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一:
推动中外经贸合作交流需融合资源
主持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处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秘书长樊慧群
访谈嘉宾: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缅甸商会会长金 森
柬埔寨加华综合企业集团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艾 玛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旭宏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 勇
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志浩
元吉(上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林
主持人:请问缅甸的农资、农业和投资贸易需求是什么?中国在两国贸易中有哪些机遇?
金森: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建立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纽带,加强了国与国之间大宗贸易的合作。中国制造的大型农机具相比泰国、韩国的发达国家要便宜,功能性也好,但问题在于双方进行大宗贸易的展会活动时,会出现价格上涨到与泰国、韩国等国家一致,没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会优先其它条件。在这些利好的形势下,应该注意要加强双边合作的规范性和便利性。我认为有必要通过商会或政府部门的支持,联合建立跨国银行为货币流通提供便利条件。
主持人:中农集团的国际化业务中,化肥的出口规模越来越大,其他涉农业务也慢慢地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地位,那么在走出去方面又有何优势?
张旭宏:近年来,国内的产能、产业的发展迅速,进出口逆差也渐渐持平,国内的优秀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现阶段我们大规模走出去发展的时机并不成熟,但是在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发展却具有很大优势。从农资产品上看,化肥的出口、农机、农药的进出口业务发展良好,国际化合作渐渐增多,国内也出现了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和后期维护。对于中农集团来说,下一步将注重经营国际化业务,在我们出口业务和出口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办事处、代理处,提供完善服务、扩大国内品牌影响力。
主持人:艾玛女士,您对柬埔寨的农业非常了解,如果中国企业到柬埔寨发展会有怎样的机遇,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艾玛:柬埔寨比现在的中国落后20-30年,可以说行业都存在着发展机会,尤其是薄弱的柬埔寨农业。可能与其他东盟国家一样,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具有相似之处。初期没有规范性的贸易合作往往缺失法律法规或是企业共识来约束,抱着利益至上,只顾赚钱不顾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另一个问题是,柬埔寨的土地是私有化,而中国比较正规的贸易合作或是来柬埔寨援建的多是国有企业或是大型企业,审批较慢、流程繁琐,等审批下来以后,原先看上的土地可能已经不再是原归属者所有了,这种方式制约着中国和柬埔寨的贸易往来,不利于柬埔寨的长期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商会牵头,辅助政府平台建设、对外合作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共同发展中来。
主持人:辉隆集团在对外贸易上具有多年经验,还在澳洲建立了分公司,对国外的政策把握也有研究,请谈一谈这个话题。
黄勇:辉隆集团一直积极探索中国和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从行业结构上看,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势头正劲,优质产能和优势产业发展迅速,走出去正当其时。关于中国-东盟之间的合作,我认为一定要发挥好商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到国外进行考察和培训,熟悉国外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探索适宜的合作模式。国内企业应优势联合,以抱团组队的形式共同拓展东盟市场,将风险降到最低,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主持人:如今浙农集团在做好农资的同时也将业务扩展到汽车、对外贸易等领域,请您谈一下如何做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陈志浩:从国内的农资企业来讲,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成为农业企业或是农业科技企业,致力于农业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以便于在和东盟国家合作时具有更多优势。目前,受文化差异、法律约束不同、买卖习惯等因素影响,国内好的东西流通不到东盟国家,专做传统农业进出口不利于中国和东盟的互利互助。我建议商会利用自身平台的作用率成立贸易工作小组,对主要贸易国家进行考察,然后集合国内技术、管理、资金上的优势策划合作项目。
主持人:元吉公司身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上海自贸区,作为一家国际流通业务企业,请谈一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张定林: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整体低迷,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在适用现在的经济体系,利用“互联网+”是拉近国际距离、提速社会进步的有效工具。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为我国唯一一个国际社团组织,应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自身影响力联通中国和东盟10国的交易纽带,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同时,我认为,在中国-东盟贸易相关国家应建立跨境仓,方便国内的优质资源直接输出到贸易方,从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