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6-08-02 08:59郭小卉康书生
金融理论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郭小卉,康书生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郭小卉,康书生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目前在京津冀三地金融产业发展中,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京津两地金融资源重复配置,存在同质竞争,京津冀三地金融生态和金融服务建设相对独立、互联互通的局面尚未形成。需要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建立优势金融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京津冀区域内统一完善的大金融市场;加强金融服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京津冀区域金融联系程度;打造京津冀大同城金融服务圈等途径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协同发展;金融一体化

一、引言

2014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是建立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京津冀三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交通、医疗、教育、就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远景规划,近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大城市病问题。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适时推进金融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和必要的金融服务,是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实现交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重要支撑。

目前,关于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文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提出建立金融中心,加快金融集聚,以促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进程,如李文增(2014)[1],孟祥林(2010)[2]等。第二类认为京津冀地区金融竞争大于合作,经济和金融发展不协调,区域金融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如张颖照(2007)[3],安虎森、彭桂娥(2008)[4],陈建华(2015)[5]等。第三类有针对性地分析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某个方面,如战略构想、存在问题及促进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等,如李文增(2014)[1],王琰(2014)[6],何德旭、董捷(2015)[7]等。这些文献只是从某个角度或方面对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搭建金融协同发展的框架,并提出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京津冀三地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增加值是反映一个地区金融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了金融业在本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据图1所示,津冀两地金融业增加值相差不大,而北京优势非常明显,该指标远远超过了津冀两地的总和(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也是如此)。可见,北京市金融业的发展程度远远高于津冀两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京津冀金融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

(一)银行业

2014年末,京津冀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分别为16.3万亿、4.2万亿和5.3万亿元,北京金融资产总额是天津的4倍、河北的3倍。京津冀三地平均金融资产规模分别为37.4亿元、14.88亿元和4.85亿元,差距也比较大。①

图1 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增加值绝对水平(亿元)和相对水平

贷款与GDP比值反映了一个地区汲取金融能力的强弱。2000~2014年,河北该指标水平在0.5~1之间,天津在1~1.5之间,北京在2~2.5之间。京津两地该指标超过1,说明有更多的外来金融资源流入来支持两地经济的增长。河北该指标一直小于1,意味着河北实际掌握金融资源的能力比较低,本地金融资源外流,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在降低。

人均存贷规模反映了本地区人均占有的金融资源量,是本地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和社会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014年末,京津冀人均存款规模分别为46.92万元、16.58万元和5.95万元,人均贷款量分别为25.15万元、15.54万元和3.81万元。可见,三地之间差异巨大,北京市优势相当明显,天津居中,而河北人均水平距离协同发展的目标差距非常大。

(二)证券业和保险业

如表1所示,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拥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总家数62家,远远高于天津(8家)和河北(2家)。北京市上市公司家数是津冀两地总和的2.6倍,A股筹资额(1324亿元)是津冀之和的4.4倍。而国内债市筹资额差距更大,北京大约是津冀两地总和的10.5倍。由此可见,北京的证券业发展明显优于天津和河北,而津冀两地在证券业方面,发展差别不大,天津比河北稍强。

①数据来源:2014年京津冀金融运行报告。

表1 2014年京津冀证券业发展状况

据表2所示,保险公司总部多设在北京,三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布差别不大。在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方面,北京略优于河北,天津市相对落后。保险深度是反映一个地区保险业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地位的指标,保险密度反映了本地区居民参与保险的程度及本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就这两个指标而言,如表3所示,北京还是遥遥领先,津冀两地相对落后,其中,天津在保险深度方面、河北在保险密度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2014年京津冀保险业发展基本状况

(三)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

2014年,京津冀三地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12 877.2亿元、4819.0亿元和5177.1亿元。如图2所示,三地以间接融资为主,津冀两地间接融资规模达到75%以上。河北省融资以银行为主渠道,北京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京津冀三地债券融资已达一定规模(河北偏小),但三地股票融资占比仍然比较小,有待进一步发展。

图2 2014年京津冀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北京市发展比较快,主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中关村股权交易所(四板)和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五板)稳步发展。天津市建立了天津市产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和渤海商品交易所等各类资本市场,致力于为天津市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河北省也设立了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和产权交易中心,但交易量和影响力与北京市相距甚远。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京津冀三地虽然都已初步建立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央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等信用系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支付结算方面,京津冀三地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能够为本地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三、京津冀三地在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1.三地金融业发展差距比较大,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北京拥有丰富的优质金融资源,金融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天津金融业发展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依托滨海新区、天津港等项目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建树。河北金融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诸多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金融服务不足、金融结构失衡和金融创新能力较弱、高质量金融资源匮乏、缺乏明显的金融产业特色等。二是河北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偏弱,金融业资金运营与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出现了背离,资金有外流嫌疑。三是河北金融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建设滞后。因此,河北急需京津优质金融资源的支持,国家政策也应给予适当扶持,以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2.京津两地金融市场发展的部分功能交叉,金融资源重复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竞争,互补性不足,没有达到合作状态。比如北京以“新三板”的形式,建立了中关村代办转让系统,而天津也设立了具有相同性质的天津股权交易所,京津两地都建有各类资产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北京希望打造全国市场中心,而天津则试图建成北方交易中心。由于行政分割及缺乏统一规划,京津两地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的竞争,容易造成重复建设,降低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3.京津冀三地金融生态和金融服务建设存在落差,一体化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在金融服务和金融生态领域,三地跨区域拓展业务仍面对行政或政策壁垒。京津冀区域内金融生态环境、支付结算体系、征信服务体系、担保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还远没有达到一体化局面,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降低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一般而言,本地金融机构对本地企业更加了解,信息优势使得其提供融资服务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这种优势在京津冀地区还没有达到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局面。

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框架搭建

(一)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区域金融一体化,是指地区之间的金融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动整体的同城化发展态势。张凤超(2005)将区域分为金融核心和金融腹地,认为在金融一体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金融核心(辐射源)的辐射效应,带动金融腹地(接受辐射的地域范围)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形成立体化金融网络体系,提升整个区域金融业的实力,并最终提高区域金融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8]

金融一体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实现完全的一体化是不太现实,理想局面是区域内金融资源共享、金融服务一体化、金融管理协调机制顺畅,金融市场、支付清算体系、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呈同城化态势,打造“大同城”金融服务圈,使异地客户均可享受与同城客户完全相同的金融服务,保证资金能够有效顺畅地流动。最终目标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比较相似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实现金融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发展差距比较大,金融协同发展的实现更难一些。具体而言,就是借助北京优质金融资源,逐步扩大北京(金融辐射源)金融发展的辐射力和扩张力,明确三地在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三地深入发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关的金融服务,形成金融特色,不搞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避免金融资源浪费,逐步打造功能错位、相互渗透、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金融一体化发展态势。

(二)京津冀三地在金融协同发展中的定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了三地在金融发展上的功能定位:北京强化金融管理职能,天津注重金融创新运营,河北则注重金融后台服务。

北京多年来凭借首都优势对河北的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使得河北的资源向北京单向流动,京冀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北京应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将其金融市场逐步向津冀两地开放,向津冀两地舒解其过剩的金融资源,变虹吸为辐射,充分发挥其金融核心辐射源的作用,加强对津冀特别是河北地区的反哺和辐射作用。[9]同时,北京优质金融资源也存在扩散的趋向,与河北积极吸引外来金融资源的需求相结合,会加快推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程度。

天津金融业的发展更具特色与创新力。近年来,天津借助滨海新区、于家堡新区、中新生态城、天津自贸试验区等新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金融先行优势比较明显,目前天津已经形成融资租赁、科技金融和航运金融三大金融创新优势。因此,天津的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基本思路是依托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等新区金融创新实践,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融资模式等方面尝试进行创新和先行先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创新活跃、运营高效、环境优越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河北作为金融腹地应主动接受京津的辐射,并积极争取北京优质金融资源的反哺,承接京津金融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吸引各类金融总部来河北设立研发中心、客服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等后台机构,打造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积极开展与京津金融机构的合作,主动学习京津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协同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需求,并以此来提升河北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加强其对河北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五、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1.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建立优势金融资源共享机制,使得京津冀三地在金融资源利用上逐步同城化,提高区域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三地银行业纵向应加强沟通协调,与金融机构总部进行战略合作,争取总部金融资源在信贷规模、贷款审批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倾斜,争取对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规模单列。横向之间应加强各家银行内部三地分支机构联动、外部跨行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区域内金融机构跨行政区划参股,尝试组建跨行政区划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鼓励京津冀区域内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到本地区其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最终达到统一调配区域金融资源的目的。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重大项目。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转移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京津相比,河北基础建设的融资需求更大,融资能力偏弱。因此,京津冀开发银行及协同发展基金在支持力度上应对河北有所倾斜。

2.建立京津冀区域内统一完善的大金融市场,制定符合大市场要求的区域金融竞争、合作规则,搭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市场体系。整合三地已有的各类资本市场,明确其分工,推动各类资本市场进行深度合作和有效对接,建立覆盖京津冀整个区域的统一、开放、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整合北京中关村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和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建立统一的京津冀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做大做强北京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五板),并向津冀两地企业放开,逐步在津冀两地建立分支机构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支持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股权交易所挂牌,进行股权融资或股权质押融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挂牌企业转板新三板。

3.加强金融服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京津冀区域金融联系程度,打造京津冀大同城金融服务圈。一是加快发展区域内同城化支付清算系统,建立京津冀区域内一体化支付体系。积极推行区域内银行卡业务跨行、跨行政区互通和费用减免,探索发行京津冀协同银行卡,实现三地交通、消费、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支付,降低客户区域内金融支付成本,逐步实现金融服务同城化、一体化。二是推动区域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和共享三地银政企的数据信息资源,强化社会征信、企业征信、个人征信,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跨区域企业资信评价标准和相互认定系统。推动三地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推进区域内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争取实现金融创新政策在京津冀的一体化推广。三是建立区域金融稳定机制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跨地区的资金流动监测和反洗钱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建立区域性碳金融市场,将其打造成为北方碳排放交易中心和碳金融创新实验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污染严重,在修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应建立京津冀环境基金机制,设立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基金、水资源保护基金、能源管理专项基金等,为三地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等提供金融服务。建立京津冀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理分配三地的碳排放额度,鼓励商业银行研发相应的碳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低碳、环保、新能源等领域里的新兴企业发行具有绿色信贷资格的碳基金、碳金融债券和碳企业债券等。

5.进一步发展航运金融。环渤海地区是大型港口最集中的区域,津冀两地要在现有的港口基础上进行整合,积极推进天津港集团和河北港集团进行合作,各港口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共同建成完善的航运服务体系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在此过程中,其产业和项目投融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海洋金融、港口金融、物流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深度改革创新。京津冀银行业应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合作研发银港通金融服务、船舶融通、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创新产品;探索实施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模式、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和涉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船舶、海洋工程设备、海岛使用权等融资租赁、抵押或质押融资、售后回租、保理等业务。

6.加快推进区域内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京津冀三地应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在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等领域进行创新,以吸引三地互联网企业和大数据公司进驻。鼓励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金融机构应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业务,争取与电商平台合作和对接,为网上交易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金,鼓励各类机构投资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7.建立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由三地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联合成立综合协调机构,负责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银政企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项目进程与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对接。一是搭建沟通协调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对接,及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及相关政策、各地产业规划、园区建设、项目迁移等方面的信息,以方便各方进行决策。二是建立重大产业信息发布机制和网络对接平台,做好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金融服务对接工作,及时发布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信息,促进产业信息与金融政策的衔接,促进银企对接。

参考文献:

[1]李文增.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J].港口经济,2014 (5):21-23.

[2]孟祥林.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以设计京津冀银行为切入点的思路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

[3]张颖照.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33-37.

[4]安虎森,彭桂娥.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天津社会科学,2008(6):65-71.

[5]陈建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金融合作对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启示[J].华北金融,2015(7):11-15.

[6]王琰.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构想与建议[J].华北金融,2014(7):44-47.

[7]何德旭,董捷.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模式选择和运作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3):21-29.

[8]张凤超.金融一体化理论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5-48.

[9]岳岐峰,宋保庆.先行先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金融角色探讨[J].河北金融,2015(2):21-24.

(责任编辑:李丹;校对:卢艳茹)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6)02-0027-06

收稿日期:2016-02-29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40208);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201511);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基金项目(SQ15094)

作者简介:郭小卉(1981-),河北省邢台县人,金融学博士,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康书生,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制度。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Coordinat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Guo Xiaohui,Kang Shusheng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

Abstract:Currently,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uch a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repeated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n Beijing and Tianjin,homogenous competition,independent financial ec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 and underdeveloped connectivity of the region.Therefore,sharing mechanism of advantageous finan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rough optimiz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Then the universal and well-equipped financial market within the region should be set up.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enhanced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nec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level within the region.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measures like creating a big financial service circle within the region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finance;integration of finance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重大战略设计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本科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软环境建设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