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选穴分析※

2016-08-11 02:16姚甜甜刘玉璐从志航程相琨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椎选穴腧穴

姚甜甜 刘玉璐 从志航 程相琨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3)



艾灸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选穴分析※

姚甜甜刘玉璐从志航程相琨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3)

恶性肿瘤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居于世界较高水平,且逐年上升[1,2]。放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3],但放化疗常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一系列毒副反应,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的进行及预后[4]。艾灸在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方面以其显著优势,得到广泛认可。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对肿瘤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就有“瘤”的记载。《灵枢》记载有“癥瘕”“石瘕”“积聚”等类似西医学肿瘤的病名,且认为是“邪气居于其间”。《难经·五十难》记载:“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为五脏所生;聚者,为六腑所成也。”《诸病源候论》记载:“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关于肿瘤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的论述也不少,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

放化疗药物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增殖旺盛的细胞,诸如骨髓细胞和胃肠黏膜细胞等,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5],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在传统医学被称为“热毒之邪”,易伤阴精,再伤脾肾,影响气血化生[6]。恶性肿瘤患者素体虚弱,又为化疗药物所伤,终致脾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蛰,封藏之本,主骨生髓,故治疗时应当调补气血、益气健脾、补肾益精[7]。

近代医家艾灸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选穴报道

1.背部选穴。范明文等[8]选取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施行艾灸治疗,发现艾灸背俞穴可有效改善患者骨髓抑制,增加白细胞。赵喜新等[9]采用隔姜灸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的方法,治疗113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中药组108例,采用口服参花片、强力升白片的方法,观察治疗后第10 d及第15 d的白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0 d后隔姜灸组治愈率为84.1%,有效率为66.4%;中药组分别为35.2%和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5 d随访隔姜灸组疗效优于中药组。

2.背部和四肢同时选穴。李培红[10]选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为主穴,配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腧穴隔姜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组白细胞提升平稳持久且无并发症,并能较快改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邵克武等[11]选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绝骨施行隔药饼灸(治疗组),对照组用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发现治疗组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经济,适合在临床推广。李秋荐等[12]采用温和灸足三里、血海、合谷、脾俞、肾俞;对照组采用西药利血生和鲨肝醇。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87.4%,对照组总有效率68.1%,可见此法较西药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且无毒副作用,不仅能升提白细胞,也能升提红细胞及血小板。

3.腹部和四肢同时选穴。元琳等[13]以温和灸法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穴,发现此法可有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费用低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钟莉等[14]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穴,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发现艾灸组白细胞升高效果明显高于非艾灸组,故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穴可有效防治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提高免疫力。

4.背部和腹部同时选穴。王玲等[15]观察直接灸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2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第一个化疗周期(非艾灸组)与第二个化疗周期(艾灸组)比较。选穴为大椎、中脘、关元为主穴,依据不同的肿瘤,选取相应的背俞穴,如肺癌加选肺俞,胃癌加选胃俞等。发现直接灸组的患者除白细胞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外,其在第二个化疗周期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免疫功能亦佳。

5.背部、腹部和四肢同时选穴。刘从秀等[16]选取气海、关元、足三里(双侧)为主穴,配大椎、膈俞、脾俞、三阴交穴(艾灸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升白细胞的中西药,发现两组患者的白细胞都较前升高,艾灸组升白作用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检索文献中用到的腧穴及使用次数统计见表1。

表1 检索文献中用到的腧穴及使用次数

路玫教授的选穴

根据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的症状,如形神衰败、大肉尽脱、面色苍白或萎黄、食少纳差、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肢体倦怠、脉虚无力等一系列虚弱症状,属“虚劳”“虚损”“血虚”等范畴。导师路玫教授认为,上述症状主要因脾胃虚弱,肾精不足,气血俱亏所致,与脾、胃、肾关系密切,故治疗时应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治疗法则,健脾益肾,扶正培元,补气调血,培补先后天之本。

路玫教授经过近30年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筛选出一组疗效确切的科学组方:大椎、膈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中脘、气海、关元。背部选穴均为阳经之穴:大椎穴是六阳、督脉之会,具有振奋阳气、扶正祛邪、通而不滞之功;膈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又为血会,有补血止血、宽胸降逆之功;肾俞穴内应肾脏,具有填精益髓、激发脏腑之气之功,灸之可健脾益肾,培元固本,调理气血,有同调先后天之效。腹部选穴均为阴经之穴:中脘穴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有补益中焦、健运脾胃、升清降浊之功;气海穴为元气汇聚之处,有补气、调气之功;关元穴为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培补元气、回阳救逆之功,灸之亦可调理脾胃,益气补血,通经止痛。

治疗时采用隔姜灸,先灸背部腧穴,后灸腹部腧穴,自上而下依次点燃穴位上的艾炷,待患者热感明显且感到有灼痛感时更换艾炷,再次点燃第二轮艾炷施灸,共四壮。既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的施灸顺序,又体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平衡”的中医理论。

小结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近代医家采用艾灸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时,在选穴上虽大都选取强壮要穴,但组穴上又各具特色,或选取背部腧穴,可健脾益胃,补肾壮阳;抑或选取腹部腧穴,补中焦,益气血;抑或选取四肢部腧穴,可调脾胃,补后天,益肝肾;亦有相互结合组穴,可达扶正祛邪、培元固本、补气调血、调整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

路玫教授从患者的整体出发,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治疗法则,确立以“补脾益肾、补益气血、培元固本、平衡阴阳”为主的施灸法则,选取背部和腹部腧穴同时运用。不仅是因为这些腧穴离脏腑近,与脏腑关系密切,亦是因为选取的腧穴为人体重要的强壮穴位,艾灸后可温肾壮阳,培补元气,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且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艾灸背俞穴亦奏健脾益胃、补肾壮阳、补骨生髓、化生气血之效[17]。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理。诸穴合用,由穴至经,由经至脏腑,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引,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扶助阳气、祛除病邪之目的[18]。

路玫教授的组穴还有以下优势:①取穴精简:选取腹部和背部腧穴,且都是强壮大穴。②思路新颖:一阴一阳,阴阳互引,阴阳互用。③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临床从未出现过任何不良反应和意外。④疗效显著:不仅能提升白细胞 ,还能改善患者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⑤简便经济:操作简单,医者易于掌握,治疗成本低,收费适中,患者容易接受。

路玫教授选取大椎、膈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关元穴为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科学组方,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菲,林国桢,张晋昕.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趋势[J].中国肿瘤,2012,21(2):81-85.

[2]段纪俊,陈万青,张思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国际比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6):377-378.

[3]张淑香,黎贵,徐波.基于循证实践的化疗静脉给药的评估[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22-323.

[4]李子禹,季鑫,季加孚.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4):275-278.

[5]徐红达,贾英杰,陈军,等.艾灸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现状及经穴分析[J].肿瘤,2014,34(6):564-568.

[6]孙长侠,孙斐,国凤梅,等.芪术茯苓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1167-1168.

[7]韩向东,赵莉.浅析《何氏心传》之虚劳观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548-549.

[8]范明文,江瑜,靳振伟,等.艾灸背俞穴防治化疗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7):1391-1392.

[9]赵喜新,路攻,朱霞,等.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0):715-720.

[10]李培红.隔姜灸治疗癌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 (10):1244-1245.

[11]邵克武,孔亚明.隔药饼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8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86-87.

[12]李秋荐,裴兰英,郭英昌.温和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87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1):41.

[13]元琳,葛凤华,周沛慧.艾灸穴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52-1253.

[14]钟莉,李晨.艾灸治疗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40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4):3451.

[15]王玲,李希荣.直接灸与白细胞减少症[J].黑龙江医药,2014,27(3):689-690.

[16]刘从秀,王艳,陈琴,等.穴位艾灸对肝豆状核变性伴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18-1119.

[17]范家英.“阴阳互引”隔姜灸改善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评价[D].河南中医学院,2013.

[18]王春萍.背俞穴隔姜灸预防化疗后白细胞减少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4):41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4B360015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大椎选穴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地震云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