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进行课堂提问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2016-07-25 12:00王洪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提问小学策略

王洪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也是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提问契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05-01

提问对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师生协作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内涵。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提问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运用课文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判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思维,通过对于课文空白内容的填充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彻地表现创作意图,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通过想象去填补,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之处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启发想象去填补空白。比如在教学《灰雀》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他灰雀没死,却不敢讲呢?之后的一个晚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通过想象来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丰富了感性认识,产生了情感体验,发展了形象思维。对于更好地理解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心路历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

二、运用知识矛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学作品中往往会有一些强烈的矛盾对比,通过矛盾对比来凸显文章的内涵,提升表现效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知识之间的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思考,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根据课文的矛盾点设计问题,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光亮的火焰啊……”学生会困惑不解:一根小小的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有那么温暖、那么光亮吗?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教师由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矛盾,想原因、找答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小女孩生活的环境、她的心理状况、心理感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运用矛盾的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课文精彩点,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相对不足,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课文知识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精彩内容的概括、梳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演绎归纳技能。教学中我们不少课文,尤其是文学性较强的课文,作者在描景状物、记人写事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生花妙笔,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的这些精彩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精读细析,仔细品味,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文章是怎么表现桂林的山水的?哪几个字可以概括?以此通过静清绿、奇秀险来引导学生进行精彩内容的总结,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抓住了这些特点,学生在背诵、识记的时候也能够变得更为简单。抓住了精彩内容,就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运用知识发散点,加深学生阅读认知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发散点,根据发散点设计问题,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又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发散点主要有三大类:

首先是课文中心的引申义。有的课文写作年代较远,而为了体现德育渗透、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引申等方式,揭示课文中心的引申义。如《将相和》一文中心的引申义是:告诉学生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因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是千年之前写的,现在我们来学习它,有何积极的、现实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古文今用,加深他们的阅读认知。

其次是课文内容的概括义。有的课文内容含有深刻的哲理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对课文内容作精心的概括。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概念义就是相对论。课文的创新教育,就在于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对论。为此,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同样是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松鼠却说水很深(学生回答:因为老牛形体高大,所以说水很浅;因为松鼠形体矮小,所以说水很深)?同样是一堂课,你在什么情况下觉得它时间很短,又在什么情况下觉得它时间很长(学生回答:当我全神贯注听讲的时候,觉得它时间很短;当我无心听讲、心还在教室外面的时候,觉得它时间很长)?

还有课文内容的想象处。课文内容的空白处、省略处、含蓄处等都可用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比如在教学《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摄影师后面回来了吗?为什么呢?以此通过延伸思维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五、运用课文疑惑点,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们的思维常常是由疑问启动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文中一些易于混淆或相近的概念,似是而非的问题等都是学生学习中的疑惑点。根据疑惑点设计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周瑜为什么会嫉妒诸葛亮呢?诸葛亮为什么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呢?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到三国时期的局势,让学生感受到魏蜀吴各国的实力差距,认识到只有吴国蜀国联合才能够击退曹兵,进而体会到诸葛亮、周瑜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与人格魅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的学习综合认知。

猜你喜欢
提问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