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制中无形资产的保护

2016-08-01 01:48王文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改革

王文光

摘要: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制中无形资产的延续、承继和保护已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医院资产构成的特点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保护的难点,深入研究和探索改制重组的模式及无形资产的保护措施显得日益重要。当前应从利于强化医院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同情患者的人文关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方面选择改制重组的整合模式,确保改制中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救死扶伤;人文关怀;服务流程;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5-0082-03

伴随着整个社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继国企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持续深化。回顾和梳理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公立医院改制中无形资产的延续、承继和保护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公立医院资产构成的特点和无形资产保护的难点

公立医院的资产构成与企业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一般要远高于企业。对于这类单位的改制,特别是在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环节,必须要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

一是人力资本是公立医院最重要的资产。与普通企业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很多的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多数事业单位的仪器设备值等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低于一般企业,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本质量一般要高于生产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社会组织。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指出,人力与物质、资金、信息一样,都是对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资源[1]。在医院、学校等社会组织中更是如此,人的知识、技能、经验、人道精神和奉献精神等无形资产发挥着远远超过物质性资产功能的作用,甚至其仪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功能的发挥,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知识、技术、经验及其专业素质。医院等事业单位无法以高度现代化的自动线批量地生产某类产品,更不能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模式提高组织的效率。社会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依赖其独特的人力资本优势,其组织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务人员的学识、技艺、经验、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非常重要但却难以计量的无形资产,极易在改制中被忽视。

二是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存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年的有效积累。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医院之优不在于先进的设备和漂亮的楼宇,而在于医生高明的医术和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对于任何组织来说,只要资金充足,修建大楼和购买设备都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在某个新区内用两三年时间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工厂,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但要真正办好一所医院,仅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管理者长期用心地培育和经营,需要长时期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师队伍,这是事业单位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公立医院改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三是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功能的发挥更多地取决于制度、精神、文化等软实力。人们谈到一所学校的优势,往往会说起这所学校著名的学术大师、技术专家、良好校风等,很少会讲到这所学校的楼高、校园大。衡量一所医院也是如此。谈到一所医院的优势,人们会更多地关心那些高水平且有良好医德的医生,而不是病房的档次。有的医院尽管医疗设施优良,但声誉并不怎么好,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办好学校医院等事业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并形成执行制度的文化,需要精心培育医生的奉献精神、严谨精神、务实精神、人道精神、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等,并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形成高尚的组织文化,所有这些都属于重要的无形资产。类似于这类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在原来国企改制中有些没有得应有的重视。习惯上,人们往往会看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易于量化、便于判断归属的有形资产,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应重视无形资产,特别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本、人的精神等无形资产。如何在医院改制中多关注人及与人相关的精神、理念、制度和文化等,做到制度不乱、精神不散、先进文化能延续、无形资产能继承,应该成为公立医院改制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公立医院改革中最需要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

二、公立医院改制策略及无形资产相关问题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大势所趋,通过改革探索为社会服务更有效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也十分有意义。但在推进过程中要借鉴部分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同时注意保护医院长期积累形成的优质国有资产及良好医德、医风等无形资产。在这其中尤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院改制应深入分析、慎重决策,防止各种形式国有资产的流失。改革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医院的改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贝瑞在《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一书中指出,医疗保健是一个极其昂贵和高度复杂的普遍使用的服务,极大地影响国家经济和人们的生活[2]。因此在改制推进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分析各类医院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和有效的运作模式,循序渐进,小步快跑,分层推进,切忌“一刀切”、“一锅煮”。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影响大的单位,要慎重决策,区别对待;要特别注意防止简单化,防止用一个模式套改所有医院;要防止国企改革时个别地方出现过的一卖了之的偏向;要高度重视医院在长期建设和经营中形成的良好声誉、学风、医德、医风等无形资产,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并发扬继承。对于医院这类组织的改制,可以采取优者兼并弱者的办法,鼓励办得好的医院兼并差的,使办医资源逐步向高水平经营者流动和集聚,以优质资产改造劣质资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将公立医院卖给私人机构一定要慎之又慎。要采取多种措施杜绝或减少一些地方在国企改革中出现过的偏差,确保在改制中国家优质资产包括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要注意防止部分社会组织以不当方式侵蚀和转移优质国有无形资产。当前情况是,有的私人机构利用一些地方政策上的偏差,采用不当手段侵蚀和掏空国有事业单位,有的已经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部分医院也出现了这种动向。这是国家和政府在医院改制中,应特别注意的一个潜在和现实的问题。

三是要分类推进,规模操作,防止因分流机制不完善导致无形资产的贬值。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要坚持分类推进,使服务和经营状况好的兼并差的,使更多的优质资源为民众服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分类指导,优化管控方式,完善监管体制,既要防止在改革上裹足不前,又要防止盲目冒进,简单地一哄而上,更要防止不负责任地一卖了之。鼓励社会力量办医,要优先支持其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要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服务领域[3]。在目前广泛尝试的分流改制模式中,有的政府部门把握政策不当或因其他利益的驱使,存在将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与社会资本合资,将优秀的医务人员招揽到合资医院,而将剩余资产和多余人员留给原来医院的做法。这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肯定会影响公立医院的优秀团队、医生等无形资产功能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导致人心涣散,组织凝聚力下降。这是在公立医院改制重组中要着力防止的一种倾向。

三、公立医院改制中无形资产保护对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在推进过程特别是改制与重组模式选择中,必须要以普通民众健康服务为基本定位,以医疗需求为导向,调整医院服务结构,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实施医疗服务体制、模式和流程的创新。医院的改制重组一定要注重系统思考和整体性设计,保持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在防止走入改革就是提价怪圈的同时,更要防止国有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一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改制和重组,都要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承继和保护。诸如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同情患者的人文关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病人至上的理念和意识,等等,在何种形式、何种所有制的医院中,都应成为其精神、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并应采取多种措施发扬光大。任何改革举措和重组方案,都应围绕着提升、加强和保护这种精神文化类无形资产而设计和实施。医院“患者至上”的组织文化,“仁爱慈悲”的医德医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永远都是医院精神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改制重组中市场机制的引入只宜在社保支付范围之外的领域适用。在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方面,最好是暂时维持其公有性质,以此保证国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对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有效制约,确保其为民众服务的基本取向。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改制中无形资产的评估与保护。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是一定会出现的必然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好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持高尚道德精神的矛盾,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梅奥诊所通过多种途径和多年努力塑造员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4]。地方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必须要把握好改制重组中的政策导向,一切围绕着为民众服务这一核心目标,毫不动摇地把握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在此基础上使社会资本在为民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作用。如果涉及到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首先要认真严谨地做好资产评估,尤其对无形资产要给予高度关注并尽可能做到评估全面科学、准确客观,通过改制重组进一步提升为民众服务的意识、水平和质量。同时在组织整合和人员聘任中充分体现出“患者至上”的理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系构架及服务流程,使服务精神、人文关怀等无形资产得到强化、保护和提升。强生公司在1982年“泰诺”中毒事件中,不惜花费1亿美元的代价查证75粒人为污染的胶囊,为公司赢得了“公众与顾客利益第一”的良好信誉[5]。这一经典案例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是从保护和提升医院无形资产价值的角度出发选择改制重组的整合模式。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有多种模式,当前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保护无形资产的整合模式,扩大优质资源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影响及服务范围,以满足民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基本需要。对于多层次、多元化的其他服务,则可以用市场机制来解决,但要在整合模式和重组方式方面精心设计和选择,防止国有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对于超出一般社会公众支付水平很多的其他特殊服务,最好由私人机构来承担,国有医院最好不要涉足,甚至都不要参股。这种系统性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公立医院的无形资产,也有利于开发新的服务领域,利于各种形式医院之间的竞争,使不同所有制不同种类的医院在共赢和良性竞争中实现互促共进。

参考文献:

[1]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

[2]【美】贝瑞·塞尔曼.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M].张国萍,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4]邱国栋,王丽华,姜林.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服务组织的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11,(10):73-83.

[5]编辑部.强生:转危为机[J].新领军,2011,(8):28-29.

责任编辑、校对:彭 青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改革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改革备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改革创新(二)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