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两题

2016-08-04 02:35钱翰涛
椰城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玲烛光小卖部

钱翰涛

烛 光

天色悄悄地暗了下来,空中不知从哪聚来乌云,竟飘飘洒洒地下了一场小雨,给冬日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寒意,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和焦虑。每晚出去跳广场舞的妻子,只好“望雨兴叹”,咒骂这鬼天气。

吃过晚饭,妻子拿起雨伞带着小女儿到朋友家串门去了,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多年养成的习惯是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最新消息。

看完新闻,看其他节目,可我心思已不在电视上,已飞到小说的王国里去了。我在构思小说情节,谋篇布局,拽出不同性格的人物。菊香、阿霞、阿炳、王强等人物形象个个鲜灵活现,呼之欲出,招之即来……

创作的灵感,往往稍纵即逝,不能轻易放过。我关掉电视机来到书房,坐在临窗的书桌前,打开台灯,铺开稿纸,手拿起一支黑色的钢笔,摘掉笔帽,时而低头笔尖飞舞,沙沙作响,不同的人物争先出场,情节跌宕起伏;时而皱着眉头望着窗外静思,梳理思路,选择下一节的最佳写法。

窗外,小雨不知什么时候已停住,乌云也不知什么时候已散尽,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夜色静谧,乳白色的月光静静地倾泄大地,洒在草地中,泼在花丛间,涂在对面的楼房上。对面一楼的便民小卖部依然灯火如炽,射出来的光芒一部分融进了乳白的月色里,一部分从窗口溜进了我的书房里,调皮地偷窥着我的脸。

我不理睬这“不速之客”的光顾,依旧沉浸在自己构思的小说情节中,陶醉在人物特定的情境里。

“呜——”人们的尖叫声从楼房各个房间里不约而同地传出,接着是人们的说话声、喊叫声,杂乱成一片。

——断电了。

屋子里霎时一片漆黑。我从小说的情境中“失恋”般走出来,怅然若失,黑暗中摸索到手机,打开手机设置的手电筒,顿时书房里有了一片亮光。家里没有手电筒,没有蜡烛,手机的电池也快要用完了,我只好呆呆地坐着,等待着。

从窗口往外望去,对面的几层楼房里时有手电筒光束闪射,人们走动的身影摇动不定;一些房间点燃起蜡烛,烛光是那样昏黄无力,但黑暗中慰以人光明。一楼便民小卖部也亮起烛光,买蜡烛的人三五成群,老板跑前颠后,忙得不亦乐乎。

到楼下买几支蜡烛吧!要不,今晚就会在黑暗中摸索,写不了东西了,小说中的人物将会羞答答地躲起来,等到灯亮时也许千呼万唤出不来,要是出来或许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写作可能要进入死胡同里。我坐了一会儿,心里思忖着:对,赶快下去买蜡烛,为小说情节的发展“铺路架桥”吧!

为了防止忽然来电,电压过高烧坏电灯,我借着手机的光亮,关掉台灯及屋里的所有电灯的开关,慢慢地下楼来到便民小卖部。

便民小卖部里点了几支蜡烛,烛光摇曳。老板五十岁上下,慈眉善眼,正在殷勤地接待顾客,笑呵呵地和顾客打招呼。店里坐着好几个人,有年轻人旁若无人津津有味地玩着手机,有上了年纪的大叔大伯们正在海阔天空地闲聊,不时抱怨供电部门的无能。

“老板,来两支蜡烛!”我喊着掏出钱包。

“作家,很抱歉,刚卖完!”小卖部老板摊摊手,一脸歉意。我连忙摆摆手,反对老板对我冠以“作家”的称呼。人固有自知之明,我充其量只不过是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虽笔耕不止,但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并不多。

老板为人和善,乐意帮人。我常到店里来买东西,有空时常和他坐下闲聊,再且个人邮件也常经过他转到我的手里,所以彼此都非常熟悉。

“没有了?”

“真的卖完了,芳嫂买最后三支,刚买。”

我失望地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准备往回走,说今晚怎这么倒霉,什么事都做不成,白白耗去了。

“等一下!”小卖部老板突然喊一声,接着对刚走几步远的芳嫂说:“芳嫂,你是个好人,就让一支吧!”

芳嫂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犹豫了一下,面有难色。老板脸上漾起笑容,恳求道:“我还你全钱,你就给他一支吧,就一支!今晚他的确需要蜡烛赶夜车,爬格子。”芳嫂听了这话,一个打挺,回身踅回店前,嗔怒地对老板说:“你说什么话,我是那种贪小利的人吗?邻里邻居的,谁没有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好!送作家你两支,我用一支足够了。”

“谢谢芳嫂,给您钱!”我感激地从钱包里掏出钱。

“我说过了,送你的,不收钱。”芳嫂态度坚决,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

我回到书房,点上蜡烛,烛光跳了两下,终于亮了起来。这亮光在黑暗中虽然是昏黄乏力,比不上电灯明亮,但在我心里永远是亮堂堂的一片。我觉得它是那样的柔美,那样的温馨……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有人喊:有电了,有电了!

我往窗外望去,只见对面的楼房灯光是那样的悦目。一楼小卖部的灯光是那么明亮,那么耀眼,那么温暖。

我没有打开房里的电灯开关,没有吹灭蜡烛,而是让它继续燃烧。

盯着烛光,我仿佛看到了人世间的什么。

野 花

开学才一个多星期,小花就辍学了。

报名时她没留下联系电话,联系不上,我问班里与她同村同学的小玲,小玲说她不想上学了。我想,也许厌学,也许家庭经济困难,也许早恋无心上学。我猜测。

我对班里学生的情况了解甚少。我望着小花的空座位,心里很不是滋味。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免收学生的学杂费,还给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金,想想生长在当今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可不少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上学不好好读书,得过且过,吃、穿、用互相攀比。整天只懂得玩手机,游戏、视频、微信、QQ等样样精通,玩得津津有味,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课堂上也忍耐不住寂寞,偷偷地点弄起手机来,老师抓住批评教育如风吹树梢沙沙响过,尔后依旧我玩我乐。老师的教育收效甚微,屡禁不止。上级没有明文规定,学校想净化无手机环境也困难重重。孩子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啊!过去,我除了找孩子、找家长做工作外,往往也奈何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小玲说小花从来不带过手机。

上初三了,学生学习关键的一年,中考冲刺在即,学生们都全力以赴,可小花却逃匿了。难道她是个柔弱女子?一个个问题在我的心里纠结着。

一个也不能少,我必须进行家访,了解情况,让辍学的小花重返校园。

骑上摩托车,我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疙瘩,沿着硬化的乡村水泥路往前走。两边葱绿的树木默默无语,干裂稻田里的水稻似乎精神不振,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静默开放。我的心沉甸甸的,摩托车突突突地在不断叹息。

到了小花家,只见一间乱石泥巴砌成的旧瓦房破败不堪,半边房已下塌。房屋在四邻新楼高房的映衬下更显出寒碜。庭前几只毛绒绒的小鸭可怜巴巴地走动着,一只母鸡带着两只小鸡在觅食。

见小花的父母亲,我心里涌起了莫名的酸楚。她父亲已七十多岁了,长着枯草般的白头发,满面风霜,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颧骨高凸,衣服褴褛,脚板干裂脏兮兮的。她母亲大约四十多岁,衣服不整,满脸傻相,直流口水,傻乎乎地看着我。

小花热情地请我进屋坐。她神态忧郁,心里好像装满了苦水。

我对她父亲说,房子不能住了,当心倒塌。她父亲说,暂时还可以住,过不了多久政府要盖一间新房给我们住了,我们一家有政府救助。我又说,你的孩子还这么小。她父亲说,小花是养女,她一个月大时我捡来养的,我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她妈妈站在旁边咿咿呀呀,比比划划。我说,应该让孩子继续上学。她父亲说,我叫她上学,她说不想上了,有什么办法?我转身对小花说,上学读书将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沉默无语,半晌才摇摇头。我慢条斯理地给她讲了许多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她低着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可一言不发。我说,小花,明天你和小玲一起上学吧!老师和同学等着你。她抹了抹眼泪,依然摇摇头。她父亲说,你不要哭了,听老师的话,明天上学去!

小花低着头依依不舍地送我出村口。我走在弯弯曲曲的村道上,脚步如铅灌一般沉重。小花突然拉住了我的衣角,声若蚊蝇。她说,老师,我也很想上学,可是,可是……

我停住脚步,回头盯住了她。她犹豫了片刻说,老师,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您不要跟别人讲,好吗?我点点头说你放心吧!她说,我没有户口,没有学籍,不能参加中考……其实,我很想上学,很想上学!

我听了她的话,愣了一下,鼻子一酸,伤心的泪水不禁往下流,往下流……我连忙转过身子,强忍住心中涌起的悲伤。在蒙蒙泪眼中,我看到路旁长着一大片一大片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它迎着阳光开放,是那么娇艳,那么醒眼。

猜你喜欢
小玲烛光小卖部
抢生意的馒头
国王的小卖部
永不灭的烛光
神秘的啼哭声
百字快讯
山精的免费小卖部
可可西里没有海
天使烛台
那温暖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