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棚种植方式对牛角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6-07-26 09:59章彪雄陈伟民许煜峰雷媛元陈国钧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南昌331717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黑膜产量

熊 文,章彪雄,陈伟民,许煜峰,雷媛元,陈国钧(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1717)



不同大棚种植方式对牛角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熊 文,章彪雄,陈伟民,许煜峰,雷媛元,陈国钧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1717)

摘 要: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 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牛角椒;大棚种植;黑膜;产量

辣椒种植在江西省蔬菜种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逐渐出现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辣椒产业的发展[1-2]。大棚种植是江西省蔬菜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3]。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日渐完善,大棚蔬菜种植呈现出面积由小到大,品种由少到多,效益越来越好的态势[4-5]。

迅驰(37-74)牛角椒植株开展度中等,生长旺盛,抗白粉病和烟草花叶病毒病强;连续座果性强,耐寒性好,适合秋冬、早春、早秋保护地种植;其果实为羊角形,外表光亮,辣味浓,商品性好。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迅驰(37-74)牛角椒的产量和发病率,以其筛选出适宜江西省辣椒种植的新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蔬菜基地(东经116°15'43.73",北纬28°22'08.41"),该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高度26 m,年均温17.6℃,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为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29.8℃,年均降雨量1 727 mm,无霜期289 d,供试土壤为第四纪红粘土发育成的潴育型水稻土。

1.2 辣椒品种

选用荷兰瑞克斯旺种苗有限公司提供的迅驰(37-74)牛角椒,进行集约化育苗,播种前对种子消毒以提高抗病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种种植模式:A,在连作茄科类大棚内种植,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B,在连作茄科类大棚内种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C,新开挖的大棚内种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及开天窗;D,露地种植。每个大棚面积均为533.6 m2,栽植1 200株;定植前,每个大棚施腐熟的沼渣肥600 kg和鸭粪600 kg,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15 kg。移栽时间为2015年8月9日,行株距为50 cm×40 cm,定植后用甲霜恶霉灵500~600倍液灌兜,每株约灌水0.25 kg。其他管理按本地传统方法实施。

1.4 测定指标

(1)生长发育形状监测:分别于8月15日、9 月15日、10月15日和11月15日调查株高、叶片数、结果层数(指辣椒树自下往上的果实层数)、单果重、单果直径、单果长度、青枯病的发病率等指标。每个小区随机调查20株。(2)产量测定:每个大棚随机采集100株,称重,计算标准产量。

1.5 数据统计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SD法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对辣椒株高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种植方式对辣椒苗不同生长阶段的株高影响显著。在8月15日和9月15日,大棚种植(A、B、C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方式(D处理)。在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则呈现出覆膜的大棚种植(B和C处理)显著高于普通大棚种植(A处理)和露地栽培方式(D处理)。其中,黑膜加天窗的种植模式(C处理)的辣椒植株最高,在8月15日、9月15日、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别比露天栽培模式(D处理)增高了13.94%、16.14%、10.46%和13.04%。

表1 不同种植模式下辣椒株高的变化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青枯病发病率的影响

除了8月15日,在不同的生长时间,不同种植模式下辣椒的青枯病发病率显著不同(表2)。在9月15日、10月15日和11月15日,各处理均表现出A 和B处理的发病率显著高于C和D处理。与露天栽培(D处理)相比,大棚种植模式A和B处理的发病率在9月15日分别增加了18.24、23.66个百分点;10月15日增加了38.68、56.56个百分点;11月15日增加了51.91、62.87个百分点。而黑膜和开天窗处理的大棚种植模式(C处理)的发病率则显著较低,与露天栽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种植模式下辣椒发病率的变化

2.3 不同种植模式对结果数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模式对结果数的影响差异较大,尤其是在10月15日和11月15日,其中在10月15日大棚种植模式A、B和C处理分别比露天栽培处理增加了52.38%、57.14%、66.67%,11 月15日分别增加了71.43%、78.57%、90.48%,而在大棚种植模式中,以黑膜和开天窗处理的大棚种植模式(C处理)的结果数最高。

图1 不同种植模式下辣椒结果数的变化

2.4 不同种植模式对经济性状影响

种植方式对辣椒苗各经济性状指标的影响不一(表3)。在果长和果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C处理的结果层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A、B和D处理。与露天栽培相比,C处理的单果重、结果层数分别增加了18.23%、66.67%;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增幅为52.44%。

表3 不同种植模式对辣椒经济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天栽培相比,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迅驰(37-74)牛角椒的产量,其中结合黑膜覆盖及开天窗的产量最高,达76 920 kg/hm2,增产52.44%;不同种植模式下牛角椒的抗病性存在差异,与露地相比,大棚种植显著提高了发病率,但通过开天窗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大棚种植模式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蔬菜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覆膜种植中,黑膜是获得蔬菜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黑膜覆盖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则显著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保持长期的湿润状态,从而有利于土壤养分向地上部运移;另外,黑膜覆盖还可以有效抵抗干旱、冷冻和高温等逆境因素对蔬菜幼苗的伤害;同时,黑膜覆盖还可以显著抑制杂草的生长[6-8]。因此,推行黑膜覆盖种植对于发展蔬菜产业意义重大。该研究结果表明,覆盖黑膜下辣椒的植株健壮,长势较好,产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这与很多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9-10]。

但是,在大棚种植中,由于长期连作和空气湿度较大,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十分严重[11-13]。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天栽培相比,大棚种植的蔬菜发病率较高,而通过开天窗则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振峰. 辣椒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科技,2008,(7):29.

[2] 赵彦玲,田生辉. 乌鲁木齐市安宁渠地区辣椒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2014,(21):141-142.

[3] 邱流文,喻晚之. 江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九五”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1997,(8):4-7.

[4] 温小华. 江西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2011,(12):34-37.

[5] 徐 建. 江西省设施蔬菜栽培发展现状与对策[J]. 现代园艺,2013,(11):22-23.

[6] 刘 露,张玉鑫,王 锐,等.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胡萝卜营养生长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5):79-82.

[7] 利新江,黄德平,曾文珍. 浅谈应用银黑地膜覆盖栽培蔬菜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7-209.

[8] 韩 秀. 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的研究[J]. 新农村(黑龙江),2014,(18):19-20.

[9] 刘章峰,罗 燚,王小燕. 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的影响[J]. 遵义科技,2010,(3):18-21.

[10] 刘发万,罗绍康,钟 利. 干旱地区黑膜覆盖对辣椒经济性状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09,(5):53-54.

[11] 杨玉萍,孔凡成,崔旭东. 大棚青椒苗期病害发生与温湿度相关性初步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3,(6):112-115.

[12] 王贺胜. 大棚秋冬茬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1999,(11):37-39

[13] 杨宇红,刘 勇,王小平. 防治辣椒土传病害的多功能辣椒重茬剂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9,(1):46-47.

(责任编辑:成 平)

中图分类号:S6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6-0055-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6.018

收稿日期:2016-04-17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外专局“一村一品”项目

作者简介:熊 文(1986-),男,江西南昌市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章彪雄

Effects of Different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n Growth of Cayenne Pepper

XIONG Wen,ZHANG Biao-xiong,CHEN Wei-min,XU Yu-feng,LEI Yuan-yuan,CHEN Guo-jun
(Jiangxi Institute of Red Soil, Nanchang 331717, PRC)

Abstract:In order to fnd better planting pattern of cayenne pepper (Xuchi 37-74) in Jiangxi Province, one feld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was conducted, which included outdoor cropping, common greenhouse cultivation, greenhouse and black plastic mulching, greenhouse, black plastic mulching and open window, then, plant height, economic traits, disease resistance in all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greenhouse planting improved the yield of cayenne pepper, the highest treatment was in greenhouse,black plastic mulching and open window, and its fruit weight and yield were more than outdoor cropping by 18.23% and 52.44%. However,compared with outdoor cropping, there were more kinds of disease in greenhouse, but it increased disease resistance through open window in greenhouse.

Key words:cayenne pepper; greenhouse cultivation; black plastic; yield

猜你喜欢
黑膜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可降解黑色地膜覆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超级黑膜”能吸收几乎所有光线
鸡蛋上的“黑膜”不致癌
汽车A柱外饰黑膜的产品工艺设计及其施工方法研究
鸡蛋煮太久蛋黄上出现的“黑膜”有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