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语言的语用学分析与探讨

2016-08-04 06:33朱彦蓉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析与探讨语用学网络语言

【摘要】网络带给人们的变化从科技、经济、技术等领域逐步向文化、社会、媒体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网络语言则是此环境下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存在形式,学者们对于网络语言的讨论与研究已逐渐深入,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与探讨当今的汉语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用学;分析与探讨

一、引言

根据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其中四分之一属于大学生网民。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激增以及青少年网民数量之庞大催生了网络语言,并使其蓬勃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毛立群认为网络语言大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去理解网络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就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比如说鼠标,软件,宽带,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是网民们交流的日常用语,和维基百科的定义一致。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三、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基本达成一致。它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时代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首先,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其产生提供了基础。1989年互联网进入中国,虽然发展了不到30年,但其发展规模已非常庞大。网络语言也在这一时期慢慢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其次,网络提供了语言发展的环境。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复杂,人们完全在不考虑对方年龄,性别,职业。语言使用者使用键盘输入法和符号系统,使汉字、数学、符号、字母尽情组合,也可利用谐音、错别字进行“文字游戏”。第三,当前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网络交流过程中打字速率过慢,衍生出很多同音字代替,或者错别字,数字之类,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就会变成约定俗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媒介,是一种脱离常规的语言形式。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迅猛,以网络作为媒介的社交越来越广泛。虽然各界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褒贬不一,但它既然已经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兴语言,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去研究它。

四、网络语言的构成

网络语言虽然是在虚拟网络世界里的一种交流工具,但它本质上隶属于语言的一种变体,依旧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当今的网络语言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构成:

1、英文或者汉语拼音极简缩略语

(1)英文的极简缩略语使用广泛,除非你事先知道这些缩写,不然的话这类网络语言乍一看,一定会弄懵自己。比如再见,我们用C U(see you);COZ:because;BB:宝贝;FAQ:经常提出的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EX(前任)等等。

(2)拼音的缩略语:BT:变态;plmm:漂亮美眉;gg:哥哥;JJ:姐姐

(3)英文拼音数字汉字的混合型

B4,before,之前;4U,for U,为你;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

2、外语词

网络语言中外语词直接搬运过来的例子非常多,像BBS(聊天室),MSN(社交软件),这些外语词的出现表明信息更新太快,而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好,直接用外语词更简单快捷。

3、数字谐音词

我爱你(520),1314(一生一世),886(再见了),5555555555(呜呜呜,哭泣),1024(一级棒)

4、文字谐音和转义

卤煮:即楼主,贴吧里的发帖人。斑竹:即版主,BBS的管理人。稀饭:喜欢。兰州烧饼:不太文明的话,表示不同意楼主的观点。三克油:谢谢,thank you。偶:我。酱紫:这样子。

5、符號系列

-_-!流汗,表示无奈;o(╯□╰)o 不开心;(⊙o⊙?)不懂

6、新造语言

新造词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例如:潜水:隐身,不说;水军:网络是被雇佣制造舆论的人;东东:东西;沙发:第一个评论的人;板凳:第二个评论的人;菜鸟:网络新人;剁手党:指在淘宝上花钱太多,想戒又戒不掉;梗:笑点等。这些网络词语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主流媒体,例如电视,报刊都在使用。而且网络语言每天都在跟新,可能半个月不上网,就会发现网络上很多东西你都不明白,看不懂也听不懂了。曾经一度“我爸是李刚”红遍大江南北,之后这句话便指那些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们。

五、网络语言的语用分析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语言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学原则,包括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新兴存在形式,有时会根据语言使用者的需要,故意违反相关准则。

1、故意違反量的准则

数量准则规定,交际双方说话时提供的信息量,不能多也不能少,说多少合适就说多少,而且不能把对方不期待听的内容说出来。其产生的后果是,说话方在交际过程中提供的信息数量不足或者过多,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言外之意。例如,网聊的时候,对方问你,你哪里人,你回答,中国人。这是故意在违反量的准则,前人明明想知道的是你的确切信息,但你却模棱两可的回答一个他显然知道的答案。处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我们有些信息不愿意让网友(身份尚且不明)的人知道也是保护自己。所以像这种例子,在网络上很多时候既是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候也是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方式。再例如“A问B你知道黑客么?B回答说,不要说黑客,我连白客,红客,黄客都知道。”这个例子中,B明显是答非所问,A只问了你知道不知道黑客,B不但没有回答,还扯上其他无关的内容。但是这样既显示出了幽默感,也说明A与B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随意。

2、故意违反关系准则

合作原则中,关系准则尤为重要。两方交流要互相关联。如果两方的对话完全没有关系,那谈话将无法顺利进行。例如A问,你明天干嘛?B回答,吃饭睡觉。这对话明显答非所问,A问你明天干嘛,是明天有什么打算,B的答案是毫无关联的。吃饭睡觉是每天必须做的事,完全不是重点。这种提问回答表明B压根不想把明天的行程告诉A,而随便回答了一个完全无关的答案。

3、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双方把话讲清楚,不要含糊其辞,歧义很多不好理解,这样便于两方的沟通。但网络语言会故意违反这种规则以达到某些效果。例如,A说:“我最近太倒霉了,丢了工作不说吧,女朋友也分手了”,B说:“你这是人品问题啊”。这种对话对于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来说,那就很严重了。人品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品质性格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作风上的问题。评价一个人人品不好,是非常严重的批评。但是在网络语言里,人品问题只是一个人的运势欠佳的说法,完全跟这个人的品行,作风没有任何关系。再例如,A说:“呦,看不出来你这么有钱,你爸是李刚啊”。这里完全不表示A真的以为B的父亲的名字叫李刚,只是讽刺B是个啃老啃爹的富二代。这些语言诙谐幽默,通过故意违背方式准则达到效果。

4、违背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在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待人接物的准则,但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交谈双方都不知道彼此身份,交际双方的社会特征也被隐藏,所以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很多网民不道德不文明的对他人随意谩骂和人身攻击,如TMD,SB,F**K等等,有些网民为了博得更多人的关注,故意说一些另类语言,或者与现实社会行为规范明显背道而驰的语言,污染网络环境,违反交际准则。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进行定义、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与探讨当今的汉语网络语言。笔者认为,语言不等于代码,也不等于电报号码,否则一部规范性的词典和语法书便可以使其标准化。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有其创造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待网络语言应像其他新兴语言一样,不着急对它进行规范,更不应该敌视,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不长。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自会保留,丰富汉语,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慢慢被淘汰。对一些能够体现网民聪明才智的创造性词汇,非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汉语网络语言的发展,形成良好健康的语言环境。

网络语言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在某方面也将传统语言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应该客观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在获得网络资料的同时,去粗取精,更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些资料。

【参考文献】

[1]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 2015-2-3.

[2] 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3] 高 沁. 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J]. 中国传媒科技, 2001,(11).

[4] 毛力群. 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3).

[5] 汤玖英. 网络语言新探[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0-09.

[6] 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6-57,89-92.

[7] 王盈秋. 网络交际的语用探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5).

【作者简介】

朱彦蓉(1990—),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

猜你喜欢
分析与探讨语用学网络语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现代城市交通广播的服务功能探讨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探讨矿山提升设备工况监测及维修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