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三昧与三味

2016-08-05 16:29翁心诚
少林与太极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法祖师太极

翁心诚

三昧,佛家用语。指学人修持到正定、正受、至乐、至慧境界,余仿陆放翁借用“太极(诗家)三昧忽然见”,以之譬喻和比附习拳者训练所达之至乐至智、正等正觉之境。欲达此境,不离三昧—味。

所言太极三味,指兴趣味、义趣味、法趣味。

简言之,兴趣味指好奇心、新鲜感、异常性引起的内在驱动力,即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拳,有新动作、新套路被己所见所行,与平日习惯性举步出手大不相同,于是乎颇感兴趣,浓淡有别。有浅尝辄止,有贪多求快,有外形敷衍,有主观臆测,有半途而废。有人始练心情激动,尔后一动不动;有人持勤一二年,尔后怠惰难推;也有人持恒几年而辍止停练的。究其原因,出在信根上。

信为万法功德本。如何叫正信呢?信他信自,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所言信他,指信太极祖师品与才,他们以太极拳作为承载,蕴宇宙人生大道,藏儒道佛精髓,寄泽润后代。所言信自,指祖师、他人和我,先天相同,所不同在后天努力上。我亦自然之子,天地之民,我虽现不及祖师灵明,然真体、真灵、真心与祖师无别,通过实修苦练,照样可练出自性圆明。所言信事信理,指太极拳相外形,千差万别,理即一贯;相后有性,事后理使。所言信因信果,指没有耕耘,岂有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蒺藜得蒺藜。考场外无举人,伞不撑,岂挡雨。有如此之信根,其练太极之兴趣,就有了基础,基础牢实,即可搭台演戏。否则,即成空中楼阁,太极难成。

义趣味指对太极义理的学习与领悟。兴趣味属感觉层次,趋于表层,在理解太极“是什么”的层面。义趣味有所深入,属理性层,练习“为什么”,巩固“是什么”。太极拳,各家各派各式,其套路已衍生好几百,大动作几千,小动作上万。但天下太极一家。根本拳理,历代先贤有经典在。他们以文言为载体留下的经论,不是让后人赞赏、珍藏,束之高阁的,是让后人揣摩运用的。经典拳论通天达地,至广至微,甚深妙绝,非诵几遍、晃几下、拈章句可得。不下功夫、不可领会。即使滚瓜烂熟也还不能算懂,那只是懂在祖师与先贤。真正的懂是先实践了后才认识总结的结果。诵熟了还要练熟每个细微动作。如果习拳者对拳论毫无兴趣,不钻研义理,则如人入暗,没有光照。如欲远行,缺乏邮程,非南辕北辙不可,白练瞎练,不足为怪。如此说,并不是要求练拳者成为理论家,而是说练拳必须懂理,常言“打拳打的是理”,即是此意。考察当今若许教拳者,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若许习拳者说拳经如堕五里雾,茫然惑然而不觉,浪费时日,徒益疲劳,岂不可悲?

???法趣味指对拳理有所领悟后,更深入探索引起的熟练生巧、乃至出神入化的追求所产生的“法味”。世味短暂,稍纵即逝;法味永恒,源源不断。与义趣味比,法趣味又升了档次。义趣味属理性层,法趣味属智慧层,智慧不属于知识,不属于小聪明。智慧难言,即“道可道,非常道”。但不得不言,言是为了不言。

法趣味有三个特点:1、懂劲性。即初识内功、内劲、心法、理法,在手出足移中、胸吞意纳中,虚实、刚柔、阴阳、开合、蓄放等,无过与不及,恰到好处。

2、渐悟顿悟性。在经年累月实训中,将练拳要核、理法、心法运用自如,每日有每日之悟,练一次有练一次之悟,日积月累,小悟如聚沙成塔,中悟如集腋成裘,大悟如水到渠成。以收腹、提肛、涌口水为例,许多习拳者不得其窍。古语云:“一吸即提,息息归脐;一呼即咽,水火相见。”这几句道尽太极呼吸之奥,然若知其大味,非三年五载不可,它涉及到“脐轮转、丹田磨、腰脊旋”,摄及念力法中王,波及处处总此一虚实。欲达“甘露琼浆、玉液还丹”境界,非从渐至顿不可。我们的口水是本身大宝,把口水练得清纯、黏沾、甜润,即是一种享受,于滋养五脏六腑、骨肉筋髓,其效其益其趣,无穷无尽。故古语以最美妙言辞赞叹,有金津玉液、津津有味、天河圣水之说。此水浅言,舌边之水,曰活。活者活命、活力、快活。深一步言,从所来,回所去。从胃回胃,从脾回脾,从肾回肾,从丹田回丹田,故曰:“玉液还丹”。习拳者,您抽烟吗?您爱大荤大腥吗?您喜大麻、、大辛大辣吗?您染污了玉液金津,您的拳之大味还在?此为粗说,细言无尽,仅此小例,管窥蠡测。

3、圆妙性。太极拳圆性运作,合于天道。天体圆,星系圆,银河圆,星球圆,地球圆,月亮圆,乃至胎儿圆,水珠露滴圆,一切皆圆,半圆、小半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圆无方。依圆而动,据圆生劲。故拳法有伸缩、旋转、环圆、螺旋、缠丝、沾连黏随之说。仅仅谈圆,尚缺圆满。只有与妙合,才称究竟。何为妙,古人聪慧已极,“少女”为妙,妙在何处?清纯而含蓄,朝气可成未来母。妙不可言。明代文学大家、佛学家、公安派领袖对妙有喻,摘要如下: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女中之态,花中之光,虽善言者不能语其一,唯会心者得之。所言“会心”即自然而悟。此语可用来说明太极拳的法趣的圆妙,极圆极顿,至简至捷,灵明洞彻,幽深玄远。如何练得圆妙?“腰脊一转九万里地球”,“神视凌空点运行”、“一气旋转自无停”,“浑元一气化凡躯”、“包罗万象易理中”。将认知落实于一举手一投足、一眨眼一闪身。故知难行易。

知何以难,习练者的通病是懈怠,粗见浮思,少知而傲,陋习难改,学浅识少。不愿意下功夫,动脑筋。这些毛病,祖师先贤早就明察如镜,用不同语言表述了人品在拳品先,性命双修、身心合练的原则。提出了朝乾夕惕、拳不离手、精进、恒久、精于一的绝妙之法。老子认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三字经》教言:教之道,贵以专。佛门倡导: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古人教导:拳打千遍,其义自见。拳经讲:揣摩默识,随心所欲。以余之体悟,选择与您最有缘的单式动作,比如搂膝推掌(拗步),每日数百次练,将基础窍诀灌输其中,比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走猫步、手心拢气球,进七阻三,六球配合(眼球、肾球、男睾球、女乳球)、三圈环研、内旋小指引、外旋食指引、平掌中指引、气运四梢、收敛入骨、循经合脉、内气游走、抻筋拨骨、返观内听等等,真正落到实处,练来练去,心就定了,定可启智,定可开悟。将所悟迁移到任一动作、招式、套路中,其味无穷。所谓一通百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太极拳智慧法味自然而来。在此种情态下,文首所言太极“三昧”忽然呈现了,百乐至乐,清净纯然,此时不可傲慢、嫉妒、谄曲,以保护“三昧”。如一傲一藐,火烧功德,一落千丈。故说太极拳法是心法,心法即佛法,即道法自然,道律身心。中华道统心经十六字曰:人心谁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实乃千古垂日月之理。

(编辑/张 震)

猜你喜欢
心法祖师太极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小模大样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