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膜内成骨Wnt/β-catenin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6-08-07 01:02徐愿孔维萍陶庆文杨文雪金玥阎小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骨化成骨空白对照

徐愿 孔维萍 陶庆文 杨文雪 金玥 阎小萍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1]。多数AS患者在疾病后期继发韧带、纤维环、关节软骨、关节囊的病理性成骨,使脊柱逐渐失去柔软度,造成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在AS中表现为附着点和滑膜关节、软骨结合处形成新骨[2]。这种结构损伤很难逆转,往往导致AS患者脊柱活动受限及关节功能降低,轻者出现下蹲、弯腰、转头等受限,重者行动困难,晚期出现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或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目前普遍认为,AS的病理性成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①软骨内成骨的过程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通过聚集和分化形成软骨细胞,经过增生、成熟、分化和凋亡,最后形成骨组织。研究表明软骨内成骨是AS骨赘生成的主要形式[4]。②膜内成骨则是BMSCs直接分化为成骨细胞。膜内成骨可能与AS脊柱纵韧带钙化有关[4]。Wnt/β-catenin通路是调节这两种成骨过程的最重要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观察补肾强督方对BMSCs 的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为中医治疗AS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分化培养

人BMSCs(购自Sciencell,货号:7500)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强督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细胞分别于MSCM (含 100 U/mL 青霉素、100 U/mL 链霉素、5%胎牛血清)中进行培养。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按照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100 mm平皿中,每皿加入不同组全培养基6 mL;按1万/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加入不同组全培养基2 mL;按1千/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不同组全培养基200 μL。将各培养皿和培养板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3 d,使细胞贴壁,扩增至90%左右,吸弃各培养皿和培养板中的培养基,换为MDOM(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培养基) ( 含大鼠含药血清 20%),置于37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1 d。

1.2 药物补肾强督方

组成:熟地20 g,金狗脊30 g,鹿角6 g,骨碎补15 g,补骨脂10 g,桂枝12 g,赤芍12 g,白芍12 g,知母15 g,秦艽15 g,羌活12 g等。中日友好医院药剂室煎制,药物水煎、过滤、浓缩至含生药2.5×103g/L。以洛索洛芬钠为对照药物(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批字:H20030769)。

1.3 大鼠含药血清制备

实验动物选用Wistar雄性大鼠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两次,间隔1 h,末次给药前12 h,禁食不禁水,末次给药后1 h大鼠称重,平均220 g/只,10%水合氯醛(中日医院提供)麻醉,每只1.2 mL,剖腹,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吸取血清,-20℃保存。药物以补肾强督方为治疗药物,以洛索洛芬钠为对照药物,分组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予洛索洛芬钠3 mg/(kg·d)、补肾强督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强督方0.9、1.8、3.6 g/(kg·d)]。使用前灭活(56℃,30 min),过滤(0.22 μm)。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试剂及仪器:MSCM(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ODM(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培养基)、胎牛血清、MTT试剂盒( Sciencell,美国);茜素红S染色试剂盒(Ared,美国);Elisa试剂盒( R&D,美国);RIPA裂解液(凯基生物,中国);Trizol(Invitrogen,美国);cDNA转录试剂盒(Roche,瑞士);引物合成(Invitrogen,美国);Power 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Biosystems,美国)。细胞培养箱(Thermo Scientific,美国);超净台(Airtech,美国);台式大容量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德国);超微量高精度紫外分光光度计 ( ND-1000,美国);多功能酶标仪SpectraMax M2(Molecular Devices,美国);DNA Engine Dyad PCR 仪(Bio-Rad,美国);7500荧光定量PCR仪(Biosystems,美国);倒置显微镜(Olympus,日本)。

1.4.2ELISA方法检测ALP、BGP蛋白含量:BMSCs培养21d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按照ALP、BGP的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450 nm光波处测吸光值,540 mm光波处校正。

1.4.3免疫印迹法分析BMSCs中DKK-1、β-catenin蛋白含量:BMSCs诱导分化21 d后用RIPA法提取蛋白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中的目标蛋白质含量。样品加入上样缓冲液后100℃加热3 min。每孔上样20 μL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后半干转蛋白至裁剪好的电转膜上,所用滤纸(Whatman,3MM CHR),电转完毕后,将电转膜置于5%的脱脂奶粉封闭,37℃2 h,加一抗β-catenin(Abcam,货号:ab32572,兔单克隆抗体IgG)和DKK1(Abcam,货号:ab109416,兔单克隆抗体IgG),均为1∶1000稀释。4℃孵育过夜后加二抗(KPL,货号:074-1516),室温孵育2 h,ECL发光试剂盒显影,以β-actin为内对照,拍照,对杂交带进行密度扫描分析,比较蛋白的相对表达。

1.4.4荧光定量PCR测定BMSCs膜内成骨中DKK-1mRNA和β-cateninmRNA表达:Trizol提取成骨细胞总RNA。取1μg总RNA,用逆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再取1 μg cDNA 行荧光定量PCR反应。DKK1 mRNA上游引物为:5′- TCACACCAAAGGAC AAGAAG-3′,下游:5′-ATCTTGGACCAGAAGTGT CTAGC-3′,β-catenin mRNA上游引物为:5′-ACAAACTGTTTTGAAAATCCA-3′,下游:5′-CGAGT CATTGCATACTGTCC-3′。引物均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以cDNA为模板按Power 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试剂盒说明书配制20 μL的PCR反应体系,按以下条件进行扩增:步骤1,预变性,1 cycle,95℃,2 min;步骤2,热循环,40 cycle,95℃,15 s,60℃,1 min;步骤3,溶解曲线。每种样品做3个复孔,计算时取平均值。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BMSCs成骨分化ALP、BGP的比较(见表1)

图1 补肾强督方对BMSCs成骨分化中DKK-1及β-catenin蛋白量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Bushen Qiangdu recipe on the protein levels of DKK-1 and β-catenin in BMSCs groups after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Western blot检测BMSCs成骨分化中产生DKK-1及β-catenin相对蛋白浓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A: DKK-1 Western blot 电泳图;B:DKK-1 蛋白表达结果分析直方图 Western blot 电泳图;D: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分析直方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P<0.05

各组细胞上清液ALP及BGP采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各组BMSCs成骨分化中DKK1、β-catenin蛋白比较(见图1)

各组细胞DKK1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DKK1蛋白质产生量显著增高(P<0.01),与中药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DKK1蛋白质产生量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件比较无差异(P>0.05)。

表1 各组BMSCs成骨分化后ALP、BGP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ALP and BGP between each BMSCs group after osteoblast

各组细胞β-catenin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β-catenin蛋白质产生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件比较无差异(P>0.05)。

2.3 各组BMSCs成骨分化DKK1 mRNA及β-catenin mRNA表达的比较(见图2)

各组细胞DKK1 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DK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DK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DK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件比较无差异(P>0.05)。

图2 补肾强督方对BMSCs成骨分化中DKK-1mRNA及β-cateninmRNA表达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Bushen Qiangdu recipe on the mRNA levels of DKK-1 and β-catenin in BMSCs groups after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荧光定量PCR检测BMSCs成骨分化中产生DKK-1 mRNA及β-cateninmRNA 表达,以均数±标准差表示。A:DKK-1 mRNA表达结果分析直方图表达结果分析直方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5;与中药低剂量比较,#P<0.05;与中药中剂量比较,P<0.05

各组细胞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β-catenin mRNA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件比较无差异(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同时存在骨丢失和骨形成两个看似矛盾的结果。AS骨丢失表现为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本病基本都累及骶髂关节,表现为侵蚀性改变;24%~36%患者出现髋关节骨破坏,严重者导致髋关节强直、甚至致残[5];19%~62%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显著增高脊柱骨折、特别是脊柱压缩骨折的风险[6]。AS骨形成,亦即病理性成骨,多发生在附着点部位,特别是脊柱部位多发,22%~24%患者出现较明显骨化进展,50%~60%无明显骨化进展[7,8],骨化导致的脊柱强直在病程后期是导致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明显影响脊柱活动度,部分长病程患者甚至因功能障碍而致残[9,10]。

骨化研究是AS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进展缓慢,其原因有二:其一,骨化往往发生脊柱附着点部位,病理组织非常难以获取,病理学研究大部分是20世纪基于尸体解剖获得[11],而现代影像技术如MRI能很好发现炎症改变,但对骨化病变不敏感;其二,骨化进程非常缓慢,且个体间差异大,研究周期往往需要5~10年[7,8],甚至更长,给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在AS骨化发生机制方面,目前研究证实Wnt、BMP和Hedgehog信号通路与骨化有关,而Wnt通路是研究最为清晰的通路。最早研究Wnt通路在骨化中的作用是一个巧合,为了研究Wnt通路在炎性关节病相关骨质疏松的作用,采用阻断TNF-α转基因鼠中Wnt通路阻滞剂DKK-1,发现实验动物大量发生骨化[12,13],从而发现Wnt通路在骨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逐渐发现,发生韧带骨赘的AS患者血清中Wnt通路抑制因子DKK1和SOST水平显著降低[12,14,15],目前已经提出用DKK1作为骨化的生物标记物[14]。细胞学研究表明,Wnt通路激活可促进BMSCs的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导致骨化发生[16],Wnt通路激动剂Wnt5a还能促进BMSCs表达非组织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促进其骨化进展[17]。AS患者Wnt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AS骨化的发病,因此,从Wnt通路研究中医改善AS骨化的可能机制具有必要性。

阎小萍教授提出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的中医基本病机[18]。肾藏精,主骨生髓,肾气亏虚,感受外邪,骨失淖泽而出现骨损、骨痿,表现为关节破坏以及骨质疏松;督脉行于脊背,通于肾,总督人身诸阳,寒邪侵袭,督脉受邪则阳气开阖不得,寒凝督脉而致筋脉挛急,出现脊背僵硬、僵曲不得伸,表现为脊柱骨化、甚至强直改变。“肾虚督寒”的病机很好地解释了本病骨丢失和骨形成两个相矛盾的表现。基于此,创立了“补肾强督方”,该方由熟地、金狗脊、鹿角、骨碎补、补骨脂、桂枝、赤芍、白芍、知母、秦艽、羌活等组成,诸药共凑补肾祛寒、壮督除湿、活血通脉、强健筋骨之效。补肾强督方治疗AS的疗效已得到诸多研究验证:①缓解炎症,改善症状,治疗3月中医有效率达94.5%[19],达到ASAS20者占74.3%[20];②改善骨质疏松,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21],基于补肾强督方研制的补肾舒脊颗粒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髋关节X线进展[22];③调节骨化相关细胞因子,上调血清中骨化抑制因子DKK-1的水平[23]。通过验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AS“肾虚督寒”基本病机。

本研究是对系列研究的进一步补充,结果提示,补肾强督方能够抑制BMSCs成骨分化中Wnt通路的激活,上调DKK-1水平,而临床研究亦提示该方能上调AS患者血清中DKK-1水平,这些均提示该方可能通过Wnt通路抑制AS骨化过程中BMSCs的膜内成骨过程起到调节作用。BMSCs成骨分化是维持骨量的机制之一,虽然该方对Wnt通路有抑制作用,但是不会导致AS骨丢失,因为该研究还显示,补肾强督方在BMSCs成骨分化作用中,体现成骨能力的ALP和BGP无差异,而且该方能够调节成骨细胞OPG/RANKL系统,促进骨生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症[24]。因此,基于“肾虚督寒”理论创立的补肾强督方对AS具有抑制骨化,同时抑制骨丢失的双向作用。对该病机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寻找治疗AS骨化的有效药物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猜你喜欢
骨化成骨空白对照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SPECT-CT评价
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Caspase-3/Bcl-2的影响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糖尿病大鼠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