幼儿园课间操目标,不仅是幼儿园课间操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幼儿园课间操工作的根本依据,对其目标的确立能为之后的课间操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等的确定指明方向,不仅可以为指导幼儿园课间操实践奠定理论基础,而且还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璐.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2):148-149.

[2] 吴玲.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3):126-129.

[3] 王致青.幼儿园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1995(3):44-46.

[4] 杨文轩.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王玉珠.试析我国部分城市幼儿园的体育目标[J].体育学刊,1997(4):80-82.

[7] 蒋觉烟.优质教学始于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68.

[8] 王丽新.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要求[J].早期教育,2012(2):51.

[9] 肖永强,马琳.浅析幼儿身心特性与运动安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2-73.

[10] 杨君青.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启蒙培育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2012(4):45-47.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99-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53

作者简介:李金龙(1963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完美状态。制订幼儿园课间操目标需要紧紧围绕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3个衡量健康的维度,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是完整的目标,才会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