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国学教育之现状与发展探索

2016-07-25 09:22黄毅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民办高校传统文化

黄毅

摘 要:为顺应时代要求,近年来许多民办高校利用其自身办学机制灵活的显著特点,积极尝试重启国学教育,从而实现与公办高校的错位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重视国学育人功能,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涵盖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大部分的国学教育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传统文化;国学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高度凝结,对当代社会仍有深远影响。国学教育即是以儒、释、道等传统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主体,涵括古典文学、传统艺术和历史民俗等中华优秀文化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

一、民办高校举办国学教育之渊源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机构,素来就有积极探索与实践国学教育的历史渊源。创办于1920 年的无锡国学专修馆(后更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即是早期的民办国学教育机构。该校以“研究本国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为办学宗旨,国学氛围浓厚,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1931年国联教育科代表唐克尔·培根参观后不禁感慨:“贵校为研究‘国学之最高学府,负有保存固有文化之责,与普通学校之使命不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国专更名为中国文学院,后经过多次院系合并及调整,成为今苏州大学之前身,可谓开启了我国现代高校国学教育之先河。

无锡国专创建后,高校相继举办国学教育和研究机构:诸如北京大学于1922年成立从事人文学术研究的研究所国学门;清华学校于1925年创建培养高层次学者和教师的研究院(国学门);私立大学诸如厦门大学于1926年成立国学研究院,“以整理国故并养成国学之专门人才为宗旨”;燕京大学于1928年成立国学研究所,“通过文史哲等院系实施国学教育,强调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中西学术并重”, 而这些措施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仍然不失其借鉴意义。

遗憾的是,尽管当时的国学教育一度辉煌,但后来皆归于沉寂。究其缘由,一则因于中国内忧外患之境遇,另则因于国学教育体制无法应对当时整体上的西方学科体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各大高校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了古典文化的教学内容,对传统国学也开展了系统的学术研究,但国学教育依然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至今也未能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二、新世纪我国高校国学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国学教育得以重启。武汉大学于2001年创办国学试验班,进行高校国学专业教育尝试。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则标志着高校国学教育走向了更为专业化的道路。此后高校国学教育蓬勃发展,2005年至2007年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参与国学社会教育,相继开设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国学研修班;2008年至2012年间,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众多高校相继成立国学研究院或国学院。2012年11月,“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纵观近十年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其办学主要阵地仍在公办大学。部分民办高校虽也开设了一些国学讲座和课程,但绝大多数并未形成明确的国学办学思路和完善的国学教育体系,故而也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公办大学相较于民办高校而言具有诸多先天的办学优势,如师资力量充实、教学资源丰富、生源质量优良等,以及拥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多年来积累的较高社会声望。然而,民办高校也有其自身优点,最显著的是其办学机制的相对灵活。这一特点使得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具有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便利与动力,在人才培养上更能贴近市场需求,且更具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数百年来国外诸多著名私立大学以及我国20世纪上半叶一批私立大学竞相发展的案例正是民办高校这一体制优势得以发挥的最佳证明。因此,民办高校同样具备开展国学教育的条件和责任,理应努力尝试,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自身体制特点的国学教育之路。

三、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国学教育模式

学院秉承中华德育传统,注重国学育人功能,提出了“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且要文理相通、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更要塑造心灵、养成高雅的人文情操。经过十年建设,已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大国学教育体系,为当代民办高校国学教育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

1.国学专业教育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国学教育与传播”为培养方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国学院培养国学研究型专门人才不同,此专业有自身明确定位,即避开民办高校在师资、生源等方面的薄弱之处,贴近社会对国学文化传播的需求,旨在培养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普及型人才,以满足“国学热”文化背景下社会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的国学特色师资的迫切需求,以及传统文化相关机构对国学人才的需求。

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兼顾学科建设规范性和国学教育特色性,既要求学生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修习国学文化特色课程,诸如通史、哲学等思想类课程以及书法、古琴、国画、诗词等才艺类课程,并坚持研读和背诵国学经典,具备传播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能力。

专业还施行“本科教育导师制”,旨在通过师生结对交流,培养学生研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到其个性化发展方向。同时还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身着传统服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学院还建成“传统文化体验实践馆”,成为提升学生国学素养、培养其国学才艺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

2.国学通识教育

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课三大部分构成,贯穿本科四年的学习。学院重视国学经典对大学生心灵的滋养作用,要求学生阅读三十部经典并撰写心得。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院组织编写国学特色教材,定期开设经典导读系列讲座,举办经典阅读交流会和征文比赛。学院还注重古典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修建文化长廊“修身苑”,营造出画栋雕梁、诗文满壁的古雅气息;成立国学宣讲团、雅乐团、国学社等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汉服秀、成人笄冠礼仪式等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邀请上海昆剧院等高质量文艺团体来校展演;创建天华国学网,通过网络平台辅助课程教学;还在校园各处安装电子宣传屏,播放国学经典格言。这些举措共同促成天华校园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修身养性,逐渐成为“专、通、雅”协调发展的现代人才。

天华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是当代民办高校开办国学教育的缩影,许多成功经验已得到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肯定,社会认知度也逐渐提高,但仍有诸多方面须待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尚有赖于高校加强校际交流,共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国学教育方式;有赖于政府加大对民办高校国学教育的关注力度,在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有赖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共享优质国学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国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为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文化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健实.国联教育考察团莅锡来校演讲志略[J].国专季刊,1933(5).

[2]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大纲[N].厦大周刊,1926-10-23.

[3]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4]孙邦华.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J].北京社会科学,2005(4).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民办高校传统文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