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力活动缺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2016-08-11 01:38银小芹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力初中生青少年

银小芹(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青少年体力活动缺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银小芹
(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以石河子第三中学、第四中学和第五中学初中生3295名为调查对象。初中生的年龄在13~18岁之间,平均为13.75±1.03岁。其中有1952名学生的生源地为周边农牧团场,1343名学生的生源地为城区。对3295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与检测,确保这些学生在城区内部均住满3个月,且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共计发放问卷3295张,回收3295张,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方法

1.2.1 人口学特征

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户籍、年级、密切朋友数量、学习负担轻重度、体型满意度、家庭经济条件、性格等。

1.2.2 体力活动情况

通过青少年危险行为检测问卷,调查青少年一周内大强度体力活动天数,判定标准为:活动时间在20min以上,存在明显气喘、出汗等情况。例如,快速游泳、自行车速骑、打球以及跑步等。调查青少年1周内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天数,判定标准为:活动时间在30min以上,无明显气喘、出汗情况,但心跳明显加速。例如,自行车慢骑、快走等。如果青少年每周的大强度体力活动不超过2天,且中等强度活动不超过4天,则为体力活动缺乏。

1.2.3 抑郁症评估

对青少年进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估调查,判定青少年的抑郁率。共计18项,每项分为经常、偶尔、没有3个选择。其中3、5、6、10、14、15、17、18项分别计2、1、0分,其余项分别计0、-1、-2分。此量表属于负性评分。最后中国城市常模计量表总分不低于15分,表明筛查结果呈阳性。

1.2.4 焦虑症状评分

对青少年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评估调查,共计41项,主要包括学校恐怖、社交恐怖、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以及躯体化惊恐等方面。最后,中国城市常模计量表总分不低于23分,表明筛查结果呈阳性。

1.2.5 学校生活满意度

对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共涵盖12项,包括青少年对学习环境、同学帮助获取程度、老师帮助获取程度、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以及教师对自身的学习表现、自身学习能力、自身学习效率等。得分标准为:很不满意-1分,不太满意-2分,一般满意-3分,比较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青少年得分越高,其学校生活满意度越高。得分低于37分,表明青少年学校生活不满意。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青少年的学校生活不满意率、焦虑率以及抑郁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分析过程中,通过Excel 2007整理数据,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本次调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数据的组间比较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的组间比较用T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调查结果显示,3295名初中生中体力活动正常为718,体力活动缺乏为3565,对比分析,青少年密切朋友数量、户籍、年级、性别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与其体力活动缺乏检出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 论

初中生刚刚步入青少年时期,其大脑在生理方面的变化较为显著,由于青少年的控制性、判断性以及情感性神经回路发育尚未完善,极易出现一系列负性心理状况,如社会交往困难、学习不适应、焦虑以及抑郁等。如果青少年这些负性心理状况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地改善,将会导致青少年遭受意外伤害、学习成绩下降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等情况,进而加重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恶性循环。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体力活动缺乏主要受到学生性别因素的影响,其中女性学生的体育活动缺乏OR值在1.58左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2个:(1)家长因素。很多家长会鼓励男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出于安全考虑,希望女学生多在室内进行活动;(2)学生因素。一些女学生存在较强的自我意识,在与男学生共同进行体力活动过程中,多依赖男学生,导致自身存在体力活动障碍。与初中生体力活动缺乏呈现为负相关的因素为密切朋友数量超过6个,OR值分别在0.57、0.79左右。初中生的学校生活不满意率、焦虑率以及抑郁率与其体力活动缺乏存在正相关,OR值分别在1.34、2.14、1.78左右。(表2)

表1 青少年体力活动缺乏检出率

表2 青少年Logistic回归分析

4 结 语

青少年的学校生活不满意率、焦虑率以及抑郁率与其体力活动缺乏密切相关。体力活动过程中,青少年之间会产生大量的非语言接触以及语言接触,这是青少年形成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学校要对青少年进行适当宣传教育,提高其对体力活动重要性的认知。

[1] 张兆成,陆青云,翁婷婷,等.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与肥胖及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12).

[2] 钱青文,孙莹,王彩红,等.蚌埠市初中生有氧运动及久坐行为对心理认知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2 (12).

[3] 许汪宇.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健康[J].体育科研,2011(1).

[4] 徐士韦,肖焕禹,谭小勇.体力活动:美国国家健康政策之要素:基于美国健康公民战略的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1).

[5] 汪霖之,司琦.关于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的干预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4(3).

G808.17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2-099-02

2015-01-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4QN08)。

银小芹(1980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力初中生青少年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