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感知角度的高校3A级景区旅游影响研究

2016-08-02 03:58张甜颖
关键词:均值显著性景区

张甜颖

基于学生感知角度的高校3A级景区旅游影响研究

张甜颖

(四川旅游学院旅游系,成都610100)

随着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开展,高校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之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迷人的自然风光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选取2012年被评定为3A级景区的四川某学院为研究个案,把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目的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学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引入到大学生对于高校成为3A级景区后所产生影响的感知研究中来,探讨了学生感知的总体情况和类别性差异,了解其对发展高校旅游的态度,丰富和完善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研究课题的内容和范围。

旅游影响;感知;大学生;高校AAA级景区

0 引言

高校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特色旅游方式,正逐渐成为今后我国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齐全的体育和餐饮设施、内涵深厚的文化氛围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景区一样,高校旅游对目的地居民同样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其居民的结构与常见的旅游景区有明显不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体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他们对校园内开展旅游业的感知,会对高校旅游带来很大的反作用力。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被评定为3A级景区的四川旅游学院的大学生对高校旅游影响的感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生感知的总体情况和类别性差异,探求使高校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高校旅游能够和谐共处的解决途径,以便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得到旅游业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设计

2.1 研究区域概况

四川旅游学院AAA级景区暨川旅休闲美食文化园坐落于成都平原东部边缘龙泉驿城区,景区依托四川旅游学院而建,占地面积678亩。经成都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学院休闲美食文化园旅游景区于2012年12月被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其邻近国际标榜旅游区,北接洛带古镇、金龙寺;南靠百工堰、桃花故里;西邻三圣花乡、幸福梅林;东依龙泉湖,是“两湖一山”、天府怡都生态休闲观光走廊的重要旅游节点。四川旅游学院校园成为四川省公立高校中第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学院师生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习相结合的学习平台[1]4-5。

2.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作为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主要方面。本次调查问卷设计首先对已有的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内容,在借鉴了AP和Crompton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2]32-35,针对自身研究的内容进行修改,填充问卷内容,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结构式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对于四川旅游学院AAA级旅游景区开展高校旅游的感知态度,共23个问题,分别从对学校的影响和对学生的影响两个大方向进行度量,内容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学习生活等方面[3]10-23。指标采用的是Likert量表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等5个度量,用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2分代表“不同意”,3分代表“中立”,4分代表“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第二部分是被访的学生的人口特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所在系部、所在年级、文科还是理科等5个相关变量。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修订后,笔者于2015年4月至5月在四川旅游学院AAA级景区内针对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45份,有效问卷526份,有效回收率96.5%,有效问卷均被统一的编号,并输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

2.3 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调查对象涵盖了全校不同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覆盖面较广,具体的信息见表1。

3 大学生对高校3A级景区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对现有的关于LIKET量表的研究使用方法,一般认为若等级评分值为1~2.4分,则表示反对,2.5~3.4分则表示中立,3.5~5分则表赞同[4]56-57。经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院成为AAA级旅游景区产生的经济影响的感知最为强烈,均值都在3.9~4.2之间,且每个选项的赞成率都达到了78%以上,说明学生对于产生的经济影响是比较赞同的。在环境影响方面,对于环境正面影响的感知也比较强烈分别为3.9、3.95、3.75,持赞同的态度,对于负面的环境影响如交通堵塞、周边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受到破坏等采取的均是中立的态度,均值在2.93~3.22之间。同样,学生对于社会文化产生的正面影响的感知也明显强于负面影响,均值都达到3.5以上,持赞同态度的百分率也都在50%以上,对于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出行不便、使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使用设施困难等方面也保持中立的态度,均值在2.77~3之间,持反对意见的人数达到了三分之一及以上,综上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成为景区后所产生的正面感知较敏感,普遍持赞成的态度,对于所带来的负面感知相对较弱,持中立及反对的人数到半数以上。

表1 学生样本统计表

3.2 感知指标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通过研究中众变量的内部依赖关系,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几个独立的不可观测变量,这些变量能够用来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5]349。本文采取这种方法将学生感知到的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利用KMO和Bartlett's球形经验进行检验分析,得到KMO的指为0.869,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5189.34,显性概率Sig=0.000<0.01 (见表3),说明该23个因子具有较高的内部相关性,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在因子萃取过程中只有载荷大于0.5的变量才会保留。经过在6次迭代后收敛,得到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方差的贡献率为60.546%,如表4所示。说明这5个因子包含了原有变量半数以上的信息,对总体变量的解释度较好。

表2 学生感知统计描述性分析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因子1包括交通堵塞、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垃圾、噪音等)、公共场所拥挤、治安状况变差、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增强公共环境保护意识等6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16.926%.从包含的选项分析,变量都与环境有关,所以因子1命名为“公共环境影响”。

因子2包括普通话英语水平提高、了解不同地区文化并增长知识、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程度、带来更多就业实习机会、增加对学校的热爱、丰富休闲生活、生活学习成本增加等7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15.132%。从包含的选项分析,变量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因子2命名为“学习生活影响”。

表4 旋转前后的因子解释的贡献率

因子3包括提升学校知名度、提供展示学校机会、促进投资和商业的发展、带动自身和周边经济等4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11.252%.从包含的选项分析,变量都与学校的经济方面有关,所以因子3命名为“学校经济影响”。

因子4包括出行不便、使用周边设施困难、学生处于忽视地位等3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908%.从包含的选项分析,变量与个人的便利程度都有直接联系,所以因子4命名为“个人便利程度影响”。

因子5包括校园设施得到改善、学校环境得以美化、提升各部门服务水平等3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327%。从包含的选项分析,变量都与校园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关,所以因子5命名为“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

此外对每个公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如表5所示5个公因子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5,说明测量指标的可靠性良好。

表5 各公因子的名称、均值与信度系数

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经济”的影响有最高的认同度,公因子的均值分别达到了4.0057,标准差仅为0.59138,说明学生对于学校成为AAA级景区后带来的经济影响认识度比较统一,离散程度较小。对于“公共环境影响”和“个人便利程度影响”因子的均值在2.8~3.2之间,对于说明学生对于这些负面影响采取统一的中立态度。对于其他两个因子均值都在3.5~3.8之间,标准差在0.5~0.7之间,持基本赞同意见。

3.3 学生感知态度差异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推断控制变量各水平下各观测变量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控制变量是否给观测变量带来了显著的影响[6]89。分别以性别、年龄、所在系部、年级、文科或理科为固定因素,以上述5个公因子为因变量,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生对高校旅游影响的感知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样本分为两组的话就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样本在两组以上的就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显著性水平a均给定为0.05,假设定为:不同特征的被访者群体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当sig.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系数(小于0.05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小于0.01表明存在非常强烈的显著性差异)则拒绝原假设,即说明在不同特征的被访者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当sig.大于显著性系数则接受原假设,即说明在不同特征的被访者群体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7]88。

3.3.1 不同性别间的感知差异分析

性别特征只有2个分组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方差齐次性(Levene's Test)检验。如果方差齐次性检验的Sig.值大于0.05,说明数据具有方差齐次性,读取“Sig.值(双尾)”中“假设方差相等”的值;如果方差齐次性检验的Sig.值小于0.05,则说明数据不具有方差齐次性,读取“S.值(双尾)”中“假设方差不相等”的值[7]93。

表6 不同性别学生-旅游影响感知结果

由表6可知,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公共环境影响、个人程度影响和校园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这三个因子上的感知上无明显差异,在学习生活影响、学校经济影响感知上有明显差异,总体上,从两者的均值可以发现,无论是学习、生活、学校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女性被访者的感知要比男性受访者强烈。

3.3.2 文理科群体间的感知差异分析

由于调查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方向是文科还是理科,只有两个选项,所以同样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分析结果见7。

表7 文理分科学生-旅游影响感知结果

如上表所示,学生的学习侧重点的不同即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对于学校AAA级景区带来的影响的感知是无显著差异的,但还是可以从均值上比较发现,文科生在对于旅游产生的公共环境及个人便利程度等方面的消极影响的感知弱于理科生,而对于其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的感知则强于理科生。

3.3.3 不同年龄群体间的感知差异分析

学生年龄分组变量在3个以上,因此使用One—Way ANOVA方法进行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影响因子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即方差齐性,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表8 不同年龄群体间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9 不同年龄的学生-旅游影响均值及显著性表

表8、9显示,不同年龄的群体间的公共环境影响感知、学习生活影响感知、学校经济影响感知、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感知的显著性概率P值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说明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间的公共环境影响感知、学习生活影响感知、学校经济影响感知及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群体间的个人便利程度影响感知的显著性概率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学校成为AAA级景区后对个人便利程度的影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法进行两两比较。

表10 不同年龄群体-个人便利程度影响感知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如表10所示,通过LSD方法计算各均值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个人便利程度影响感知的差异,绝大部分显性检验系数都大于0.05,但是16~18岁与19~20岁的感知显性检验系数为0.001,16~18岁与21~23岁的现行检验系数为0.000,这说明处在16~18岁的学生对个人便利程度影响感知与19~20岁、21~23岁的学生的感知有显著差异,三组的均值分别为3.1765、2.8210、2.7587,16~18岁的学生的感知要强于19~20岁、21~23岁的学生。可以看出年龄越小,感知越强烈,综合考虑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才真正的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活,对周围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适应,依赖感还比较强,所以对于导致自己出行不便、使用周边设施困难和自己处于忽视地位这几个方面感知较敏感。

3.3.4 不同系部群体间的感知差异分析

表11 不同系部群体间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1显示,不同系部的群体间的公共环境影响感知、学习生活影响感知、学校经济影响感知、个人便利程度影响和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感知等5个评价因子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同系部的学生群体的公共环境影响感知、学习生活影响感知、学校经济影响感知、个人便利程度影响感知及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感知都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表12比较均值可以发现,在不同系部接受知识的不同对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导致感知态度出现显著的差异,所在系部跟旅游的密切程度越紧密,学生们的感知无论在旅游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上认识越理性,态度越鲜明。在公共环境影响感知因子上,旅游系的学生的感知要强于其他的系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中立的态度,均值在2.8~3.2之间。在学习生活影响因子上绝大部分系部的学生都持赞成态度,均值都在3.5以上,其中以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的感知最为强烈,达到3.8730,在学校经济影响因子方面,学生的赞同度更高,都普遍认为通过学校的创A后开展高校旅游给学校的声誉、知名度及自身经济的发展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可以由表看出均值都在3.8~4.2之间,并且旅游系的学生的感知明显强于其他系。在个人便利程度影响因子上,各个系部均值都在2.6~3.1之间,说明学生们都持中立的态度。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因子上,均指都在3.5以上,表明学生普遍持赞成态度,认为学校成为景区后,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表12 不同系部的学生-旅游影响均值及显著性表

3.3.5 不同年级群体间的感知差异分析

表13 不同年级间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3、14显示,不同年级的群体间的公共环境影响感知、学习生活影响感知、学校经济影响感知、个人便利程度影响感知、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感知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大于0.05,分别为0.513、0.565、0.878、0.240、0.337.结果说明接受原假设,即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间对于五个感知因子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样比较均值可以看出学生所在年级越高,对于消极影响的容忍度越高,感知越弱,对于积极影响的感知也越强烈,特别是对与涉及到学校整体及全局的影响的感知最为强烈。

表14 不同年级学生-旅游影响均值及显著性表

4 结语

本研究以大量的调查问卷作为原始数据资料分别针对学生群体作了严谨的分析,分别得出了5个旅游影响因子。其中“学校经济影响”主要包含的是对于学校经济整体大局上的相关变量。“学习生活影响”和“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主要包括的是与学生个人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密切相关的变量“公共环境影响”和“个人便利程度影响”主要包括的是旅游产生的消极影响变量,如交通堵塞、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垃圾、噪音等)、公共场所拥挤、出行不便、使用周边设施困难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四川旅游学院成为3A景区所产生的学校经济影响、学习生活影响、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影响的感知明显,特别是对于学校的“经济影响”感知最为强烈,赞同度高,他们普遍认为学校成为3A级景区后能提升学校知名度、提供展示学校的机会,同时带动自身和周边的发展。也在增长知识、丰富休闲生活和校园设施得到改善等方面持赞同意见。对于其产生的公共环境影响和个人便利程度影响等消极影响方面的感知不明显,说明学生对于这些负面影响采取统一的中立态度。总体而言,在校学生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大于对消极影响的感知,对高校创建3A级景区并开展高校旅游普遍持”支持”态度。

[1]袁毅.四川旅游学院休闲美食园旅游景区导游实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文,唐飞.评述AP和Crompton的旅游影响评估尺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3]尹德涛.旅游问卷调查方法与实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4]李享.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5]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李享.旅游统计学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7]叶向.统计数据分析基础教程:基于SPSS和Excel的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Studyof CollegeTourismImpactBasedonthePerceptionPerspectiveof Students

ZHANG Tian-ying
(Tourism Department,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Chengdu 610100,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s of city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college tourism as a new way of tourism goes into people's vision gradually.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 an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are the main reasons to attract the tourists.Like other tourist sites,the college tourism will also have a relatively large impact on the tourism residents.Based on the first-hand survey,the writer used questionnaires and quantity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students,discus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tudents'differences,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residents'perception.

tourism impact;perception;college student;AAA scenic spot in college

F592

A

1673-1891(2016)01-0055-06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1.016

2015-12-21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基于师生感知角度的高校旅游影响及优化模式研究”(15SB0182)。

张甜颖(1983—),女,四川会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心理。

猜你喜欢
均值显著性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摘牌』
“摘牌”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某景区留念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