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2016-07-28 14:04陈梅芳
求知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定位

陈梅芳

摘 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地位。本文从高职教育大众化、技术理性思想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希望可以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6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性是由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决定的。在高职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评价方式方面存在诸多争议,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面对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职学校必须从根源上重新思考和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

1.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被寄予培养技能型人才精英的厚望,然而高职教育大众化的现实与人才精英的教育理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种现实面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由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向人力资源开发方向转变,之所以要做出这种转变,是基于以下原因。

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生源的多样化和入学方式的多元化造成了学生的成长动机和成才基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原来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变得不切实际,同时也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目标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突出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和角色定位。

基础教育的改革相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较为滞后,精英教育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不能为高职教育提供足够的优质生源。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精英教育分流的产物,还不具备作为学生选择性成才的一种渠道,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实际上是精英教育的被淘汰者,他们在学校里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属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盲点区域。要想将这样的生源培养成技能型精英人才,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此,高职教育目前还不具备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这种理想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人力资源开发。

2.技术理性思想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技术理性是指对科学技术与理性的推崇,它注重操作、功能、工作效率,高职教育中技术理性的渗透虽然为职业教育带来了高效率,但它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技术理性思想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混淆了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将技术这种从属于手段和工具性的东西当成了教育的目的,强调人应该遵从和适应技术,为技术服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技术理性思想主导下的高职教育将市场需求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应该树立大市场需求的观念,不仅要考虑市场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个体自身的需求,放弃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并促使其全面发展。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模式的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性质培养相应的人才。如建立在产业技术专门化、严格劳动分工、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基础上的生产组织方式,其所需求的人才是专门性的技能型人才。

有的企业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融合在一些彼此合作的工作单元中,以小组合作生产的方式替代流水线作业,以小批量大批次的方式进行生产,将大量重复且技能含量较低的工作由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完成。这样的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应该具备专业技能特长,可以胜任多个工作岗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以高新科技为基础,拥有强大信息网络,以制订产品标准和行业规则为核心,整合控制全球性资源的信息技术产业,需要的是知识型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具备以下特点:拥有不断创新、持续学习、自主控制生产率的自觉性,以知识作为生产工具,他们是企业的资产或资本,他们不仅拥有技术,还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因此可以适应企业岗位变更和技术创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俊朝,陈 晗.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与重构[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王 健.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科技型学生社团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