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2016-08-02 03:58郑晓慧肖连康王小琴蒋鑫洪杰邹勤
关键词:甲霜凉山州晚疫病

郑晓慧,肖连康,王小琴,蒋鑫,洪杰,邹勤

8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郑晓慧1,2,肖连康3,王小琴4,蒋鑫3,洪杰3,邹勤3

(1.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615013;2.四川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四川西昌615013;3.凉山州植物检疫站,四川西昌615000;4.四川康沃本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8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施得益WP、60%双工福玛WP、25%瑞凡SC、80%大生M-45WP、30%富民一号SC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均在70%以上,以50%施得益WP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7.65%。施用50%施得益WP和60%双工福玛WP后增产率极显著,挽回损失55.54%和47.44%。

杀菌剂;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攀西特色农业栏目编者按〕攀西(系攀枝花—西昌的简称)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5′~103○53′北纬26○03′~29○27′,含攀枝花市、凉山州20县、市。区内国土总面积6.67万km2,占四川省面积的11.7%。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着特色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2015年1月6日,农业部正式启动“土豆主粮化”国家战略,将土豆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中国四大主粮。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2015年4月8日,凉山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抓好2015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230万亩,建设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163万亩,马铃薯产量、面积达到全省第一。西昌学院作为凉山州马铃薯科研重要基地,现已有5个马铃薯研究平台:马铃薯重点研究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战略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基因组。

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西昌学院应用型整体转型发展改革战略需要,《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特开设“攀西特色农业”栏目。该栏目依托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攀西特色经济作物育种与栽培实验室”“四川苦荞麦实验室”“四川南亚热带水果技术创新实验室”“四川攀西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实验室”“四川地方特色山羊重点实验室”“四川马铃薯重点实验室”“四川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主要刊登马铃薯主粮化研究、攀西特色经济作物研究、攀西地区特色蔬菜果树研究、荞麦研究、攀西特色经济动物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求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战略,积极走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发展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铃薯晚疫病(Phythophthora infestans)是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1],给马铃薯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马铃薯作为四川省凉山州传统作物,广泛分布于凉山州的17县1市的高寒山区[2]。但凉山州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生普遍,化学防治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传统杀菌剂的长期使用易使致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药剂防效降低。因此,项目组对8种药剂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上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经济有效的农药新品种,为凉山州马铃薯晚疫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药剂

50%施得益WP(有效成分6.5%氟吗啉、43.5%代森锰锌),由上海中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60%双工福玛WP(有效成分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由上海中化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0%富民一号SC(有效成分甲霜灵、嘧菌酯),甘肃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生产;25%瑞凡SC(有效成分双炔酰菌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80%大生M-45WP(有效成分代森锰锌),陶氏益农;25%阿西米达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47%加瑞农WP(有效成分春雷霉素、王铜),由江门市植保公司提供;44%菲格SC(有效成分精甲霜灵、百菌清),由江门市植保公司提供;25%瑞凡SC(双炔酰菌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生产;68%全雷WP(精甲霜灵·代森锰锌),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1.1.2 对照药剂

58%甲霜灵·锰锌WP(有效成分10%甲霜灵、48%代森锰锌),东莞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供试作物

中晚熟品种会一2号,对马铃薯晚疫病中等感病。

1.3 试验对象

我开门,进到屋子里,撒了一泡长长的尿。我离开时,习惯性地扫视了这猪窝一样的栖息地,我发现里屋李大头的门没有锁。我一直对里屋充满好奇,我将脸凑上去,透过门的缝隙,发现里屋没有人。卫生间有动静。我由此判断,李大头在卫生间。

马铃薯晚疫病(Phythophthora infestans)。

1.4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历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重的冕宁县马铃薯主产区彝海乡盐井村,试验地块面积共1.07 hm2,海拔2 090 m,土质沙壤,土壤肥力中上等,pH值6.5,有机质含量4%。试验示范区共设3个点,每个点约0.2 hm2,地块肥力、播种期、种植密度、植株长势较为均匀一致,前作为玉米,栽培方式为露地单行垄作、净作,平均株行距为0.41 m×0.45 m,亩植3 614穴,施肥及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1.5 试验设计

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50%施得益可WP1 800 g/ hm2;60%双工福玛WP1 500 g/hm2;30%富民一号SC840 g/hm2;25%瑞凡SC450 mL/hm2;80%大生M-45WP2 700 g/hm2;每次喷洒47%加瑞农WP900 g/hm2+44%菲格SC900 mL/hm2;金雷800倍液(苗期)+阿西米达1 500倍液(现蕾期)+瑞凡1 500倍液(花期);58%甲霜灵·锰锌WP1650 g/hm2;清水对照( CK),675 L/h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采取3次施药(苗期、现蕾期和花期)。

1.6 调查和取样方法

1.6.1 病情指数调查

田间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5株,每株取4个主茎,每点调查20个主茎上的全部叶片,每处理共调查100个主茎上的全部叶片,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3-4]。每次施药前调查田间病情,收获前调查最后一次病情,共调查4次。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和药剂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基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基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试验结果用SPSS 22分析差异显著性。

1.6.2 产量调查及计算

收获期每小区按5点取样,每点取5 m2,每小区共25 m2,田间收获称鲜薯重量,以此推算出单位面积产量。试验结果用SPSS 22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50%施得益WP防效最为理想,为87.65%,其次为60%双工福玛WP、25%瑞凡SC、80%大生M-45WP、30%富民一号SC,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对照药剂58%甲霜灵·锰锌WP防效最差,仅为48.07%(表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药剂50%施得益可WP与其他各药剂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60%双工福玛WP、25%瑞凡SC、80%大生M-45WP、30%富民一号SC间差异不显著,除金雷800倍液(苗期)+阿西米达1500倍液(现蕾期)+瑞凡1500倍液(花期)外,供试药剂与对照药剂58%甲霜灵·锰锌WP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1)。

表1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试验防治效果

2.2 增产情况及品质

产量结果表明:供试不同药剂较CK和对照药剂甲霜灵锰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施得益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5 172 kg/hm2,比对照药剂甲霜灵锰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高9 885 kg,比清水对照高12 559.5 kg。挽回损失最大,达55.54%。对各药剂处理间小区增产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0%施得益可WP和60%双工福玛WP处理后马铃薯的增产率较其它药剂处理达0.01水平极显著性差异(表2)。

从薯块外观看,以施得益和双工福玛处理的马铃薯薯块大,商品薯多;从薯块的光滑度来看,6种处理无明显差别。

表2 不同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产量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田间防效实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0%施得益WP和60%双工福玛WP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25%瑞凡SC。凉山州马铃薯生产上长期采用的药剂甲霜灵锰锌已经表现出较低的药效和增产作用。施得益和双工福玛2种杀菌剂均由氟吗啉和代森锰锌复配而成,治疗与保护作用兼备,内吸性强,用药后有效成分能迅速被叶片和根部吸收[5];25%瑞凡SC有效成分为双炔酰菌胺,双炔酰菌胺为卵菌纲病害新型杀菌剂,能显著的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6],常用于预防性喷洒,因此在生产中可推广应用50%施得益可WP、60%双工福玛WP和25%瑞凡SC替代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三者交替使用保护与治疗兼备,并能降低病原菌的抗药性。同时,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长蔓延的环境条件;在化学防治时应以预防为主,提早施药,适当增加施药次数,同时做好病害监测和预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开始施药防治,以达到减轻危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1]毕士云,毛彦芝,邱广伟,等.4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6,20(2):90-91.

[2]李佩华.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马铃薯,2002,16(6):376-377.

[3]姜辉,陈景芬,王晓军,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57-160,303-305.

[4]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429-432.

[5]刘武成,李志念,张宗俭,等.氟吗啉及其混剂的杀菌活性及开发前景[J].浙江化工,2000(31):87-88.

[6]迟会伟,刁杰.新型杀菌剂双炔酰菌胺[J].农药,2007,46(1):52-54.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s of Eight Fungicides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ZHENG Xiao-hui1,2,XIAO Lian-kang3,WANG Xiao-qin4,JIANG Xin3,HONG Jie3,ZHOU Qin3
(1.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China; 2.Sichuan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Potato,Xichang,Sichuan 615013 China; 3.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Liangshan,Xichang,Sichuan 615000 China; 4.Sichuan Kangwobenyuan Biological Science&Technology Co.,Ltd.,Chengdu,610000 China)

The results of 8 kinds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Potato Late Blight in field efficacy trials showed that 50% Sideyi WP,60%Fuma WP duplex,25%Rick SC,80%M-45WP,30%Fumin SC No.5 kinds of Fungicides on Potato Late Blight control effect are more than 70%,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cure with 50%Sideyi WP was best,the control effect was 87.65%.The yield increasing rate was very remarkable with Sideyi of 50%WP and 60%WP duplex fullmark and the loss was restored 55.54%and 47.44%.

Fungicides;Potato Late Blight;pharmacodynamic test

S435.32

A

1673-1891(2016)01-0001-03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1.001

2016-01-14

四川省教育厅应用基础项目(2008jy0108)。

郑晓慧(1962—),女,四川西昌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病原真菌。

猜你喜欢
甲霜凉山州晚疫病
手性农药甲霜灵在土壤微生物中降解的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应
和谐温暖大家庭—四川省凉山州老年大学校歌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
不同药剂配方种子包衣对玉米出苗安全性及玉米丝黑穗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