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
——以萝卜寨为例

2016-08-01 05:58范贤坤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境景观大樱桃羌族

范贤坤 肖 波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少数民族地区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
——以萝卜寨为例

范贤坤 肖 波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萝卜寨群居着人类最古老的羌族,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着,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环境景观建设进行田野调查,就萝卜寨的环境现状、村庄景观特征、现代农业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反思当下民族区域村庄环境景观建设工作。

少数民族;村庄环境景观;地域环境

一、萝卜寨现状

萝卜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萝卜寨坐落于雁门乡境内岷江流域南岸高于河床600余米的台地上,其海拔为2000米左右。萝卜寨地势独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全村现有土地约900亩耕地,黄土地居多,其海拔、地形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大樱桃经济作物。全寨所有建筑原料均为黄土为主,在整个村庄环境景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数千年羌人传承的历史瑰宝。

灾后根据《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旅游精品村寨规划》对萝卜寨近年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把整个村庄的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及生态环境恢复作为重点发展工作。保护传统夯土建筑及新村的选址,利用国家历史文化村和古老羌族文化的品牌,继续发展旅游、农家乐和特色农业,同时开发旅游纪念品。在相关部门高度的重视下相应的规划工作已经基本落实。

二、萝卜寨环境景观重建的调研分析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旅游精品村寨规划》中依托萝卜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尊重羌族文化风貌,有效保留、利用当地建筑风格“更科学合理地控制、引导萝卜寨古村保护的规划管理和新村建设,协调好萝卜寨旅游开发和村民自身的发展关系,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统一的建设目标”,[1]建设萝卜寨旅游精品村寨。

(一)萝卜寨景观建设

1.现状

萝卜寨村碧山伴抱,农林用地和群山高岩围绕着整个村庄,将村村融入整个自然空间中。萝卜寨村现已建成以祭祀台广场为景观核心、以环新村主干道为景观带、在祭祀广场和西部高地加入一定绿地的开敞空间,为景观两心、由地形起伏,自西向东有自然高低错落的三层地形,为景观台,整个村庄景观点颇多,如自然景观——岷江观景台、现代农业园,环境文化景观——夯土墙及建筑、祭祀广场、羌王府、东岳庙遗址、云朵羌吧、龙王庙等形成“一核一带两心三台多点”的景观空间结构。

2.萝卜寨村景观特征

1)建筑特征

萝卜寨街道

萝卜寨村建筑主要以木架结构黄泥筑砌而成,分别坐落在不同标高的地台上,具有独特的羌族文化建筑特色。(图1)传统建筑以块石砌构房基,以黄土垒夯墙体,底层是厨房与饲养所用;中间层是生活居住层;第三层是凉晒休闲所用。门区包括羌族木锁与木门,门有单双两种形式,主屋有单开与双开两种形式,院落大门和室内卧室门为单开。萝卜寨新村建筑采用现代抗震材料修建,但建筑形式上尽量呼应传统村落的特色。萝卜寨在建造的三千年过程中以战争防御为核心思想,家家相通,层层叠叠,形成上、中、下三层立体交织的军事堡垒,寨内巷道纵横,看上去各家各户单家独院,实则相互连通,移步换景,空间格局已经建设成相互交织的景观网。“萝卜寨特有的建筑布局不仅顺应地形造就了独特的建筑景观,更是形成了邻里和谐的社区环境。”[2]建筑的独木梯与屋顶放置白色神石及屋顶周边堆放生活材火等,季节性地堆放晾晒玉米棒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从建筑底层到屋顶的各构筑物形成了自然装饰效果。

2)环境景观小品

萝卜寨在建设旅游村寨及灾后重建时以自然环境和景观小品为载体,充分吸收羌族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浓厚的羌族风格的艺术景观。萝卜寨的景观小品和环境设施都以羌族文化为元素。在街巷内和道路绿化树上缠挂羌红及羌族人民自制的灯笼,营造街巷的繁华和喜庆的民族特色;夯土围墙及夯土建筑已是萝卜寨独特的景观。灾前以羌族文化为基调修建的云朵羌吧、莎朗广场等虽在地震中坍塌,但现已成为当下萝卜寨村的一个景观节点。羌王府独特的建筑样式及结构,蕴藏着羌族先民的无纸文化。龙王庙及祭祀广场凝集着羌族人民在宗教信仰、民族精神中诉求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非物质文化景观,如羌族释比文化、羌族歌舞、说唱艺术、羌族刺绣等,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先民则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通过刺绣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生活。走在萝卜寨随处可见年长的女性在忙碌着自己手中的针线活,形成一种动态的景观。站在岷江观景台上向岷江大峡谷眺望,就如自己站在云彩间眺望大地,岷江两岸在地震后随处可见山体滑坡的场景。萝卜寨的景观小品和环境设施在灾后重建中结合区位优势和民族文化,这种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景观建设,对于发展地方民族文化和树立当下羌族文化形象及推动精品旅行村庄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萝卜寨现代农业景观

1.现代农业的概况

萝卜寨村处于中山斜坡台地上,周边地形切割强烈,但台地自身相对较平缓,台地上以黄泥为主,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适宜种植大樱桃经济蔬果。向村民了解到,2001年至灾后重建的今天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大樱桃。(图2 )全村目前种植大樱桃约500亩,已经挂果约400亩,已形成独特的经济果林。果林以梯田式种植搭配乔灌木结合周边版环绕山体自然植被群,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地貌景观;以植物造景塑造带状、组团、色彩等绿色景观小品,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风貌,打造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

2.特色农业景观

萝卜寨发展大樱桃、核桃等经济农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环境状况,树立乡村形象特色,同时加快萝卜寨发展成精品旅游村寨的速度。

1)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个村寨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经济因素。萝卜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在受灾前后有两家旅游公司入驻,2006年9月萝卜寨旅游开始试营业,门票50元,门票收入归汶川政府和光大公司所有,村民无分红。[3]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居民在旅游业中不得利、与开发者不共谋的现象出现,村民更倾向于改变观念,自主发展现代农业及农家乐,2016年3月全村农家乐60余家。在重建过程中全寨注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在政府扶持帮助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村民在大樱桃种植等经济果林中改善了生活,目前村民的年收入此地震前翻了数倍。

2)改善了当地环境状况及树立乡村形象特色

现代农林“大樱桃”的种植改善了当地环境并成为萝卜寨一道亮丽的梯田观光带和旅游胜地,为宣扬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平台。萝卜寨地处台地且三面环山,台地上黄土丰富,空气偏干燥,地处台地上水资源匮乏,植被根须长而牢固的植被难以成长,地震后村庄周围的山体易滑坡。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防止水土的流失,促进当地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还形成了可持续的局部小气候自行调节功能,意义重大。村寨周围地势稍平的土地全部以梯田的方式进行调整并种上大樱桃,全村周围不同等高线上的灌木、乔木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远山为背景,成带状、组团式的搭配果林,形成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的自然景观画卷。春夏季节诱人的樱桃花香与果色、秋冬季节迷人的樱桃叶与枝呈现出不同的环境艺术景观装置,游客可以体验其间和谐氛围。萝卜寨现代果林的建成,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了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居民收入,同时大力提升环境品质和地域文化感染力。[4]既使萝卜寨的梯田观光旅游项目得以提升,又促进萝卜寨旅游精品村寨总体形象得到拓展。

三、结语

全国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今天,在萝卜寨村环境景观建设工作得以较好地体现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以及科普教育功能。现代农业改变了当地地面的热效应,增加小气候调节,改善地表透水性,保持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区域气候净化空气,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构建优美环境。村庄的建筑、道路等人文环境都满足了景观响应的功能,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1]《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旅游精品村寨规划》来源:阿坝州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10(5):6.

[2]杜抒,李伟.萝卜寨传统建筑恢复重建的成果经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8).

[3]张金玲,汪洪亮.灾害与重建语境中的羌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重振——以汶川雁门乡萝卜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9(4).

[4]段禹农,杜杨.对灾后乡镇景观建设的思考—访青川蒿溪回族乡[J].生态经济,2013(10).

K928.5

A

猜你喜欢
环境景观大樱桃羌族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大樱桃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项目教学法在环境景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大樱桃早期丰产的促花措施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大樱桃施肥技术
城乡结合部环境景观规划与建设问题初探
浅谈竹文化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
内蒙古高原传统聚落环境景观的当代构建
采摘园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