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在线教学模式研究
——以《数学文化》为例

2016-07-25 02:15崔乃鹏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网在线课程数学文化

胡 晶,崔乃鹏 ,丁 一

(1.3.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支持服务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0;2.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与学生事务中心,北京 100039)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在线教学模式研究
——以《数学文化》为例

胡晶1,崔乃鹏2,丁一3

(1.3.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支持服务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80;2.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与学生事务中心,北京100039)

摘要:自国家开放大学2015年9月决定在办学体系内统一使用学习网(www.ouchn.cn)进行在线教学以来,如何基于学习网进行在线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各分部和学院教师讨论的焦点。以河北分部《数学文化》课程为例,基于学习网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研究结果。1.设计既符合课程特点又有益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在线教学模式是实现全网络教学的基础。2.做好教师的支持服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3.有效引领策略的设计和应用是在线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4.发挥学习网跨机构教学的功能是提升开放大学远程在线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习网;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数学文化;跨机构教学

一、研究背景

为适应开放大学发展的需要,2015年9月,国家开放大学将800余门总部负责建设的课程全部迁移到学习网,并决定办学体系的所有师生统一使用学习网(www.ouchn.cn)进行网上教学,同时要求各分部和学院负责的课程也陆续迁移到国开学习网。目前,全国有近4000门课已经或正在向国开学习网迁移。如何基于学习网进行课程资源、评价和考核的设计,各级教师如何基于学习网进行在线教学和辅导,基于学习网的网上教学模式如何建构,这些话题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各分部和学院教师舆论的焦点。它关系到开放大学系统涉及几十万学习者的几千门课程在线学习过程能否顺利实施,也是对国家开放大学利用学习网实现四级学习平台合而为一的“一站式”服务建设目标的最好检验。《数学文化》课程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首批向学习网迁移的课程之一,尽管该课程基于河北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并使用多年,但由于新旧平台理念的不同,课程的迁移过程实质上是基于学习网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设计和构建一门课程的过程。本文以《数学文化》课程为例,基于学习网进行在线课程设计,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逐步构建起该课程基于学习网的课程教学模式。这门课程的实践对全国各分部和学院设计自己的课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对提升开放大学在线教学的内在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学习网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策略设计。[1]教学模式是从教学原理、内容、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2]。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4]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设有三个空间:管理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在学习网内嵌入了一个经过了汉化和改良了的平台——Moodle。[5]Moodle平台功能强大,课程建设过程中功能设置项非常多。只要对这些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原来需要在多个平台才能实现的学习、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问题,还可以对在线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起到管理、监控、反馈的作用,真正实现“一站式”学习和服务。

(一)教学模式设计

《数学文化》课程是河北分部开放教育本科开设的通识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同。它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主要讲授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基于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我们采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强调学习者的四个“自主”,即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有益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考核形式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最终形成意义建构。

基于学习网设计《数学文化》课程,首先将多年在电大在线平台上积累的教学程序与方式迁移过来,并利用学习网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统计与管理功能,真正将学习过程、考核过程和评价过程融为一体,实现“学、考、评”全网络化。基于学习网的《数学文化》课程采用MVPO混合式的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模块化[6](Modularization)

将课程全部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学习过程中各种学习活动都以模块为单位,并将其视为一个项目,实现学习过程模块化的项目管理。

2.课堂设置虚拟化(Virtualization)

依托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信息、学习资源的发布和课程在线讨论,使之成为虚拟的网络在线课堂,开展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交互(即自学资源)活动和师与生、生与生的社会性交互(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有效解决远程学习中的各种交互难题。

3.考核方式过程化(Procedurization)

不设期末终结性考试,全方位(100%)地进行模块化、过程性在线考核。考核形式:学习者参加模块在线主题讨论,在线提交模块平时作业。

4.学习评价开放化(Openness)

依据《考核方案》中公布的学习评价标准,对学习者参加每一学习活动的表现及学习成果在线公开评价学习成绩。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评价远程化、开放化的监控管理。

(二)网络课程主页主体部分的设计

按照上述教学设计思想,《数学文化》课程主要运用了学习网上的资源、作业、专题讨论、成绩管理等功能,用于资源发布、课程考核和评价以及成绩的统计与输出。教师和学习者进入《数学文化》网络课程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考核与评价方式一目了然,操作简单。

首先,将课程主页分为三栏,中间栏为课程主体部分,分成6个区域。包括:课程公告与新闻讨论区,教学文件区,课程内容学习的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

其次,在“课程公告和新闻讨论区”设有“欢迎词”,并在此发布一些提醒性信息,以“可视小组”的形式组织两次实时的在线讨论。在“教学文件区”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性文件:《数学文化课程学习大纲》,《数学文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数学文化课程考核方案》。

最后,在四个模块区均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是:活动内容清晰,活动要求明了;前后形式保持一致性;注重学习资源再生性,实现学习资源师生共建、共享。每一模块都设有如下栏目:

学习要求——模块的学习目标和考核目标。

学习内容——分为“必须学”和“拓展学”两部分。

学习活动——设有“活动内容”和“参加形式”的提醒。

考核评价——有“考核方式”“评价方式”,和 “模块在线讨论区”和“模块平时作业提交区”两个链接。

学习者只要按照顺序(学习进度)逐项点开有关内容,按照提示与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整个课程的学习、考核、评价一并完成。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

每个模块含有若干学习主题。在每一模块学习时,每位学习者必须围绕一个或两个主题进行重点学习,其余主题可作为拓展学习。将每一主题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按照微课程设计的特点,将每个知识点都设计制作了微课程,共计30余个。

每个主题至少含有5个以上的微课程。既具有知识性: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展示数学文化的思想内涵,又具有趣味性:通过大量动画演示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微小的视频格式资源有效吸引学习者阅读。微课程浏览呈现速度快,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每一节微课程的讲解,教师都注重通过动画的演示创设出一些生动的情景,以此提出一些问题,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引发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互动性。这样做起到两个作用:对学习活动之一“在线讨论”的顺利进行是一个有效的引领,学习者在参加在线讨论时有话可说,积极踊跃发言,帖子质量高;对学习活动之二“平时作业”的完成打下良好基础。

(四)考核模式的设计

1.考核方式的设计

《数学文化》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重在对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感悟和理解”。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阅读教材、听教师的讲解、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拓宽视野,还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归纳、整理出自己的认识。根据课程要求,除第一模块都要求学习外,其他模块每一轮次只需自主选择某一专题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和重点考核。主要考核学习者:对重点学习内容的领悟、理解程度;小组协作学习的参与度和贡献等。每一模块考核方式相同,包括:模块在线讨论和模块平时作业。

模块在线讨论:学习者需要进入各“模块在线讨论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问或回复——提交有效帖子(就有关模块学习主题发表的见解、认识、体会以及上传收集到且对小组学习有意义的参考文献等)的形式参加每一模块的主题讨论。

模块平时作业:学习者将模块各种学习进行归纳整理,自主选择主题,撰写一篇能够体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理解深度和广度的阶段性文字——平时作业。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撰写的小论文,也可以是读书报告或幻灯片等,题材自选,题目自拟。

2.提交要求设计

课程主页在每一模块设置了两个链接“模块在线讨论区”和“模块平时作业提交区”,并对每一模块的在线讨论和平时作业都提出明确的主题和要求。学习者只要点击相应的链接,就可以进入到相应的页面。

在“模块在线讨论区”和“模块平时作业区”,为便于学习者迅速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采用“分隔小组”的设置。当学习者进入这两个区域后,只显示自己所在的小组,其他小组不再显示;按照课程的教学进度,采用“大同步小异步”的方式,设置了起止时间,在规定的(起止)时间段内,每个学习者利用自己方便的时间,参加各模块学习小组的在线讨论和提交模块平时作业。

(五)评价模式的设计

在课程考核方案中明确给出了各项学习活动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方式。四个模块,每一模块25分,总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省校责任教师指定有关辅导教师,根据每个学习者在线讨论的发贴数量和质量以及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依据课程《考核方案》的评分标准,在线公开、公正、及时、认真地评判,给出学习者各模块在线讨论和平时作业的成绩。对于不合格的平时作业,学习者可以重做,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再次提交,教师可以再次评定成绩。

在线讨论:每位学习者每一模块至少提交两个有效帖子,辅导教师根据学习者发帖的数量和质量一帖一赋分,满分为5分。

平时作业:要求每位学习者每一模块独立完成作业,书写格式规范,文章结构与阐述清晰,注重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平时作业成绩评定的内容与标准包括三部分:书写格式5分,文章结构与阐述12分,知识的运用与迁移3分。辅导教师在反馈处给出每项赋分值,在评分栏计该项总得分。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平台记录的时间确定提交作业的有效性。从提交时间上看,如果有与前面学习者提交作业大段抄袭或直接下载他人文章的现象,该作业视为无效作业,计0分。

四、学习效果分析

在学习网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日志”详细记录了每位教师和学习者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显示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数据统计功能强大,大大减轻了原来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和考核成绩统计的工作量,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在此,我们进行了多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统计。

(一)基本情况

学习网选课和分组情况统计显示,2015年秋季河北电大系统共有土木工程、护理、计算机三个专业的447人选修了数学文化课程。各教学点按照地域、专业、人数将学习者分为44个学习小组,其中6个市校186人分为16个组,其余261人分散在25个县校,以县校为小组,少数县校人数较多或多个专业分为两个小组。

44个学习小组共分配了38位辅导教师。通过调查,在这些辅导教师中,市校教师均为专任辅导教师,但只有部分教师是数学教师,大部分为理工科类的教师;县校辅导教师基本上都是班主任,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个别县校由于学习者少,没有专任辅导教师,邀请所属市校专任教师代管,指导学习者学习,并为学习者评阅各项成绩,初次实现了跨机构教学。

应用“成绩”中的“评分人报表”将每位学习者各个模块学习活动的考核成绩汇总生成本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和各种活动的平均成绩,生成excel格式的文件导入教务系统录入成绩。从学习网“成绩”“评分人成绩报表”输出统计显示,有62人虽然选课,但没有任何学习活动记录和课程考核记录。实际参加课程考核(至少参加一项学习活动即有考核记录)的学生有385人,其中得分1-59分的有32人,课程及格率为91.7%,平均分数为74.9分。

(二)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习网“报表”中的“日志”,我们通过对多组数据统计进行学习效果分析。整理出线上学习资源浏览情况统计表1和各个模块的各项学习活动情况统计表,见表2,表3。

表1 线上学习资源浏览情况统计表

表2 各模块参加在线讨论情况统计表

表3 各模块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

1.学习者对平台从不了解到掌握

由表1 、表2、表3数据显示,第一模块的每个文件平均浏览人次、在线讨论浏览人次、平时作业浏览人次都远远高于其他三个模块。这主要因为新平台的初次使用,教师和学习者开始需要熟悉平台的学习环境和各部分的结构,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包括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出现问题的反复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教师对新平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比较清晰,第二、三、四模块的浏览人次相对稳定。

2.线上学习资源浏览率

由于此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学考评”,且各模块相对独立。每一模块都提供了若干线上学习资源,学习者每一模块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重点学习,课程考核可以围绕一个观点或一个知识点进行在线讨论和平时作业的撰写。由表1数据显示,对于一门实际参加学习只有385人的课程,“必须学”的所有学习资源的平均浏览达到了160人次,说明平均每个学习资源有近半数的学习者点击浏览过,由多年远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数字已经是非常之高。

3.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由于此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各种开放化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考核、评价有机结合,要求每位学习者必须参加。表2的数据显示,每一模块学习者在线讨论的参与率近80%,最高达到88%以上,说明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对学习者参加网络交互活动起到了引导、激励、鞭策作用;每一模块人均浏览次数最低达到14%以上,说明学习者在参加在线讨论时,不仅仅是只写自己的帖子,还注意浏览他人的帖子。从平台学习者发帖的内容还可以看出,大部分参加学习的学习者不仅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使自己的发言能够对数学文化课程中某一观点、方法理解表达的更加准确,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更加充分和真实,许多学习者不仅仔细阅读网络课程中提供的“必须学”和“拓展学”的学习资源,而且还主动通过其他途径搜索、浏览更多的学习资源,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认识。学习者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学习数学文化的感受和对内容的理解,其他的学习者从中得到启发、帮助或产生共鸣。这种“翻转式+混合式”学习方法和虚拟课堂,让每个学习者不仅感受到机会、地位的平等,而且充分发掘出个人潜能,富有成就感;同时还促进了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提高了学习资源与网络信息的利用率。

由表3数据显示,学习者每一模块平时作业完成率都在90%以上,说明学习者对模块平时作业很重视。从此项考核成绩看出,大部分学习者能够在收集资料、阅读他人帖子、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上,按照要求撰写出能够体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理解深度和广度的平时作业,较好地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既锻炼了每个学习者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又给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深度思考和广泛交流的平台。

五、研究结论与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学习网的教学模式设计和跨地域全网络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教学实践,结合学习效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设计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全网络教学的基础

学习网的建设目标是为学习者、教师与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教学、管理一站式的服务,课程教学(学习)全网络化。教学(学习)模式设计关乎到“学考评”教学(学习)全过程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包括:学习资源的编撰与呈现形式;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引领、激励与鞭策策略的设计与运用;学习方法的引入与指导、考核方式与内容、考核过程的指导与监控、评价形式与标准、成绩输出与数据分析、各个平台之间数据共享与衔接等等。这些都要通过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来具体体现。因此,设计符合课程特点教学(学习)模式是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首要工作,也是网络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设计实现了这一课程建设目标。

(二)做好教师的支持服务是网络课程建设和组织实施的根本保证

开放大学的网络课程建设教师是主体,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师也是主体。对教师的支持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聪明才智能否有效发挥,影响到课程功能设计和建设水平,也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实施。做好对教师的新媒体课程设计理念和平台功能的培训、技术咨询指导以及课程建设资金的支持等,教师才能全方位地为远程学习者、各级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创设出一个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良好在线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是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根本保证。比如,众所周知,移动学习方便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得到重视,但移动学习带来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学习者能否把学习到的零碎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思维,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课程体系的认知、理解的准确性。为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教师要进行深度学习方法的提升。在资源建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网的功能,注意加强导读资源的建设,将多个相对独立的微课或多个学习资源进行从形式到知识内容上的有机“链接”,引领学习者正确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深刻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三)有效引领策略的设计和应用是在线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线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高质量的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在线教学的难点。开放化给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增大了自由度。在各种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综合运用多种“引领”教学策略,强化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认知经验的积累。有效引领策略的设计和应用是开放化学习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可以成为远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措施。学习网“活动”中的功能设置项选项很多,为有效引领策略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方便。《数学文化》课程把学习活动和课程考核、评价有机统一,开展赋予每位学习者机会和地位平等的学习活动设计,要求学习者参加且必须参加,在线展示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公开评价学习成绩,无疑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起到了引领、鼓励、鞭策的作用。

(四)跨机构教学是提升远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有很多课程的学习者分布比较零散,而教师特别是县级教学点的专职师资又特别匮乏。以《数学文化》课程为例,担任县校级教学点《数学文化》课程的辅导教师,由于所学专业和工作重心的限制,在指导学习者学习、评阅平时作业、与学习者在线交流课程内容等方面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些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次只在个别教学点和市校间进行跨机构教学,市校教师无偿帮助县校解决困难。通过对部分县校级教学点调查了解,他们愿意出一部分费用,聘请一些有能力的教师,对他们所负责的学习者进行远程在线学习指导,帮助、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解决目前师资匮乏问题。因此,真正实现跨机构教学是提升远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的课程建设团队,集中几个分部一些具有专业能力和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实现多机构协同、协作进行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应用课程,实现资源、课程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习网和教师课程团队的功能,加大跨机构教学的有益探索,发挥有专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作用,进行跨机构教学,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以此分担基层教学点课程教师匮乏之难,这对加强开放大学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刚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各级教师对学习网的探索和使用方兴未艾,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及时发现、正确面对,认真分析和积极解决。

参考文献:

[1]胡晶,李果红.远程开放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实践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89-93.

[2]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

[4]胡晶,熊伟.学习网moodle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5-18.

[5]胡晶,韩晓东,武喜春.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5):39-41.

收稿日期:2015-05-2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开放大学2014—2015年度规划课题《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G14A0301Y)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晶(1958-),教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支持服务中心,研究方向:数学教育与远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2016)03—0023—06

崔乃鹏(1983-),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与学生事务中心, 研究方向:网上教学。

丁一(1980-),硕士学位,讲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支持服务中心,研究方向:远程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网在线课程数学文化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教育领域传统书籍的数字化发展——以人教学习网电子教材教辅为例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
中国城市终身学习网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现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