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2016-07-25 23:55叶伟琴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教育

叶伟琴

摘 要:《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我在教学中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品德;教育;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88-01

品德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容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那么,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于教材,让品德教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把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成长时期的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再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照片,让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材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讲一讲有关的成长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的好多件毛衣,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为她织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孩子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由于我的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因此,教学内容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1、引导学生通过情景表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扮演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参与辨析。

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情景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互动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目的在于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些行为片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事件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以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如学习《我来学当家长》这一课时,可以预设一个星期按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学习记账,给学生设计好一个表格按学生记好收入和支出。进行教学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从中悟理,学孩子们会很快得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一方面帮助学生懂得合理开支,树立节约意识,还增进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从小就了解了家庭经济的来源与支出,懂得量力而行,也为将来进一步承担起家庭责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学习《我们的学校》时,我将课堂转移到室外,带领学生走入自己的校园,在实地中观察体验,在欣赏中激发。情感目标。

3、让学生进行“生活模拟”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模拟”,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拓展教学空间。比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课堂延伸生活化

在品德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内的生活与课外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孩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在教学《保护环境》的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学校附近的斑竹沟酒厂污染特别严重:浓烟滚滚,排放到沟渠内的污水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能力是不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联合社区干部,开展了“环保”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学校到斑竹沟污染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并设计出改进实施方案。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各种各样好的方案。正是在这种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把生活搬进课堂。

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家庭因我更美丽”一课教学时,我拍摄了学生们的家庭生活小片断,将学生的切身生活作为教学内容搬进了课堂,增加了教育教学的真实感、亲近感,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观念,既要让课堂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学,把学生与他们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分析;感受、体验,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深入走近儿童的生活,体现教育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