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创业的不确定

2016-07-25 03:20冯仑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气魄胸怀企业家

冯仑

“胸怀”这件事很有意思。如果你想追求一个具体的、很小的事情,那么一旦得不到,你会很生气;但是如果你想要的是别人没有的、很远大的东西,你就会变得能够理解、包容很多事情。

大时代的人都有这么几个特点:大使命、大责任、大口气、大词汇、大气魄、大年纪。我有一个认识了二十多年的朋友,R先生,他身上就集中了大时代最典型的人物面貌。

R先生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胸怀大、气魄大,能装下世人的很多批评甚至谩骂。他的“气魄大”就体现在他回敬这些谩骂时的语言之直率、目光之犀利、口才之善辩、立场之坚定。

说到胸怀,就不得不说企业家精神。很多企业家喜欢登山,因为这与创业的过程很像:知道起点,知道山顶,知道会很艰难,但不知道这个过程会发生什么;知道山上缺氧,但是缺到什么程度、自己的身体会如何反应,没法完全预料。爬到一半的时候,才可以稍稍松口气,“过去的路,我算是知道了”,但未来的路仍不可知。

我1991年办公司,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给自己规定了一个“反省日”,一直反省到现在。我经常在想,我们的父亲很慈祥,但是不给我们钱,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特权,那么我们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其一是“学好”。投机取巧的坏事别干,有错误就改。比如接到投诉,该认错就认错,该赔钱就赔钱。

我记得在一次饭局上,一位学者问马云:“你的商业怎么规划得这么好?一开始是怎么计划的,怎么做的周密预测?”这一连串的问题把马云问得愣住了,他想了想,回了一句:“活着。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为了活着。”

事实就是如此,阿里巴巴一开始做支付时,在西湖边上用现金跟人家换东西,像小偷似的,后来马云才发现美国有个支付工具,就过去把它学了回来;做完支付,他又发现物流也是一个问题,又去学物流;之后又发现软件是大问题,就又去研究软件。

这就是创业的不确定性,解决这个不确定的过程中,就蕴含着风险。创业者愿意付出、愿意冒险,甚至喜欢这种风险,所以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倒逼的过程。

万通的创业也是一样:把地买了,要规划,规划完了要去研究政策、密度和容积率等,做完这些还得研究产业……

总体来说,在一个公司做员工,是在“确定”中把任务完成;而创业就是要在各种“不确定”中博弈,寻找成功的确定方向。企业家的胸怀,能够同时容得下别人的质疑和各种负面消息。

就好比爱一个人是要冒风险的,但如果你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痛苦。做愿意做的事,痛苦就小多了。企业家也是一样,因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登山路的高、寒、风都不是问题,人生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愿意的事。企业家都习惯了压力,登山者都习惯了山上的大风,甚至很享受。

当然,一个企业家的自我认知也很重要。在华夏同学会内部讨论会上,我曾这样总结:就像姑娘年纪大了要转型,我们传统企业也是如此。而传统企业的现状无非几种:

第一种,人老了,但比年轻人有钱,可以买更贵的化妆品,穿更炫的衣服,佩戴更贵的珠宝首饰,俗话称为“老黄瓜刷绿漆”,硬扛着。但这样多数是不成功的,因为毕竟年华逝去,如果站到舞台灯光下一看,到底不如年轻人更光鲜漂亮,很多观众就不买账。

第二种是跟年轻人合作,把自己的资源、人脉提供给他们,也给他们起步的资金支持,同时制定游戏规则,让年轻人在这个规则下做事。

第三种,企业固守不改,但把市场缩小,从主流市场变成边缘市场,从大众变成小众,只保留一部分客户。比如只做中老年人市场,或者只做老客户,也还能生存下去。

第四种就是洗手退场,再不参与市场。

每个企业家面临企业转型时都必须想到这四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最累,风险最大,第四种退出不做了。第二三种是可行的。万通现在就是第二种,雇佣年轻人,让他们由一线员工变成管理者。

许多时候,我很害怕自己成为一个阻碍别人成功的人,所以只要看到有人确实有成功的基因,我就会尽量去帮助他。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企业家的胸怀不够宽广是不行的。因为你只有学会放手,让大家看不见你,后来者才有机会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体。对于我们这些企业创办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开始,而是逐步结束自己的故事。

猜你喜欢
气魄胸怀企业家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勤奋铸就大气魄 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曾左”与“左曾”
宽阔的胸襟
做一个“大”校长
瞬息间是夜晚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