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德育价值

2016-08-04 05:33张蓝月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道德教育爱国主义

【摘要】所谓德育,即思想品德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整合。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瑰宝,古典文学中蕴含着浓厚的德育价值,论文通过对古典文学和德育的内含界定,从宏观及微观方面介绍古典文学的德育价值的作用,并提出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的德育价值观在古典文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古典文学;德育;爱国主义;道德教育

一、古典文学与德育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生活的一门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古典文学的萌芽与发展,它囊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闪耀着文化的强大魅力。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升华,在古典文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德育价值的文化品质传承,感受到是文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动力。中国古典文学是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凝聚着中国灿烂历史文化和经典著作,汇集了中华民族美好的生活愿景和生命征程,是世界文学记载中的艺术瑰宝。

德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触动心灵的情感撞击。中国古典文学浓缩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道德与情感,彰显着德育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讲,德育讲求道德,以德为本,强调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个人要实现道德上的社会化才能融入社会的道德化建设。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德育价值的作用

中国古典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世代留下了不竭的精神源泉,无论在艺术造诣上还是人类社会发展上,它蕴含了先进的文化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在艺术领域和思想潮流中流淌着悠久的岁月华章。中国古典文学作为华夏智慧之结晶,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类和社会的精神道德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育人之道,德育为先,德育价值富有关联性地贯穿在古典文学中,它是人们坚守的一种精神力量,对提升人民文化涵养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史业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首先,从个体来看,德育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对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情操提供精神指导,对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精神指南。以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看,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带领他们学习与领悟古典文学作品,从古典文学中,我们应感受到强大的涵养力量,通过它来提升自我的心理品质,自立、乐观、积极、进取,很多向上的心理品质都在古典文学中有所体现。同样,从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道路上,我们应该看到人生路上的艰辛和坎坷,理应感受到坚忍不拔和坚持不懈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通过对他们生平的理解和思索,从挫败中我们应醒悟到提升自我心理承受力的必要性,生活需要平和达观的心态去面对。

第三,从社会来看,它将有力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境界,“和合”思想浓缩在古典文化中亘古不变。孔子“天下大同”的和谐理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儒家强调的“协和万邦”都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我们应传承古代传统“和合”思想的精华,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贵,调节现实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中国古典文学中德育价值的体现

1、爱国主义教育

要研究古典文学中的爱国主义,要明确爱国的范畴和定位。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尽相同的内容,但它的本质就是自己对祖国的一种深深的情感,这种感情是千百年历史的积淀,是长期发展形成的。古典文学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宽泛,主要是通过典型塑造来呈现,这些典型中都是充满爱国精神的志士仁人,有优秀的诗人学者、义勇争先的民族英雄等,他们或许用自己的作品来描绘祖国壮美的河山,歌颂人民勤劳勇敢的画面,他们尽情讴歌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光荣历史;亦或许他们用自己抛头颅洒热血的斗志为抗击异族侵略和民族分裂而献身的,从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其中蕴蓄着深厚的炽烈情感,这些足以唤起培养读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足以激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并将保持永久的魅力和生命感。

因此,毋庸置疑,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营养,不仅再次点燃我们的爱国情感,更是对我们性情和心灵的高境界升华。

2、道德教育

幾千年的中国文明,博大精深。道德修养作为文化主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良风美俗。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东方各国。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伦纲常、道德风范,既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思想道德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倡导具有道德精神的中国古典文学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有效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首先,讲求大局意识,以小我成全大我,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去维护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从而形成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其次,讲求仁爱和谐。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除了强调“礼”,还十分注重“仁”。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法律与道德,“礼”即为法律,“仁”即道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弥漫着仁爱和谐的人本之光,显示了人类的美好希望。孔子说“仁者,爱人”,“和为贵”,庄子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对于和平共处,和谐互爱的美好向往。它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成分,在协调人际关系、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维护统一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人亲近和平的气质和人格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孝字为先。在家庭中,父母对晚辈哺育教养,子女对父母长辈孝敬。“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在家能孝,于国则忠;第四,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在自身修养方面,不断的自我完善;第五,知行合一。不仅要有崇高的目标,更要有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切磋实践,时时反省,方能最终造就理想人格。

【参考文献】

[1] 李树亮. 浅论传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兼谈古典文学的德育功能[J]. 济宁师专学报, 2001, 22(3):76-77.

[2] 仝晓明. 从中国古典文学看文学的德育功能[J]. 芒种, 2012(14):133-134.

[3] 卢莉丽. 从中国古典文学看文学的德育功能[J]. 语文建设, 2013(6X):71-72.

[4] 郭 霞. 浅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德育价值[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1).

【作者简介】

张蓝月(1994—),女,四川达州人,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道德教育爱国主义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更正说明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重要启事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