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身体隐喻对比研究

2016-08-01 01:37邢浦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摘 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和思考的重要手段,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备受关注。人类由近及远,从实体到非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器官在认知世界中的基本作用,身体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主要认知方式,也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本文试图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文身体隐喻并挖掘其产生原因。研究发现,英汉人体隐喻相似性大于差异性,其相似性反映了身体隐喻主要来源于认知普遍性,差异性则源于身体隐喻具有文化相对性。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丰富身体隐喻研究,促进英语汉词汇和修辞教学。

关键词:身体隐喻;映射模式;认知普遍性;文化相对性

作者简介:邢浦,女,1990年出生,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2

引言: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近年来,它又受到了更多包括约翰逊和莱考夫在内的更多学者的关注。在约翰逊和莱考夫的开创性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他们指出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方面的本质,并提出了概念隐喻。

虽然隐喻是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概念映射,但隐喻的映射不是随机的,而是受所谓的身体经验影响的意象图式的限制。我们的语言中有大量的身体隐喻,它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手段,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本文将从认知和文化角度研究英汉身体隐喻的差异。

一、理论基础

1. 隐喻的认知本质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定义为在另一个概念域中理解一个概念域。例如,我们从食物角度谈论知识,从金钱角度谈论时间。隐喻的轨迹并不存在于语言之中,而在于用另一个概念概念化我们的心理域的过程中。因此,隐喻以跨域映射而存在,借此可以通过一个更具体的域去描述另一个域。

2. 隐喻的工作机制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即源域和目标域。隐喻涉及两个概念之间的对比,用一个概念解释另一个概念。域指我们基于知识的一个特定的思想活动范围,映射表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两个域中,一个是我们所熟知的,另一个是具有新的结构、意义和功能。映射反映了人脑利用旧的具体的事物去理解新的抽象事物的认知机制。跨概念域的隐喻映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映射方向不对称,从源域到目标域是单向的。其次,一致性,两个域之间必须有对应关系。第三,目标域优先,即源域的结构并不是完全复制到目标域,只是部分映射到目标域。第四,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来源于先验和知识。

二、英汉身体隐喻

1. 身体认知隐喻

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经验认识世界。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概念在最基本的经验结构意向图式的动态模式下产生。身体隐喻化即人类借助自己的身体部位来认识其他抽象事物的过程。因此,对身体部位的隐喻意义识解过程即用身体认知感知世界的过程。

2. 身体隐喻的映射模式

(1)从身体域到具体的非身体域的映射

从身体域到具体的非身体域的映射通常是基于两个概念直接而基本的相似性。在早期认知世界过程中,人们用身体部位名称来描述其他事物。目标域可以是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实体,例如汉语中的“山头”、“山脊”、“山脚”、“洞口”、“泉眼”、“门脸儿”等。这种映射在英语中同样非常普遍,如“the head of an arrow/a match/ /a page”“he face of a mountain/of a watch/of the earth”等。所有这些隐喻都是基于人体与具体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首先,身体部位名称常被用来指代与身体部位有相似位置的其他事物。在“山脚”这样的比喻中,源域是脚,目标域则是一座山。人类首先有脚的概念,当他试图识别和命名外部实体时,他们会很自然地用“脚”来指山的末端,对应关系随之建立起来,其位置相似性促成了映射关系。无论是英文还是汉语,均有“山头”和“山脚”这样的概念。其次,身体部位有自己的形状和结构。英语中有“the head of an arrow”“the eye of a needle”等,汉语中也有“箭头”、“山头”、“针眼”、“针鼻”等。这些隐喻是基于身体部分和另一个实体的某个部分有着相似的形状或结构。此外,每一个身体器官都有其自身的生理功能。人类深谙各个部位的不同功能,因此也会映射身体部位功能到其他事物,因此就出现了“河口”、“海口”、“湖口”等。虽然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显著的差异,但英汉两种语言都通过人体隐喻来认识和理解其他事物,这就解释了不同语言的人可以相互交流理解的原因。

(2)从身体域到抽象的非身体域的映射

从身体到抽象事物的映射基于心理和功能相似性。身体部位域和行政域之间的映射是基于对身体部位特征的认识。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可用“心”指代一些抽象目标,因此汉语中有“祖国的心脏”、“爱心”、“中心”等词语,英语中也有“the heart of a city”“the heart of a problem”。身体部分的术语可以映射到行动域以表达某些事情。一个身体部分术语,尽管原本是一个名词也看作是一个动作。例如,汉语中有“首航”、“手写”、“面对”等,相应英语中也有类似例子,如“face to face” “hand in hand”等。在英语和汉语中从身体域到抽象域的映射都普遍存在。身体各部分的属性,都可以和外部实体产生映射关系。

(3)两个身体部分之间的映射

两个身体部位之间的映射基于形状、位置和功能的相似性。以汉语中的“手心”为例,心位于身体核心部位,是最重要的器官。在这种映射下,出现了 “心头”、“额头”、“脚心”等。英语中有这样的身体隐喻,但不是很多,如“ridge of a nose”“hair in armpits”“eyetooth”等。

(4)从不同部位的关系映射到人或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类映射中,源域是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目标域是物与物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映射是基于联系之间的相似性。正是由于人类将身体隐喻映射到抽象事物上,才能借助身体部位之间的关系去理解人或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例如,手和脚通过血液和神经相连,需要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兄弟姐妹间有相同的血缘,因此,手足可映射到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两种语言中身体隐喻的映射模式存在更多相似之处,差异性相对少一些。两种语言通常拥有相同的前三个映射模式,但最后一个模式在汉语中比较独特。

三、导致英汉身体隐喻异同的原因

1.认知普遍性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英汉身体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基本重合,原因在于身体部位的位置、形状和功能基本相同。同时人类有共同的常见的身体经验和一般的心理结构,这为身体隐喻提供了共同的身心基础。认知模式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隐喻表达是基于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因此,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隐喻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似的认知模式。尽管讲两种语言的人地理位置相隔甚远,他们却有相似的认知方式。

2.文化相对性

两种语言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这就要求追寻特定文化的根源。文化对语言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哲学渊源、历史背景、自然环境,认知思维方式也会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平衡、和谐与对称。受这些价值观的影响,汉语四字成语讲究对偶,将双源域映射到一个目标域上。相反,英语偏爱简洁,通常将一个源域映射到目标域。正如上文所言,汉语中从两个身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到人或物之间的关系,都很独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相同的身体经验,但这些潜在的隐喻在某个特定的文化能否显现出来,则更多取决于文化模式。

结语: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人体隐喻认知、人体隐喻的映射模式、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原因。相似性是共同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差异性则由文化相对论造成的。因此,身体隐喻主要基于身体体验,但也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身体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丰富身体部位认知隐喻理论研究,并将有助于英汉词汇教学。诚然,文中只是涉及了认知隐喻部分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研究,以促进认知隐喻理论学习和英语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李树新.(2002).论人体词语的文化底蕴.内蒙古大学学报,5,58-63.

[3]卢卫中,(2003).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教学,6,23-28.

[4]束定芳,(2000).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外语学刊,2,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