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阴阳家思想的特点

2016-08-04 10:34孙艳茹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吕氏春秋

孙艳茹

【摘要】《吕氏春秋》作为先秦诸子思想之集大成者,历来在其书的主导思想主于某家上是众说纷纭。本文探讨的是《吕氏春秋》中阴阳家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吕氏春秋》;阴阳家;阴阳五行

《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吕不韦召集其门客编成。它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广泛吸收了儒、道、墨、法、阴阳、兵、农、名等各家思想,或取其所长,或驳其所短。

任何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或一本书在某一方面的思想,都是有其一定的基本倾向的。《吕氏春秋》虽属于杂家,集诸子之说,也不例外。因为,不论它的政治思想,还是它的哲学思想,都带有一种虽不十分明显,但也是可以感触到的、确定的倾向。这是我们在分析和研究它的哲学思想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和捉住的。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不承认它有某种倾向,就看不到它产生和存在的理由;承认它有倾向,但捉不住它的实质,也不能给它以适当的评价。

判断《吕氏春秋》中哪些思想是阴阳家思想,必须根据一个可靠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存在的,它就是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和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关于阴阳家基本思想特点的描述以及《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关于邹衍学说特征的描述。

一、顺天时而行政令

《论六家要旨》云:“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由此可以得出阴阳家思想的重要特征:顺天时而行政令。

纵观《十二纪》内容,乃以阴阳五行思想贯穿始终。《十二纪》中阐明了一年四季当中每个月的天文、历象等自然现象,规定了天子在每个月当中衣食住行所应遵循的原则。它将一岁分为春夏秋冬四时,每一时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凡十二个月,第一月均有星象、物候及与之相应的政事、民事的记述。它以阴阳的消长说明春夏秋冬四时的次第降临,阐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理,并把它作为设定诸多政令宜忌的依据。文中所列宜忌繁多,对违背和顺应所设政令而造成不同的后果,逆者招灾,顺者致福,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

如《孟春纪》中说:“是月也,以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和同,草木繁盛”,根据这种情况,天子“布农时”,以及在本月应该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不能进行的事情。如果“为时”,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等等。

《孟夏纪》中说:“是月也,以立夏”,“蝼蝈鸣,蚯蚓出”,天子“命野虞,出行田原,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命农勉作,无伏于都”,如果“行之是令”,则“甘雨至三旬”,如果“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如果“行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等等。

《孟秋纪》中说:“是月也,以立秋”,“白露降,寒蝉鸣”,天子“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命百官,使收敛”,“完隄防,谨壅塞”等等,如果“行之是令”,则“凉风至三旬”,如果“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勝,介蟲败谷,戎兵乃来”,如果“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等等。

二、五德终始说

《史记·孟荀列传》曰邹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几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由此得出阴阳家学说的核心是五德终始说,它的思想特点为善于利用迂怪之变与几祥度制。

如《应同》篇:“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在阴阳家看来,王朝的兴存与衰亡,在于五行的递变,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来循环的,无论何德为王,都有相应的符瑞表现。人们根据五德盛衰所表现出的征兆,来体察五德之气的变化,及时把握住时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处于盛世之德,以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盛德至而“不知”,天“数”则将“徙”,就会失去“王天下”的时机,导致天下大乱。

三、迂怪之变与几祥度制

所谓迂怪之变与几祥度制,就是指一些荒诞事件及吉凶祸福的先兆。《吕氏春秋》中罗列了大量的怪异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来警示统治者。如《制乐》篇中就列举了“成汤之时,有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大拱”、“今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以及“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等异常现象。汤、文王、宋景公之所以能逢凶化吉,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屈服于这些怪异现象,而是行善政,得以摆脱困境。《制乐》篇:“今窒闭户牖,动天地,一室也”,“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不为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意即虽然关门闭窗,在一室之中亦可感动天地,事在人为,若人事善,妖异也自当化除。

又如《明理》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至乱”之世所产生的一些怪异现象,该篇载道:“其妖孽有生如带,有鬼投其陴,有兔生雉,雉亦生鴳,有螟集其国,其音匈匈,国有游虵西东,马牛乃言,犬彘乃连,有狼入于国,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鸱,国有行飞,马有生角,雄鸡五足,有豕生而弥,鸡卵多假,有社迁处,有豕生狗。”这些现象看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在当时却可以作为警戒统治者的最有力的武器。

四、大九州说

《史记·孟荀列传》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此为邹衍的大小九州说。

《有始》篇叙述天地万物的结构时说“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本味》中铺陈天下珍奇,如“肉之美”、“鱼之美”、“菜之美”、“饭之美”、“水之美”、“果之美”等等,即依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驺衍的大九州和“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有始》篇中的“四海之内”即邹衍所谓的“赤县神州”,四海之外有“四极”,即邹衍所说的“八极”,“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即邹衍所谓“大瀛海”环绕之“天下”。

【参考文献】

[1] 陈奇猷. 吕氏春秋新校释[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 司马迁. 史记[M]. 中华书局, 1999.

[3] 班 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1999.

猜你喜欢
吕氏春秋
从《吕氏春秋·古乐篇》看先秦音乐发展规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慧琳音义》引《吕氏春秋》略考
论先秦诸子学发声到两汉经学的形成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
《庄子·让王》篇形成年代考略
《吕氏春秋》引《诗》考
从音乐编辑学视角解读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