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港口转型升级的启示

2016-08-07 07:07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梁丽王平李维权
中国商论 2016年25期
关键词:结构性港口供给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梁丽 王平 李维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港口转型升级的启示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梁丽 王平 李维权

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先后提出了“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命题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判断,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港口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和目标导向。而如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完成港口的转型升级,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政策 港口转型

1 港口的供给功能

港口,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对港口的投资力度,多种方式促进港口建设,到2007年,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2011,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100亿吨;2014年,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国占据八席;港口货物吞吐量,被精准地看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1.1 港口当前的供给现状

1.1.1 供给过多,需求不旺

港口作为航运业的生产要素之一,船舶、海洋、港口完成了国际贸易中90%的运输量。特别是在2005年之后,海运贸易量的加速增长带来我国港口建设的第二轮扩张,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航运市场低迷,海运量的增速远远跟不上港口新增产能的增速,开始出现港口产能过剩,由此带来港口同质化竞争加剧、港口资源配置低效、企业效益下滑,一些泊位的生产效率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海岸线资源过度开发,岸线资源利用率低下,每米岸线年吞吐量仅1.1万吨,远低于香港的2.0万吨和新加坡的4.1万吨。

1.1.2 港口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在港口供给供大于求的同时,还存在供给的有效性匮乏,不能满足市场的动态需求。随着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贸易方式的出现,相应出现了海外仓储、专线物流、邮政包裹等新的运输模式。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果码头一味强调泊位、堆场、设备的投资建设,而忽略货物跟踪、信息查询、贸易结算、保险理赔等增值业务的同步发展,就可称为港口的有效供给不足。

另一方面,从综合运输角度看,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运输各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如海陆衔接、货物换装、口岸通关等环节的效率不匹配,不能保证市场的7R目标。

1.1.3 被动供给多,主动供给少

在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中,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带动供给,要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定。港口作为经济腹地的出海口,传统的海上货运通道基本保证了港口的正常运转。但是随着经济新秩序和贸易新方式的出现,港口能否持续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推动腹地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在主动供给上多下功夫。

1.2 港口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港口转型升级要以加快转变港口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首先完成码头运营商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转型,接着打造全球性的码头运营商,争取早日形成现代港口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港口中的实践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政策从凯恩斯主义到新供给学派转变,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是从供给方面入手,加快市场化、法制化进程,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规范公权,界定私权,给企业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由此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效率。众所周知,效率的提升依赖于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和企业流程优化两方面共同作用,所以,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又可带来贸易结构的改变,加快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步伐,早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根源是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和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结构性失衡。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港口业,其表现为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港口效益进入“微利”时代,港口效率与物流链其他环节的效率不均衡,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物资流通,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如何执行国家政策,完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促进运输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从而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2.2 港口未来的发展思路

2.2.1 适应经济,有效供给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港口,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应当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标准,剔除不合时宜的过剩和低质供给,优化港口布局规划,实现港口能力有效供给。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进程,促使各地政府成立港口资产管理平台,推动区域内、区域间港口整合,形成国际航运中心、主枢纽港、区域性港口、中小港口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港口联盟,统一规划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充分发挥港口群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产业派生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具有竞争力的港口和口岸税费环境,降低投资、海运、交易、财务、用能、风险控制等成本,优化通行便利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2.2.2 创新供给产品,提高供给效率

(1)通过“多元化、信息化”战略,保证港口供给效率

当前,港口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生产总成本持续上升,而港口吞吐量增速减缓,港口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价格调整,合并重组,拓展外部市场、产业转型、多元化创新发展等路径,提高港口供给效率,保证稳定收益。

港口企业为了给大型船舶提供稳定的物流和供给能力,同时增强港口自身对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必须巩固主业,延伸链条。加强与航运、商贸、物流等关联产业合作,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优势,向物流分拨中心及区域资源配置中心发展,配套发展信息、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

港口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集的地方,港口也是集装卸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之大成。前几年,借助于现代科学管理技术,“鼠标革了铁锨的命”,港口生产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控制精准到秒;如今,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设计产品,创新服务,是港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制胜法宝。

(2)通过“金融化、国际化”战略,提高港口供给效率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其中关于投资主体的界定和市场监管的创新,都将大大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这些政策将有利于港口资本向有效行业流动,提升港口资本市场风险防控,对过剩或低质产能,重新进行定位,或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或进行港航功能升级,或转向新兴领域,创新发展理念,提高港口资产盈利能力。

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多边、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和沿海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投产,港口资本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将形成国际化的码头网络布局,适应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要求。

3 结语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港口转型升级,不仅要创新理念,更要创新技术,创新人才,供给创造需求,供给创造市场。作为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港口转型升级的适度超前将更好地带动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1]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EB/OL].法律图书馆,2014-6-3.

[2] 陈松.这是一个交通经济的时代[N].交通旅游导报,2016-1-18.

[3] 姜秋华.供给创造需求 供给引领市场[N].中国交通报,2016-3-1.

[4] 金辉.解决经济失衡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经济参考报,2016-5-27.

[5]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供给侧改革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EB/OL].http://www.chinawuliu.com.cn/,2016-6-3.

F127

A

2096-0298(2016)09(a)-005-02

李维权(1966-),男,山东日照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港口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结构性港口供给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惠东港口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