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尤溪县为例

2016-08-02 03:58苏荔榕
关键词:尤溪县运动量主观

苏荔榕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尤溪县为例

苏荔榕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为了考察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锻炼等级量表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对福建省尤溪县参加体育锻炼的180名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老年女性总体主观幸福感在年龄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2)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在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运动量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强度或轻微强度的运动、每次锻炼时间为10~30min、每周锻炼3~5次、运动量为中等或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更能提高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体育锻炼;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WB)的研究大致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后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SWB更是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2]。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拟以尤溪县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探讨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寻求增强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为研究对象,对尤溪县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有效样本构成:45~50岁有90人(占50%),51~59岁有40人(占22.2%),60~69岁有32人(占17.8%%),70~79岁有18人(占10%)。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锻炼等级量表。本量表采用的是由梁德清等人修订的《锻炼等级量表》,其中从3个方面来调查身体锻炼量,分别是身体锻炼的强度、一次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频率,最终以身体锻炼量来衡量身体锻炼的参与水平[3]。

2)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本测量工具采用的是由陈彤编制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共有23个条目,其中包括3个维度,分别是自我完满感(12道条目)、生活满意度(5道条目)和家庭适意感(6道条目),其中有3项条目为反向计分题。问卷题项为五级评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者,说明主观幸福感越强[4]。

1.2.2 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到尤溪县体育场、红会场、紫阳公园、朱熹公园等锻炼场所分发问卷,答题完毕后立即收回,并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龄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规定:45~59岁为中年人;60岁以上为老年人[5]。为了检验不同年龄特征的尤溪县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年龄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差异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县中老年女性总体幸福感在年龄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仅在在家庭适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年女性家庭适意感显著高于老年女性(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在家庭中的重要感日渐下降,认为自己没用给子女增加负担的思想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失落感、孤独感增强,导致女性老年人在家庭中的适意感降低。所以建议家庭和尤溪县政府部门应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化,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物质和精神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6]。

表1 不同年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各因素的差异检验

2.2 不同体育锻炼强度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女性的总体幸福感水平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参加轻微运动的中老年女性总体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大强度持久运动的中老年女性,参加轻微运动及小强度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自我完满感显著高于大强度持久运动的中老年女性,参加轻微运动的中老年女性家庭适意感显著高于小强度运动和大强度持久运动的中老年女性,参加中强度运动的中老年女性家庭适意感也显著高于大强度持久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表2)。这说明中老年女性体育锻炼强度为小强度或轻微强度产生的心理功效更好。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中老年女性的体育锻炼具有随意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及在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许多锻炼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身体机能评定和运动负荷自我监测是茫然的。因此,建议尤溪县相关部门应对中老年女性定期进行科学安全锻炼宣讲,为中老年女性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处方,懂得运动负荷自我监测和运动疲劳自我诊断的基本知识,以促进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

表2 不同运动强度与主观幸福感各因素的差异检验

2.3 不同体育锻炼时间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表3),不同体育锻炼时间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事后比较发现,每次体育锻炼时间为21~30 min及11~20 min的中老年女性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和自我完满感都显著高于锻炼时间为20 min以下和30 min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其中,锻炼时间为21~30 min及11~20 min的中老年女性生活满意感显著高于锻炼时间为60 min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锻炼时间为21~30 min的中老年女性家庭适意感显著高于锻炼时间为20 min以下及30 min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锻炼时间为11~20 min的中老年女性家庭适意感也显著高于锻炼时间为31 min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说明中老年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11~30 min是最为适宜的。李林[7]列举过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其中提到Stepoce(1988)认为每次锻炼时间在20~ 30 min效果最理想,部分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

体育锻炼在给中老年人带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如不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会增加运动风险。雷秀雅(2009)认为,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体格的人群应制定适当的时间来进行运动,否则将可能会适得其反[8]。所以,中老年女性须科学合理、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老年女性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10 min以上30 min以下能更有效地增进中老年女性积极的心理效应。

表3 不同运动时间与主观幸福感各种因素的差异检验

2.4 不同体育锻炼频次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为了探究不同的体育锻炼频次对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以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及各因素为因变量,以运动频次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频次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表4)。进一步事后比较发现,锻炼次数为每周3~5次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锻炼频次的中老年女性。这一结果提示,体育锻炼必须保持一定的频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是中老年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已经退离了工作岗位的人,保持每周3~5次的规律锻炼更是一项和社会、他人保持联系的载体和纽带。已有研究表明,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提高个体对身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如提高健康水平、提高个体的运动能力知觉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9]。本研究结果更加证实了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个人生活的重大意义,持之以恒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表4 不同运动频次与主观幸福感各种因素的差异检验

2.5 不同运动量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的差异检验

本研究依据梁德清[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中运动量评价标准,把运动量转换为小、中、大运动量等级,运动量得分≦19分的为小运动量,运动量得分在20~42分之间的为中等运动量,运动量得分≧43分的为大运动量。对参与不同运动量等级的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中、小运动量运动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及自我完善感、生活满意感、家庭适意感显著好于大运动量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表5)。这与梁德清研究的结果认为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最能有效地减缓应激,增进身心健康的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其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本研究对象为中老年女性有关。中老年女性与大学生相比,其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及其年龄状况等因素都不尽相同,故研究结果也有差异。

表5 不同运动锻炼量的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各种因素的差异检验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中老年女性孤独感比较重的晚年生活,不仅手脚迟钝,脑子也不够灵活,对一些运动难度系数大的项目难以掌握[10],或者掌握了又容易忘记、难以自我完成;与此同时,大运动量往往会伴随着运动节奏的加快,身体能量的消耗,而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运转较为缓慢,体内产生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也难以维持,非常容易造成中老年女性的体力虚脱;中老年女性的生理器官已经进入了慢慢衰竭的“晚年”,尤其是呼吸系统相对来说相当脆弱,当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加大,那么中老年女性的呼吸节奏和频率将无法匹配运动量的大小,往往在大运动量的体育运动中,中老年女性比较吃力,而且呼吸是比较难受的,甚至如不加以防范,轻则会导致窒息昏阙,重则会导致猝死。因此,选择中、小运动量的运动更适合中老年女性,更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指数。

3 结论

1)尤溪县中老年女性总体主观幸福感在年龄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老年人的家庭适意感显著低于女性中年人。

2)尤溪县中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在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运动量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强度或轻微强度的运动、每次锻炼时间为10~30 min、每周锻炼3~5次、运动量为中等或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产生的心理功效更显著。这说明小强度、中小运动量的运动更适合中老年女性,只有适宜的运动才能使其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才能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说明持之以恒有规律地体育锻炼,才能提升中老年女性的幸福感。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1):34-43.

[2]朱美娟,曹秀玲.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0,17(4):84-88.

[3]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1-5.

[4]陈彤.西部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9(4):40.

[5]曹彧.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经验型要向科学型转化[N].中国体育报,2006(8):16.

[6]徐鹏,周长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4(2):43-52.

[7]李林.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与科学,1998(2):62-64.

[8]雷秀雅.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的研究[D].北京:社会学研究所,2009:1-13.

[9]BIDDLE S,FOX K,BOUTCHER S.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M].London:Routledge,2000.

[10]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34-39.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Females'Feeling of Happiness:Based on a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Youxi County

SU Li-r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Putian University,Putian,Fujian 351100,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a survey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exercise level scale on 180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who partipated in physical training in Youxi County.The study result shows as follows:(1)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feeling of happiness on the basis of age variable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2)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feeling of happiness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on the basis of exercise intensity,exercise span,exercise frequency and exercise level variables.The result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s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who exercise slightly 3 or 5 times a week,10 to 20 minutes once.

physical training;middle-aged women and elderly women;subjective feeling of happiness

G812.46;G804.8

A

1673-1891(2016)01-0119-04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1.032

2015-11-12

苏荔榕(1974—),女,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尤溪县运动量主观
大树的日常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尤溪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运动量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爸爸的手提包
“行贿妙计创新招,撒钱扔地独离去”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