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理哲学视野下的依法治国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2016-08-04 09:03仝涛李江孔祥龙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依法治国

仝涛 李江 孔祥龙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管理哲学视野下的依法治国理念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管理哲学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理念的哲学思考。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如下几点依法治国理念的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实现带来推动作用、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是深化改革共识的现实需求、是夯实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以及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水平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的未来发展与进步,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管理哲学;依法治国;当代价值

一、前言

通俗一些解释,哲学就是每个人对世界、人生以及身边事物所产生的整体看法与观点,它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同时与存在于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相互融合到一起。如果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上来看,一位真正懂得哲学的管理者也会是问题的发现者与改善者,而一位称得上是优秀的管理者同时也就等同于是一位哲学家。在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重点针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做出了重点的介绍和分析,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将崇尚法治与维护法律权威当成了我党未来的坚持与践行的执政路线。然而,在过去的法制化进程中,由于过于重视以“硬件”为主的法律制度建设工作,所以在无形当中会忽略掉以“软件”为主的精神与文化培养。为了能够更快的改善这一局面,国家政府部门应当在日后的依法治国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管理哲学方面的内容,让更多的社会民众都可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以法为尊的重要性与现实价值,并逐渐学会以一种平和的法治情感和心态来更好的实现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

二、有关于管理哲学的四种解读

首先,学术界中的部分学者将管理哲学理解为是应用哲学或是实践哲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哲学问题展现出来,从而告知人们何为管理的本质。赞同此种观点的学者们表示,管理哲学应当与政治哲学、经济哲学以及教育哲学等学科并驾齐驱,可以将其定义为是哲学同管理学之间的“过渡”。这一定义虽然强调了管理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说具有其特有的理论意义,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告知我们管理哲学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所以仍然有很多学者对此种观点存有一定的质疑;

其次,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哲学的实际价值与系统哲学毫无二致。系统哲学理论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是直接位置非常重要的一门哲学思想。事实上,管理哲学的确同系统哲学之间存在着些许的相似之处,但是如果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号连接,那么就意味者管理哲学只是西方国家中“系统管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并不具备单独存在的学术研究价值。除此之外,这一观点还代表着管理哲学会对除去系统哲学之外的所有哲学理论和管理模式进行排斥,所以会从某种程度上削弱管理哲学的大众基础与思想支持;

再次,另有学者表示,管理哲学的主要应用价值就是管理学,它的存在就是建立在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之上的。这一部分论者认为,管理哲学中所存在的诸多理论实际上就是存在于管理学中的普遍原则,甚至有些则是完全依附于管理思想所存在的。此种理解观点虽然凸显出了管理哲学所具有的基础性、普遍性以及实用性等特征,存在着较强的合理性,但是却也在另一方面模糊了管理与这学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让管理哲学的学科地位荡然无存;

最后,这一观点中的管理哲学是指导管理行为,尤其是指导高层管理决策行为的一种哲学,其中包括管理者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人生观念以及加之偏好等等。事实上,这些学者是从管理哲学的概念着手来深入分析管理哲学的内含价值,所以更加有利于我们去理解和把握,但是却十分容易将管理哲学局限于“领导”和“管理者”的层次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管理哲学事实上就是对管理科学的总结与管理学的哲学研究。一方面,我们应当将管理哲学列入到哲学的范畴中,由于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抽象性特点,所以迫使我们不得不从管理实践以及人类过去的管理经验中来寻找其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管理哲学是有关于管理这一特殊实践活动的研究,所以也就意味着其必须要从与人类哲学有关的行为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中来吸取经验。

三、法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1、管理哲学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依法治国理念具有着更加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国家中央党校的副校长徐伟新曾明确指出,法治同哲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现成的范例,对于马克思来说,对哲学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的研究,正是他哲学革命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可以将管理者对依法治国所带来的促进作用进行如下的三点总结:在法治思维的提倡、研究和宣传中有所作为;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哲学基础与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党校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繁荣,同样也离不开众多哲学理论教育者和工作者的有力支持。為此,在日后的工作当中,管理哲学应当肩负起先行者的重任,将建设法治中国作为日后教育工作中的长远目标,全面发挥出“法制教育宣传”、“法制思想引领”以及“法制理论建设”等工作的优势与现实意义。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其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的理念创新,它充分的展现出了中国历史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张曙光表示,直到中国成立开始逐渐朝向现代化的方向所发展和进步之后,不知不觉的就进入到了社会转型的阶段当中,从而也就形成了由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整体。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让新型社会更快、更好的完成整合,那么就必须要构建出崭新的组织原则,具体内容有如下三点:“第一,由市场化的越来越细密的分工与合作;第二,法治,即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约束公权力;第三,新型价值观念。”

我们再次从公共理性回归的角度来分析,法治与哲学之间所拥有的一项共同本质即为理性,法律所重视的是可管理性,而哲学所诠释的则是精神层面的理性,如果能够找到其中的共通点,那么就会凸显出两者一致化的本质。在我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中详细的描绘出了依法治国的发展路线图,并同时将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理性精神全面的融入到了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的各项法治环节当中。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依法治国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理性治国的另外一种表达方法。

2、中国古代管理哲学视角下的法制思想

法家作为一种国家管理哲学与法制思想之间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秦诸子中法家一开始就是以一种国家管理哲学的面目出现的。作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之一,作为指导秦帝国实现称霸大业的学派,法家对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法家的较完善的法制理论和各项法制实践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法家的一些法制主张,如严格推行法律,法律的公开性等即使在当下看来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许多學者主张法家实现了中国的“法治”的根据。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从中国古代法家哲学理念通过对法家法制思想及其实践的反思,从人性进化论的角度反思我们得到以下主要启示:

法律的施行不能再简单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是应该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直接作用到社会自治团体和个人,使他们以亲自参与的方式成为法律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强大的国家只有配之以相应的强大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政治自由。自由正在于开放的社会空间,共享的公共权力,自主的社会公民。这也是人性进化论的重要思想之一。

3、我国依法治国应借鉴西方管理哲学中的法制思想

为了提升“管理思维”的水平,我们应当吸收中西方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借鉴西方国家管理哲学中的法制思想和法制理念。中国应借鉴西方强调民主与“法治”、保护个体利益并重视公平竞争和激励的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主要内容:

提倡“法治”思想,重视规则和秩序,主张在法制而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明晰的责权利体系,完善各种制度和规范,利于提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易于推广,能够实现组织经营的快速扩张。

提倡民主思想和主权在民,主张“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尊重个人利益和人格,保护私人财产,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性。西方的民主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为少数人利用和牟取私利而沦为“形式民主”和“贵族政治”。

4、依法治国理念的哲学思考

(1)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四中全会中明确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列为了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一项重要原则,并坚决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进程当中,依法治国要同时遵循理论体制与理论制度当中的发展规律。

首先,在四中全会中要求,无论是从社会主义的法制理论创新角度来分析,还是从立法规律的角度来分析,都务必要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其次,国家社会主义的法制理论一定要全面贴合中国实际,并且能够充分的展出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有关于法制理论的创新工作要深刻认识到,法律的真正价值是“准确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要同改革开放的深化而相互匹配;再次,四中全会中强调,依法治国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动力来源,所以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法治要继续为“两个一百年”的实现目标所不停的奋斗,竭尽所能来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2)将法制建设设为主要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才是事物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量,存在于矛盾两端的个体既要保持对立又要实现统一,并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与矛盾中的要点。首先,依法治国就是要将存在于法制建设当中的重点问题作为作为工作目标,详细的列出依法治国过程中所存在的所有矛盾与不足之处,为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就是一场涉及范围广且辐射度较深的革命,与之国家民众的期待和诉求相比较来看,依法治国仍然存在着很多同实际国情不匹配和不适应的问题,从而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来完善和调整一系列的依法治国方案;再次,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同时,在很多细节当中都隐藏了矛盾与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这些重点信息具有着超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涉及到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推动性价值的过程当中,同时还要着重强调提升立法质量的关键点。尤其是讨论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时,仍然要将研究重心放在维护社会民众个人利益以及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之中。

四、依法治国理念的现实价值

1、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实现带来推动作用

首先,从国家的立法的角度来看,依法治国理念的目的就是为中国梦的实现排兵布阵。习近平总书记曾重点强调,法律就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武器,而优秀的法律同样也是善治的前提,这也就意味着在建设与发展文明国家的漫长进程中,立法重要,而质量高的立法却是更加的重要。所以我们就要保证将良法的标准设为“科学民主”、“以人为本”以及“立法为民”,充分的展现出人民的真是意志与诉求;其次,从立法实施角度来分析,提升执法的严肃性是清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如今,在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诸如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有法不依的错误行为,不仅严重阻碍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伤害到了人民对国家的信任与情感。基于此,未来需要首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提高执法的严厉性,将谈谈贪污腐败现象彻底扼杀在摇篮当中,让阳光照在治国的过程当中,让权利的行使变得更加透明;再次,从现实基础的角度分析,公正司法才是保证中国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司法的公信力与民众参与,营造出一个公平且公正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为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首先,在四中全会中为了能够让国家的治理能力出现质的飞跃,详细的制定并提出了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这不仅代表了依法治国目标的统一化,同时还突显出了国家的服务功能;其次,善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一项核心能力,同时也是良法的立法前提。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未来的依法治国方针将围绕着良法与善治来共同进行。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提高立法质量,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从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保障。”最后,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才是执法能力的有效体现。因此,如果想要让依法治国的现实价值更好的展现出来,就必须要在我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上下更多的工夫,尽快的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廉洁公正以及公平诚信的法治政府,为依法治国提供更多动力来源。

3、是深化改革共识的现实需求

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将改革工作推入到了深水区,并同时衍生出了很多鱼龙混杂且好坏难辨的社会思潮。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和控制此种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凝聚社会共识,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进步思想,在更好满足国家群众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让依法治国理念可以贯彻的更加顺利和深入,为改革共识的习形成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4、是夯实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

回望中国共产党过去艰难的发展历程,党组织已经从最初的奋斗形态成功蜕变为拥有8600万名以上优秀当权的执政组织。能够让这一“传奇”故事谱写成功的重要法宝即为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意识到了国家基层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加快对各个领域的改革速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利益受到维护的好处与幸福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法治国一定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施的越来越好,成为国家为人民提供切实服务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5、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水平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际联系的频率开始变得越来越密集,国家开始将改革重点逐渐的转移到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领域当中,并开始朝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更高目标所不断的靠拢。从实践的角度来分析,积极培育与弘扬核心价值观才是依法治国理念最为重要的核心体现,从而额也就意味着实施依法治国乃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总而言之,依法治国俨然成成为了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方针和必行之举,尤其是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依法治国理念抱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大的信心。笔者相信,只要国家与民众能够上下一心,依法治国一定会在管理哲学理念的帮助下实施的越来越顺利和深入,从而让我国早日跻身到发达国家的队伍当中。

【参考文献】

[1] 甄 伟. 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 中国-东盟博览, 2012.

[2] 朱力宇, 万其刚. 论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转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3] 刘秀莲. 浅谈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4] 张永桃. 关于依法治国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蒋先明. 以法治国的认知及其走向[J]. 東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 苏洪峰. 依法治国——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立良法 谋善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