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6-08-05 19:08袁凤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袁凤英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 以便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方法 选取600例进行生化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溶血结果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血钾、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高于复检结果的含量(P<0.05)。在患者输液同侧采血患者的钾、钠、血糖含量分别为(7.5±0.8)、(153.7±5.3)、(22.8±2.1)mmol/L, 高于对侧采血的(3.9±0.4)、(132.2±6.4)、(6.4±3.5)mmol/L (P<0.05)。纤维蛋白中析出血液中的氯、尿素、糖含量分别为(99.4±2.1)、(5.9±0.4)、(6.1±1.2)mmol/L, 高于未析出血液中的(26.8±5.3)、(0.7±0.1)、(0.8±0.3)mmol/L (P<0.05)。结论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为处理血液标本不正确、抽取患者输液侧血液、发生溶血现象等, 对其制定相应对策, 是保证实验室结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生化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28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生化检验水平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 检验方式不仅需要多样化, 而且检验结果也要更加可靠、准确, 生化检验已经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1]。如果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出现一些干扰因素, 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探究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 避免在日后检验中发生类似错误, 本文对本院600例生化检验资料进行筛选, 对误差较大的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 8月在本院进行生化检验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均为病情相似的患者, 排除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神经疾病、严重血液疾病患者。

1. 2 研究方法 对比分析600例生化检验的初检结果与复检结果, 共筛选出60例初检与复检结果误差较大的患者资料。为这些患者提供技术熟练且专业水平过硬的生化检验人员, 严格按照生化检验流程对这些患者的生化检验资料进行复检, 详细记录检验过程。

1. 3 整理复检结果 对60例生化检验资料再次复检, 与初检结果相对比, 结果显示造成生化检验发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2个方面:①临床因素, 主要包括:溶血现象、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抽取患者输液侧血液等, 有40例患者因临床因素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发生误差, 占总数的66.7%, 其中溶血现象20例, 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4例, 抽取患者输液侧血液16例;②实验室因素, 主要包括:处理标本不正确(水溶时间长、离心处理不充分), 20例患者因实验室因素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发生误差, 占总数33.3%, 其中水溶时间长8例, 离心处理不充分12例。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的生化检验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溶血结果和复检结果的误差因素比较 溶血结果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血钾、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高于复检结果的含量(P<0.05)。

2. 2 不同采血方式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比较 在患者输液同侧采血患者的钾、钠、血糖含量分别为(7.5±0.8)、(153.7±5.3)、(22.8±2.1)mmol/L, 对侧采血分别为(3.9±0.4)、(132.2±6.4)、(6.4±3.5)mmol/L;输液同侧血液中的钾、钠、血糖含量高于对侧(P<0.05)。

2. 3 标本处理是否得当对血液各项指标的影响比较 纤维蛋白中析出血液中的氯、尿素、糖含量分别为(99.4±2.1)、(5.9±0.4)、(6.1±1.2)mmol/L, 未析出血液中的糖、尿素、氯含量分别为(26.8±5.3)、(0.7±0.1)、(0.8±0.3)mmol/L;析出血液中的糖、尿素、氯各项指标高于未析出血液中的含量(P<0.05)。在处理血液标本时, 应确保纤维蛋白全部析出, 不然会对血液中的糖、尿素、氯的含量造成影响。

3 讨论

临床检验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从采集标本到实验室检验出结果之前, 任何的疏忽都会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 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生化治疗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2]。找出从采集标本到检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 这样才是生化检验质量得以确保的有效手段。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不仅发生于实验室检验阶段, 在采集标本时, 也容易忽略很多细节, 造成检验结果发生较大误差, 如采血方式不正确会造成血液检出各项指标偏高;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一定的活动, 所以采集好的血液应及时送检, 防止因血液存放时间过长影响细胞活性。

本文结果显示, 溶血结果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血钾、乳酸脱氢酶等含量明显高于复检结果的含量(P<0.05);说明溶血现象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患者输液同侧血液中的钠、钾、血糖含量高于对侧(P<0.05);这会导致医生对患者病情误判, 延误诊治时间。析出血液中的糖、尿素、氯各项指标高于未析出血液中的含量(P<0.05);这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不利于后期治疗, 与王植雄[3]研究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 应找出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并制定相应对策, 这是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静, 余少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海南医学, 2013, 19(4):289-291.

[2] 马红.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标本处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3(2):267-268.

[3] 王植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1(11):176-178.

[收稿日期:2016-03-04]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