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模式与机制研究

2016-08-05 03:27邹健健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机制

邹健健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830052)



养护工程

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模式与机制研究

邹健健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830052)

摘要:乡村道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以青河县为例介绍了其乡村道路的现状,分析了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的模式和机制,为以后青河县乡村道路的管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道路;管护模式;机制

1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的现状

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河县乡村道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青河县辖五乡两镇、54个行政村。2014年青河县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1 148.802 km,其中县道440.06 km,村道708.742 km。在2014年青河县通油行政村达到42个,未通油行政村12个,完成行政村通达率100%,通油率为77%。其中通达公路324.84 km,通村油路358.64 km,重要农村公路50.92 km。初步建成了以省道S228和S320主干线为依托,乡村道路辐射青河县、农牧乡村和边境口岸的公路网框架。

表1 青河县2014年乡村道路现状  km

资料来源:2014年青河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汇报材料

青河县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2014年计划对青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561.91万元,其中包括重要农村公路3条、续建重要农村公路一条、行政村通村通油公路2条、通达公路1条、工业园区公路4条、阿魏灌区中心镇公路2条和牧道公路1条。

在2015年,青河县对乡村道路的养护计划是完成四级沥青优等路60 km,良等路104.53 km,使得好路率达到95%,完成四级砂砾优等路120 km,良等路157.69 km,使得好路率达到100%。

表2 青河县2012~2014年公路养护状况  单位: km

资料来源:青河县2014年农村公路管护工作汇报

2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运行模式

青河县乡村道路采取的是“条条”管理模式,概况来讲就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实行垂直管理,青河县公路管理局负责所在辖区的省道的公路养护及管理工作。县乡公路实行块块管理,即青河县交通局管理所在辖区的县乡公路养护工作。

在这种“条条”管理模式下,青河县交通局在5乡2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为每个路管站配备摩托车1辆。协调乡镇配备路管员14名,养护资金来源为当地拖拉机养路费和交通主管部门补助解决。

青河县乡村道路的养护模式因公路级别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模式:县道主要实行每年进行至少三次季节性养护,对乡道每年进行至少两次季节性养护,村道主要实施突击养护。

青河县把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突出重点,形成框架,分步实施,提升档次”的建设思路,以提高乡村道路等级和实现油路网络化为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护,不断提高乡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水平。

3青河县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

3.1建立责任机制

乡村道路难与管理与养护,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在2012年7月青河县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青河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并提交青河县人大常委审议通过,形成了地方法规,明确了县、乡责任和义务及县、乡、村三级路管人员职责,为加强乡村道路管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办法规定县、乡人民政府是乡村道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青河县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青河县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辖区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确定了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管理体制。养护责任的确立,激发了各级政府对乡村道路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层层有责任,共同抓管护的局面。

3.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青河县在多元上下功夫。青河县非常重视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青河县政府按照沥青路每年1000元/km、砂砾路500元标准用于乡村道路的管护,同时,在青河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把乡村道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管理中,2014年县财政用于拨付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资金达到122万元并全部拨付完毕,保证了乡村道路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按照“规模适当,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青河县政府还制定了《青河县乡村道路发展规划(2001~2020)》,《规划》提出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乡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的乡村道路养护资金渠道。养护资金的筹集与管理遵循专款专用、多方筹措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乡村道路的养护资金能够全部用到乡村道路养护工程,乡村道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必须公开,各级部门要互相监督和检查。

3.3建立长效机制

青河县为了确保乡村道路日常的养护和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县交通运输局逐步建立了乡村道路管养的长效机制。一是为切实加强青河县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实现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根据《青河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青河县交通运输局会定期、不定期对青河县乡村道路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确保青河县的乡村道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有效的解决了乡村道路日常管护谁来养,能否持久的问题。二是建立养护巡查制度,青河县交通局按频率、比例对乡村道路养护情况进行巡查,在巡查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三是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考评结果与工作绩效、评先评优、奖罚体系挂钩,以效能推动青河县交通局管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养护质量的提高。

4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模式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1养护模式单一,养护方式少

2014年,青河县乡村道路的养护模式基本上可以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将县道、乡道、村道落实到各个部门负责人,来确保乡村道路的养护。但由于青河县还没有将乡村道路的管养纳入青河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所以青河县交通部门对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没有高度的重视,工作缺乏创新,造成了乡村道路养护模式的单一。

随着青河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乡村道路的养护需求逐渐加大。但青河县的养护方式只有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两种,这对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缺乏专业的养护方式。

4.2养护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

青河县乡村道路的养护里程长,道路分散,养护资金投入大。乡村道路养护的主体是各县、乡政府,但受到“一事一议”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不少乡镇府都出现了财政赤字,实际上已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的养护。又因为青河县是国家5类贫困县,财政困难,所以用于乡村道路养护的资金很少,由县财政按照沥青路每年1 000元/km、砂砾路500元/km标准给予筹集,这些资金用于乡村道路的管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乡村道路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青河县乡村道路养护的质量。

4.3执法机构不健全,养护效率低,养护质量差

截止2014年,青河县交通局、农村公路路政稽查队和交通养路队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仅有12个事业编,执法机构不健全。同时,青河县交通局还承接了城市客运指导和管理职责的工作,但并没有人员编制,增加了工作量,使得12个事业编制的人员承担了乡村道路管养、抗灾保通、应急救援、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指导等工作。这些工作使得对乡村道路的养护造成了养护效率低、人员分散、管养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技术力量薄弱更是青河县乡村道路管养中较大的困难,青河县交通养路队共有职工9个人,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人员和各类养护专用机械机械操作手,但又有许多的乡村道路管护工作需要他们去完成,从而导致了青河县乡村道路养护质量差。

4.4乡村道路路政管理十分薄弱

2014年,青河县交通局农村公路路政稽查队正式工作人员3人,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在乡村道路上,超限超载运输、侵占、毁坏公路现象严重,路面龟裂、路基沉陷、坑槽连绵等,给乡村道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但是受限路政人员爱路护路意识不强、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了乡村道路路政管理十分薄弱。

5青河县乡村道路管护模式和机制对策分析

5.1优化养护模式

截止2014年,青河县的养护方式主要有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两种,这对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缺乏专业的养护方式。青河县今后还要积极的推进养护市场化,逐步实行乡村道路的养护方式由专业性养护和群众养护,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使得青河县乡村道路的专业养护能够在技术上、人力和物力上保持优势,让青河县乡村道路保持较好的技术状况。

5.2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稳定

提高乡村道路管护的质量,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青河县乡村道路的管护要坚持遵循“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拓宽乡村道路管护融资渠道的主要方式就是青河县政府要加大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财政预算安排的乡村道路的养护资金要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稳定。还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管护乡村道路,鼓励各行政村自筹解决部分养护资金,并通过社会捐资、沿线群众通过“一事一议”自愿投劳进行乡村道路的养护。

5.3健全执法机构,提高养护单位养护效率,切实提高养护质量

青河县乡村道路的养护单位是养护工作的主体,青河县交通局为了提高其单位的养护效率,提高业务水平。需在每年确定一个养护目标,通过落实养护目标来提高养护质量。2014年,青河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养护队只有正式职工9人。但他们承担着许多繁重的工作任务,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也不能提高养护质量。所以青河县养护队要立足本土,积极培养本地人。从基层养路工中选拔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举办乡村道路技术员培训班,分期轮流,不断提高,培养一批乡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骨干,以适应乡村道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汉华.扎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J].中国公路,2014,(15):61.

[2]王俊.晋中市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3]赵义明.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3):204.

[4]王建军.肥乡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一体化管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6-02-26

作者简介:邹健健(1992-),男,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6)06-0169-03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