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冒雪,6天徒步穿越塔斯马尼亚

2016-08-09 07:04
环球时报 2016-08-09
关键词:克莱尔护林荒原

本报特约记者 杨诗源

澳大利亚最南端有个心形小岛——塔斯马尼亚岛,这里有亚极地陡峭的山峰,深深的冰蚀谷底和冰斗湖,浩瀚荒芜的沼泽以及丰富的野生动物,还保存着最完好、最广阔的温带雨林,南半球仅存的三个温带荒原之一(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摇篮山-圣克莱尔湖国家公园是塔斯马尼亚最引人瞩目的地区,这里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穿越路线中,“跨陆小径”最著名,位列“世界十大徒步线路”。记者从摇篮山-圣克莱尔湖国家公园出发,每天行走大约8小时,花费6天时间,最后到达澳大利亚最深的湖泊——圣克莱尔湖,一路穿越广袤荒原和原始丛林,欣赏美丽湖泊和瀑布、邂逅各种奇妙的生态系统。

徒步穿越荒原地带

在摇篮山-圣克莱尔湖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张贴着各种公告,时刻提醒徒步的游客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旅游路线,你必须要有足够的体力和齐全的户外装备。在游客中心、国家公园官网、营地的小木屋和厕所都张贴着各种规定,告诉每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进入国家公园,记者发现实际行程比之前了解的要复杂得多。记者严重低估了路面的起伏多变,而且飓风一路伴随,有好几次几乎要把我整个人掀翻。第一天的路程就有一段中等难度的攀登,后半部分更是毫不留情地下起瓢泼大雨,然后又是风雪交加。雨雪中的荒原景色美丽,可是徒步者顾不上欣赏,一个劲儿赶路。原始森林中的穿行更是吃力,雪打在脸上生疼。最困难的几个部分,异常狭窄的大块碎石路面只容一人通过,还积着很深的雪水,稍不留神就会打滑。体力比不上强健的西方人,记者和同伴好几次到达营地的时候已经非常晚了,小木屋内已经没有床位,最后只好睡在地板上。

营地内有很多大家约定俗成的准则。很少有人大声喧哗或打扰其他人。来自不同国家的徒步者们要么看书、写日记,要么聚在一起玩扑克牌、聊天,但同时会给别人留有私人空间。晚上7时之后,只要有人上床休息,那些不睡觉的人也自觉调低头灯亮度,放轻脚步,尽量不四处走动或聊天,以免打扰他人。

离岛造就珍稀动植物天堂

塔岛作为一个离岛,没有和澳洲本土连接,发展的速度较缓慢,保有其纯真自然的一面,是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这里稀疏的桉树,大片的蕨类、苔藓类植物,很多都是古老的物种。鸭嘴兽、袋獾、袋熊、袋鼬等很多在其他地区已灭绝的动物,在这里快乐地生存繁衍。徒步期间,早上记者不到6时就起床。一次出去洗漱的时候,在营地外面看到一只比鸡还大的鸟在悠闲踱步。晚上起来上厕所更是刺激:好几次在水槽旁,都有眼睛闪闪发光的猫科动物,幽幽地看了记者一眼,并不走开。沙袋鼠是最常见的动物,一路伴随徒步者,听说它们喜欢咀嚼罂粟——这可能和麦田怪圈的形成有关。闻名遐迩的“塔斯马尼亚恶魔”,这次却无缘得见。它是一种袋獾,习惯夜间活动,叫声恐怖,牙齿锋利。

美景背后的极致环保

塔斯马尼亚的环保工作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里,动植物是主人,参观者是访客。徒步必须严格行走在栈道上,不能踩到植被。整个徒步过程中,没有见到一个垃圾袋、一个塑料瓶,沿途除了动物的粪便和枯萎的枝叶,没有任何垃圾,营地里的徒步者也都自觉 收拾干净小木屋后才离开。 营地的饮用水是净化的雨水和雪水,所有的排泄物也是由直升机运送出去,徒步者产生的垃圾也都自行背出。每天会有义务的工作人员在各个营地之间巡视,修建和维护栈道,以保护道路以外的植物不受侵害。这里的动物不怕人,因为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国家公园里的护林人。他们在护林期间需要住在国家公园内。每个营地木屋都有一个独立的小房间,那就是护林人的住所。他们在一天内要往返于若干个营地,仔细清理营地周围、水槽里的任何垃圾(虽然徒步者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但只要有人类活动,就会留下食物碎屑和活动痕迹),维护厕所和木屋设施。据说,这些护林人都是来自澳洲各地的志愿者。这里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和网络,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忍受着孤寂,习惯只与鸟兽相处的日子。记者对他们的工作充满敬意和感激。

国家公园的理念是要尽量保留这片地区的原生状态,只修建了必要的建筑和设施。“无痕山林”组织在公园内的所有厕所都张贴了行为准则。此外,进入公园有人数限制,需要提前预约,一天只接受38名游客。这些措施很好地保存了这里的自然风貌,让热爱自然的人能充分感受国家公园的魅力,也是对徒步者的极大挑战。▲

猜你喜欢
克莱尔护林荒原
退赛的克莱尔
树洞里的皇冠
荒原童话
柬埔寨护林官员宣誓保卫国家森林资源
小狐狸的“哇——哇——哇”
在荒原上
仿生蜻蜓护林机
小熊过河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