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洞天福地”的中国“福地”分布探究

2016-08-05 07:45李会敏郑群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福地层次分析法

李会敏,杨 波,周 亮,郑群明,王 凯

(湖南师范大学a.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b.旅游学院,中国 长沙 410081)



基于“洞天福地”的中国“福地”分布探究

李会敏a,杨波a,周亮a,郑群明b,王凯b

(湖南师范大学a.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b.旅游学院,中国 长沙410081)

摘要“洞天福地”是道教真人居住的物产丰饶、风景秀丽之地,绝大多数成为如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前人对“洞天福地”的研究多局限于利用文字描述其旅游及文化价值,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引入“福地”这一区域概念,首先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分析了“洞天福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BPI模型得到中国“福地”分布区域.结果显示,“洞天福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大部分在植被茂密、降雨丰富的丘陵或平原地区,且受河流、唐代交通干线、州城、商业中心的影响;中国BPI值为2.81以上的“福地”呈条带状分布在中国中东部的平原丘陵地区及东南沿海一带,与“洞天福地”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洞天福地”;“福地”;GIS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法

“洞天福地”是道教创立的专用词汇,指道教真人为了修炼成仙而居住的仙山洞府,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它们遍布中华大地,且所在之处资源丰富,物产丰盈,有山有洞,还有河流泉水、丹药宫观,等,绝大多数是当今著名的旅游胜地.“洞天福地”具体位置的确定往往与某道教名人的隐居有关,有较大偶然性,而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可称为“洞天福地”的地方不止118处,由此衍生出“福地”的概念.研究将“福地”认定为可成为“洞天福地”的风景秀美、物阜民丰之地,其不具体指某一处,是一个区域概念.

历来学者对“洞天福地”的研究方式较单一.王克陵、孙小珂认为“洞天福地”的建构,是世界历史上首次由中央领导机构认可的风景名山体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山水文化贡献巨大[1].李远国认为“洞天福地”基于修道成真的需要而产生,是道教对自然地理、人居环境以及物种的发展进行观察和研究的结果[2].孔令宏认为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3].宇汝松认为“洞天福地”完美结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饱含深厚的文化意蕴,对道教信徒及广大中外游客都有强大吸引力[4].可见传统对“洞天福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描述,缺乏对其空间位置特征综合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GIS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研究也开拓了新方向[5-7].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洞天福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模型探究新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了“洞天福地”的研究方式,也可为中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1数据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洞天福地”位置信息主要来自文献检索与互联网查阅,中国“洞天福地”共118处,因“七十二福地”中的湖鱼澄洞具体位置有待考究,文章选择其中117处研究,“洞天福地”的空间位置借助谷歌地图详细标定.数据及来源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资料及来源

注:DEM即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指用一组有序的数值阵列来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NDV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是一种可反映土地植被覆盖情况的遥感指标.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是一种对地球表面进行遥感测量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据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SRTM系统采集获得.

MODND1M指空间分辨率为1km 的中国NDVI月合成产品.

1.2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ArcGIS 10.0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平台的数据管理、分析及空间分析模块.

对“洞天福地”坐标数据分类整理后导入ArcGIS 10.0,对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时期全图矢量化处理,使用UTM(横轴墨卡托)投影,建立“洞天福地”分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洞天福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度、降水量、河流、唐代主要交通线、州城、商业中心的关系;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影响指标权重;建立中国“福地”指数(BPI,Fudi Index)模型,结合GIS加权叠加得到中国“福地”分布图.

2“洞天福地”空间分布特征

“洞天福地”在现代中国19个省份皆有分布,但并不均衡,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省际分布情况见表2.“洞天福地”大部分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及东南沿海气候较湿润地区集聚,主要包括现在的浙江、湖南、江西和江苏四省.两广丘陵、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地区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东北平原地区在唐代还未得到开发,没有道教文化传播至此,云贵高原地区由吐蕃控制少与中原往来,因此这些地区几乎没有“洞天福地”分布.

“洞天福地”是道教名人隐居修炼、讲学或炼丹之地,其分布特征亦是唐代以及唐之前各派道教思想传播特征,而道教思想的传播与唐代及唐以前古中国的地貌特征、降水量、河流分布、交通干线分布以及地方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分布密切相关.

表2 中国“洞天福地”空间分布简表

注:天津,上海,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各省市均无分布.

2.1高程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中国DEM数据表示中国各地区高程,值越大海拔越高,反之,海拔越低.参考中国山地类型划分标准将全国海拔高度分成<500 m(丘陵/平原)、500~1 000 m(低山)、1 000~3 500 m(中山)、3 500~5 000 m(高山)、>5 000 m(极高山)六个等级,见图1.

分析发现,海拔500 m以下丘陵或平原(海平面以下没有分布)地区“洞天福地”数量84处,占总数的比例达71.8%.在海拔500~1 000 m低山也有“洞天福地”分布,比例为18.8%. 海拔1 000~3 500 m之间的中山因海拔太高,气候也与低山丘陵有一定差异,不利于长期隐居生活,“洞天福地”分布较少,数目占所有“洞天福地”的9.4%.而在3 500~5 000 m 的高山与5 000 m以上的极高山由于气候条件影响没有“洞天福地”分布.综上,全国90%以上的“洞天福地”分布在1 0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或平原上,既满足道教名人隐居修炼的目的又易于与外界联系.

2.2植被指数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中国NDVI数据表征了中国各地区植被覆盖情况,NDVI值在-1~1之间,值越大,植被覆盖越茂密,反之,植被越稀疏.将全国NDVI值分成-0.85~0,0~0.38,0.38~0.60,0.60~0.78,0.78~1五个值段,见图2.分析得,NDVI范围在-0.85~1之间,在0以下没有植被的区域没有“洞天福地”分布.NDVI值为0以上的区域,0~0.38、0.38~0.60两个值段“洞天福地”分布较少,共计8处,占全国“洞天福地”的6.83%.而在0.78~1“洞天福地”数目最多,占全国“洞天福地”的65%.在NDVI值为0.60以上区域分布全国93%以上的“洞天福地”.综上,“洞天福地”大部分分布在中国植被覆盖茂密区域,且随着NDVI值的增大分布数量增多.

图1 中国DEM与“洞天福地”分布             图2 中国NDVI与“洞天福地”分布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DEM and the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NDVI and the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in China   of blessing in China   注:缺少中国大陆外NDVI数据,研究忽略影响.

2.3降水量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参考中国干湿分区标准将中国年均降水量分成<50 mm,50~200 mm,200~400 mm,400~800 mm,800~1 600 mm,>1 600 mm六个区域,见图3.统计分析得,在年降水量为400 mm以下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均无“洞天福地”分布.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的“洞天福地”分布最多,共71处,占全国“洞天福地”的60.7%.其次是年均降水量>1 600 mm的地区,“洞天福地”数量占总数的21.4%. 400~800 mm地区“洞天福地”数量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9.4%.综上,“洞天福地”只分布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其中90%以上分布在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更容易促使“洞天福地”形成.

2.4河流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对全国四级以上及部分五级河流矢量数据做10 km与20 km缓冲区,见图4.结果显示,“洞天福地”呈现明显的在长江、珠江、湘江、赣江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水系发达地区分布的特征.统计10 km缓冲区内“洞天福地”数据可知,70.9%的“洞天福地”分布在此区域.将缓冲区的范围扩大至20 km,有108处分布于此,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数量比例皆达到90%以上,更有35处三十六小洞天分布在这个区域.

“洞天福地”在主要河流附近水源充足的地方.一是满足当地人民生活用水及道士修炼需要,二是道教的传播归功于道教高人四方游历,古时河流有舟楫之便,是重要的交通孔道.有河流分布的区域如沅江、珠江、钱塘江及东南沿海等地,陆路交通不发达仍有“洞天福地”.

2.5唐代主要交通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洞天福地”的说法始于东晋,约于唐代成型[8],唐代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发展也影响道教文化的发展传播.参考《元和郡县志》[9]记载的唐代基本交通图,将其扫描后导入ArcGIS 10.0,配准后得唐代交通干线图,因图上位置与实际位置相比有一定误差,因此仅对其做80 km和110 km的缓冲区,见图5.经统计,“洞天福地”中共有103处分布在交通干线110 km缓冲区范围内,比例高达88%. 80 km缓冲区范围内共有88处,占所有“洞天福地”的75.2%.可见,“洞天福地”表现出沿唐代主要交通线分布的特征.

图3 中国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天福地”分布         图4 中国主要河流缓冲区与“洞天福地”分布Fig.3    The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Fig.4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ffer of major rivers and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in China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in China

2.6唐代地方行政中心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对唐代州城做20 km,50 km,80 km与110 km缓冲区,见图6.经统计,在唐代州110 km影响范围内,共105处“洞天福地”分布在此,占总数的89.7%,20~50 km分布最多共42处,占总数的35.9%,且十大洞天全部分布在州城80 km缓冲区内.随着与州城距离的增加,“洞天福地”分布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上,“洞天福地”的分布受到唐朝地方行政中心的影响,但其隐蔽性又决定了其距离行政中心要有一段距离,20 km与80 km之间是最佳选择.十大洞天则呈现出接近如扬州、成都等高级别行政中心的特征.

图5 唐代主要交通线与“洞天福地”分布          图6 唐代州城与“洞天福地”分布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roads and the Caverns of heaven and    Fig.6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e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Caverns of    places of blessing in Tang Dynasty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图7 唐代商业中心与“洞天福地”分布 Fig.7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mmercial cities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2.7唐代商业中心对“洞天福地”分布的影响

唐前期,长安、洛阳、成都和扬州是著名的四大都市,它们较之州、府更具吸引力.唐中期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江南地区水系丰富,长江及其支流赣江、汉水以及湘江形成江南地区主要交通路线,与之相关的关津、渡口、码头等也逐渐发展成了繁荣的商业城市.对商业中心分别做50 km,100 km和150 km缓冲区,见图7.

经统计得表3,在唐代商业中心150 km的范围内,共有“洞天福地”81处,占总数的77.8%,但在3个缓冲区内“洞天福地”总量波动范围不大.与唐代州城对“洞天福地”的影响类似,随着与商业中心距离的增大,“洞天福地”分布数量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在50~100 km范围内分布数量最多,共有34处,且十大洞天在此范围内集中分布的特征明显.

表3 唐代商业中心不同缓冲区“洞天福地”数量及比例

3中国“福地”分布区域探究

3.1指标权重确定

确定用于评价中国“福地”分布指标有:中国DEM、中国NDVI、中国年均降雨量、河流缓冲区、唐代交通路线缓冲区、唐代行政中心缓冲区、唐代著名商业中心缓冲区.不同因素图层之间合并规则由权重确定的,权重决定了该因素对“福地”形成的重要程度,其值大小及后续中国“福地”分布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与GIS结合的方法确定[10-11].

表4 判断矩阵计算结果

表5 评价指标权重

表6 评价指标分级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12].该法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有层次的递进层次结构模型,包括目的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做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标度定为1~9及其倒数,将两因素相比重要程度分为相同重要性、稍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和极端重要,分别用1,3,5,7,9代表,2,4,6,8介于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若情况相反则用倒数代替[13].

将影响中国“福地”分布的各影响因素指标按其性质分类,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图8).

图8 中国“福地”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Fig.8 The AHP model of assessment indexes of Blessed Places in China

利用专家打分法根据判断矩阵标度分别对二级指标(B)及三级指标(C)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再利用MATLAB编程对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将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权重的乘积作为为各指标的权重(表4、表5).

3.2指标分级

将各指标影响中国“福地”形成的重要程度赋予0~6七个数值,然后利用ArcGIS 10.0将其重分类,据不同因素分级情况,选择0,1,2,4,6这5个数值代替不同指标的分级值(表6).

3.3BPI模型构建

图9 中国“福地”分布Fig.9 The distribution of Blessed Places in China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建立“福地”指数(Blessing Place Index)模型,简称BPI,依此来探寻中国的“福地”分布区域.公式如下:

(1)

式(1)中Cij代表第i个指标第j分级值评分,Wi代表第i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因指标个数与分级个数均小于7,n≤7.

将影响“洞天福地”分布的各指标因素重分类后的栅格数据层统一导入,将其各自的权重值作为栅格叠加的权重值,根据BPI模型对各栅格数据加权叠加,在空间尺度上实现模型.

3.4结果分析

叠加结果数据属性值分布范围在0~5.61之间,结合“洞天福地”分布密度及BPI分布将其分为0~1.12,1.12~2.81,2.81~4.49和4.49~5.61共4个值段,得到中国“福地”分布图(图9).BPI越高的区域代表“福气”越旺盛,由此将4个值段代表的区域根据其BPI值由低到高定性为“福气”弱、一般、强、极强共4类.将结果数据与“洞天福地”点数据叠加,提取各“洞天福地”点的栅格值(表7),以此验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表7 不同BPI“洞天福地”数量及比例

据统计,95.73%的“洞天福地”分布在BPI值为2.81以上“福气”强与极强的区域.在BPI值为4.49以上的“福气”极强区域,“洞天福地”中共有72处分布于此,占总数的61.54%,且此区域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数量均占其各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BPI值为1.12以下的“福气”较弱区域,并无一处“洞天福地”分布,可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合理性.

分析图9可知,现代中国大部分省份都有“福地”存在,而BPI极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南、江西、湖北等,与“洞天福地”省际分布特征一致.统计分析各个值段BPI所占区域面积,BPI值为2.81以上的区域面积约3.75×106km2,占中国国土面积(除去领海面积)的38.87%.中国“福气”极强区总面积为9.80×105km2,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0.17%,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东部水系密布、交通便利、唐时期经济发达的地区,存在潜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可能性较大.

中国有大面积的潜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地,目前已经发现并开发一部分景区,如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平均BPI值达4.07,其风景秀丽、奇峰巧石遍布,形成独特的张家界地貌,又有众多传奇故事润色,1982年被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被授予中国首批5A级景区.又如苏州园林景区平均BPI值高达5.14,山明水秀、构筑精致、意境深远,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0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结论

“洞天福地”在全国数量众多,多数也已被开发成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但对其研究较少,方法较古老.将现代GIS技术手段及评价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对“洞天福地”评价探究,具有一定科学性,是对“洞天福地”研究开启的新视角.

采用影响“洞天福地”形成的因素的矢量数据,利用GIS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多角度分析“洞天福地”地理分布特征,探究其与影响其分布的各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得出结论,“洞天福地”在中国分布广泛,且多分布在易与人接触的低山丘陵、植被茂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还靠近唐时期的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此方法与传统对“洞天福地”的描述性研究相比,其结果更加直观与客观,更具说服力.

将层次分析法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构建出BPI模型,得中国“福地”分布区域,地图与数据结合直观表达出潜在生态文化旅游区,研究结果为现代道教乃至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创新的区域,对潜在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决策支持,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实际上因“洞天福地”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除本文所列七个因素之外,还与道教传播途径及名山分布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克陵,孙小珂.风景名山与道教洞天福地建构[C].第七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青岛·崂山旅游文化研讨会.青岛,1999:236-243.

[2]李远国.洞天福地:道教理想的人居环境及其科学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184(12):118-123.

[3]孔令宏.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J].浙江大学学报, 2005,35(6):30-32.

[4]宇汝松.道教洞天福地的文化意蕴[J].世界宗教与文化, 2006,12(2):35.

[5]林巧莺,郑伟民. 基于WebGIS的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35(8):34-36,39.

[6]郭泉恩,钟业喜,黄哲明,等.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2(3):284-290.

[7]郭泉恩.江西省宗教场所空间结构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4.

[8]付其建.试论道教洞天福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9][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O].四库全书本.

[10]刘庄,谢志仁,沈渭寿. 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水平的新思路——GIS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12(2):163-168.

[11]邓吉秋,鲍光淑,刘斌.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的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4(1):1-4.

[12]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18(5):148-153.

[13]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42(7):93-100.

(编辑HWJ)

DOI:10.7612/j.issn.1000-2537.2016.04.002

收稿日期:2016-0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342);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0K042);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51210)

*通讯作者,E-mail:yb@hunnu.edu.cn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37(2016)04-0008-09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Blessed Places” in China Based on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LIHui-mina,YANGBoa*,ZHOULianga,ZHENGQun-mingb,WANGKaib

(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b.College of Tourism,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are the abode of Taoist Immortals that has rich pro-ducts, beautiful scenery and high research value, and most of them have become 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now-adays. Previous studies on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only described their tourism and cultural values in words. This paper broke through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and creatively introduced the area concept of “Blessed Places”. Firstly, we analyzed the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with the help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Secondly, we built a BPI model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Blessed Places” in China. Our result indicates that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east China. Most of them are distributed in hills or plains where lush vegetation and abundant rainfall are possible. They are also influenced by rivers, the main lines of transportation, state, commercial city of Tang Dynasty. The “Blessed Places” whose BPI exceed 3 are distributed belt-like in hills or plains of the mid-east or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which are of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Key wordsCaverns of heaven and places of blessing; Blessed Places; GIS spatial analysis; AHP

猜你喜欢
福地层次分析法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常来常熟 江南福地的一碗面等着你
临夏·福地
如东开发区:打造最具投资潜力的创业福地
人间福地楠溪江
让农村成为农民的福地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