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课堂教学改革三部曲

2016-07-27 15:53刘登博范彬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案课堂教学课堂

刘登博++范彬彬

[摘要]“1121”即:一个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个原则(先学后教),两种课型(主课和互动课),一个载体(学案)。“如何使课堂教学更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德州一中“1121”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大胆践行。在改革的过程中,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和高中每一个学段的特征、需要,学校及时调整改革的侧重点,研究对策,全员参与,力求实效。

[关键词]合作交流调整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91

“高一”前奏曲

我清楚地记得,2011年11月底,学校领导决定在我们高一年级1班、2班试点实行“1121”课堂教学改革时的情景,教师有的在观望,有的在质疑,当然有的也在大刀阔斧地准备大干一场……于是乎从形式到内涵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顶住压力,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近半年的摸索和打造,在我们一中逐渐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变化。

一是教师的变化。“1121”高效课堂实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实验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业务技能;此外,课改实验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课改中,教师在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出现了众多被学生感动着、被自己激励着的教师。他们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们代表着教育的希望。

二是学生的变化。“1121”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品质的教育,通过自主学习、高效学习促使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热爱学习的学生增多了;第二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没有睡觉的了;第三是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许多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塑造形象的追求;第四是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沟通、学会了表达;第五是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许多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策略;第六是学会了创新,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挑战书本、挑战教师,初步具备创新型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是课堂的变化。“1121”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就是节奏快、负荷大、容量多,通过把各种教学“资源”分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展示次数多,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时间多,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收获了快乐。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既有喜悦也有辛酸,既有成功的尝试也有操作的败笔,但我们的变化和收获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将继续,还将做出新的努力,在课改之路上继续前行……

“高二”进行曲

“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为了防止走回头路,学校有关部门及时做了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什么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如:假讨论现象、 小组内成员不团结、依然有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只是精英展示等问题。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我们试着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学,逐渐摸索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没有合作意识,小组学习就谈不上真正的合作学习了,那只是单打独斗的变种而已。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合作意识,我们首先用生活中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阿里巴巴马云创业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单枪匹马很难取得成功,要想成功就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其次,在导学案的设置上,设置学生合作讨论的环节,指导学生学会讨论。如,在学习《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时,导学案设置:创设材料情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1787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再次,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学会具体指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比如,历史需要背诵的基础知识特别多,科任教师对检查背诵很头疼,因为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操作不好,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如果我们利用小组这一平台,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既可以解决巩固所学知识的问题,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一举两得甚至多得的成效。因为小组成员通过相互检查,既可以增进彼此的信任,又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增强彼此的认同感。

最后,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给小组排名,教师也可以适当给较好的小组发小奖品。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学生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

首先,学会分工与协作。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需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1)独立地思考,不人云亦云;(2)勇于承担任务,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4)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 (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 (6)小组长要负总责,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相互监督。

其次,学会总结与汇报。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组织小组成员对记录员的记录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代表的是小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最后,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讲不到位时,要及时加以指导。

总之,经过高二阶段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也使我们学校的课堂改革持续进行中。

“高三”攻坚曲

进入高三,我们反复考虑的问题是:“1121”在复习课中的运用,既要保持原有形式,又赋予新的复习内涵,保证课堂效率,或者说保证高考成绩。经过我们的反复讨论和实践,最终形成具有高三特色的四种课堂形式和操作程序。

第一种课型预习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梳理时间,大约20分钟左右,由学生按照学案依托课本自行梳理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先列框架,填学案,并将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标出来以备小组讨论时解决,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醒每位学生都要自己思考,切勿一味依赖别人,依赖小组。第二阶段:讨论大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讨论,由本组的“主持人”主持讨论的方向和顺序——先合力完善框架、再列基础知识点、再将当堂探究的问题、组内解疑但不理解的地方最终形成问题卡片统交教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的讨论环节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讨论一下学案的问题,教师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不同的教师会设计不同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值得讨论,讨论之后起不起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还需要集体的力量,只是一个教师的力量,很难把每一节课每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都能设计好,需要集体备课。另外,问题卡片及学案教师务必及时收起,以了解学情、做好准备、完善教学设计。第三阶段:完善学案,5分钟,经小组讨论后学生再自行总结完善学案。

第二种课型互动课,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小组讨论,交相解决疑难,10分钟左右,以问题多少自行调节时间。第二阶段:展示成果,25分钟,先小组展示,相互补充,再组组合作,最后教师点拨。第三阶段:针对性练习,10分钟,以巩固重难点。

第三种课型习题课。第一阶段:小组讨论,各成员以错题为突破口,进行知识查漏补缺和思维层面的矫正。第二阶段:教师集中讲解疑难多之处,并作方法指导。第三阶段:进行变式训练,着眼于对疑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习效果。

第四种课型总结反思课。总结本单元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和总体构建框架,以学生静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结束语

保罗·佛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协作能力,因此成为国际上大力推行的教学策略之一。现代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1121”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改变一味地灌输,注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开展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其主动思维、辨析、讨论的热情。在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尽量将讲授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借助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多媒体场景形象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经过2014届学生近三年完整的实践和打磨,一系列教学成绩的呈现充分说明了“1121”课堂改革的成效所在。

(责任编辑斯陌)

猜你喜欢
学案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乡愁导学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