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对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评价效果分析

2016-07-31 20:00王海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残端胆总管胆囊

王海静

超声诊断对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评价效果分析

王海静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对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2013-04—2015-04收治的122例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疾病诊断,将MRCP诊断得出的结果视为对照组,超声诊断的结果视为观察组,保证在研究未结束前两组参与成员对彼此结果互不知晓,比较两种方法下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虽然超声诊断对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显示率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对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确诊率为95.08%,显著高于MRCP组的87.70%,且前者费用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有效降低漏诊率,准确率高,方便快捷可重复检查且价格低廉,实用性强,无创伤安全性好。

超声诊断;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MRCP;诊断效果

胆囊管残端扩张是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胆囊切除不完全、胆囊或胆囊管残留过长有关[1]。胆囊管残端扩张后也可能继发多种疾病,例如胆囊管残端结石、胆囊管残端息肉样病变等,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虽然较为少见,但由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道嵌顿梗阻而出现的黄疸,伴发感染在严重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2]。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有效手段[3]。MPCP和超声诊断是临床上疾病诊治的常用手段,为了提高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早期诊断率,我院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04—2015-04收治的122例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77例,女45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3.35±4.07)岁,发现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距第一次胆囊切除术时间在2~13年,平均(5.27±2.12)年。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将MRCP诊断得出的结果视为对照组,超声诊断的结果视为观察组。其最终结果以手术、病理活检证实。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前一天晚饭后禁止再进食,保证空腹8 h以上,对照组进行MRCP检查,使用超导型磁共振MR机,患者体部线圈和腹带加压,常规腹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横轴面和冠状面进行扫描,再利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方法对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冠状面的原始图像进行多方位的三维重建,调整窗位、窗宽,并每转60°则重建一幅图像,以10~16幅为好。其中层厚2 mm,间隔0 mm,层数30~50层。观察组则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以2.5~5.0 MHz为宜。患者采取仰卧位,在患者剑突下和右侧腹部进行肝脏及胆囊窝常规扫查,后沿胆总管扫查,观察胆总管扩张情况、壁厚度、胆总管有无结石等病变,若有异常变换探头方向,多切面验证;若受患者肠道气体干扰则要求患者更换体位或饮水后继续探查。对照组所得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评片和诊断;超声诊断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诊断。

1.3 观察指标[4]①比较两种方法下患者的结石显示率,包括上段结石、中段结石以及下段结石。②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确诊率。③综合比较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在彩色超声诊断以及MRCP检测的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下患者的结石显示率对比 虽然超声诊断对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显示率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种方法下患者的结石显示率对比[n(%)]

2.2 两种方法下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确诊率以及费用对比 超声诊断对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确诊率为95.08%,显著高于MRCP组的87.70%,且前者费用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种方法下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与MRF的确诊率以及费用对比

2.3 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在两种检测方法下的表现对比 超声诊断以及MRCP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确诊表现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表3)。

表3 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在两种检测方法下的表现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胆囊结石以及胆囊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胆囊切除术的普及,胆囊管残端扩张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5]。胆囊管残端疾病使得患者疾病未根治,术后效果不好,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虽然是不常见的胆囊残端疾病,但是其后果却极为严重,因此及时预防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6]。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比较MRCP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果,发现虽然两种方法对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超声诊断对于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确诊率为95.08%,显著高于MRCP组的87.70%,且前者费用更少。提示在结石显示率相近的情况下,利用超声诊断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MRCP检查虽然无创伤且无放射性,但是对于较小的胆总管结石漏诊率却非常高,再加上检查费用较高,不能作为常规检查被患者接受;超声诊断则不同,准确率高,价格低廉,虽然偶有漏诊,却可通过其他手段弥补,应用较为广泛[7]。研究表明,充分了解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认真检查患者的症状,全程扫描胆总管等措施均能有效降低漏诊率[8]。由表3我们可以看到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在MRCP和超声诊断两种方法下的表现相同点众多,对于不同点,超声诊断中异常强回声团或稍强回声团则更容易把握。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胆囊管残端扩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有效降低漏诊率,准确率高,方便快捷可重复检查且价格低廉,实用性强,无创伤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2]何振飞.LC术后胆囊管残端过长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2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123-124.

[3]陈安平,胡铤,李华林,等.同期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多入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71例[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8):946-950.

[4]陈立娟,曹龙宇,王晓沐,等.胆囊管残端扩张八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0):3471-3472.

[5]郭鑫,陈安平,李波,等.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1):42-45.

[6]郭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96-96.

[7]吕文桥.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0例的临床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4):572-573.

[8]常桂生,顾懿宁,沈长兵,等.LC术中预防医源性胆总管结石的处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9):6377-6378.

2016-01-07)

1005-619X(2016)05-0510-03

10.13517/j.cnki.ccm.2016.05.030

110000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猜你喜欢
残端胆总管胆囊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分析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腔镜下采用倒刺线连续性浆肌层缝合法包埋阑尾残端疗效的探讨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对比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