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课”要有“度”

2016-08-11 00:25刘学文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听课者预演狮王

刘学文

黄蓓佳的短篇小说《心声》中,程老师不让声音沙哑的李京京朗读课文,怕影响了公开课的效果,搞砸了她的表演。小说委婉批评了公开课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呼吁教师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文章发表于1982年3月,可见黄蓓佳早就意识到公开课的问题,提出了类似“裸课”的思想。

时至今日,大家依然对公开课的完美追求乐此不疲,心中只有评委和领导等听课者,把学习的主体当作表演的道具,以致陷入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泥潭。这样,“裸课”就应运而生了。但凡事过犹不及,“裸课”也应把握好一个“度”字。

一、不磨课但须认真备课

“一线教师的常态课堂,哪来那么多时间准备”,诚然如是。为了一堂公开课,耗时几个月甚至近一年来备课,有意义吗?教师还要不要做其他事情?所以,磨课实际上是折磨人,受害的是教师自己和学习的主体。呈现在听课者眼前的也许是一场视听盛宴,但实际上可能就这样被善意地愚弄了。

但是反对长时间备课、磨课,并不是意味着就不用备课或者简单地备课。备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重新熟悉文本内容,然后结合教材特点、单元说明、学生实际等,分别进行文本解读、教材解读、个性化解读和教学解读,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教学媒体。这是语文课备课的基本环节,必要的话还要查阅一些资料来佐证、补充与拓展。

至于上公开课,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多理一理教学思路,斟酌斟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听课者提供教学设计。必要的话,印发一张导学案,做一个简单实用的课件。这是对公开课、对听课者的尊重。当然,如果想试上一节课,进行二次备课和设计也可以,就是不要瞎折腾。

二、不预演但要预想

“裸课”不欢迎预演,但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教学预设,预想课堂可能的动态生成及应对策略。预想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有的放矢准备预案。黄蓓佳《心声》中的程老师,事先指定朗读课文的人选,并要他们第二天放学后留下来训练,这是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硬性摊派,显然是不足取的。如果程老师不预演,如何完成朗读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朗读效果的差距在所难免,备课时教师要充分预想学生可能的朗读效果及其它意外情况:没把握好朗读节奏、没处理好轻重音和语气语调、未能准确表现人物情感、因腼腆或胆怯而声音太小,甚至课堂上不敢举手。如果不是借班上课而是自己的班级,教师还要清楚自己学生的朗读特点。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状况,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准备应对预案。假如学生朗读效果不理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假如学生不愿或不敢举手,教师除了鼓励之外,不妨指定胆子较大、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朗读,未必非要等待学生主动举手不可。

二是假想与随机应变结合。不试教与磨课当如何?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教学,假想课堂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是意外生成,预先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如教《犟龟》,学生或教师抛出问题:“狮王二十八世已经战死,没有举行婚礼,怎么会有狮王二十九世?”课堂顿时就像炸了锅似的:

生1:“王”不是都有三妻四妾吗?狮王二十九世是狮王二十八世跟另外的妻子生的,而不是即将结婚的对象。

生2:狮王二十八世即将迎娶的妻子娇美动人,老虎垂涎欲滴,与狮王二十九世共同设计,打死了狮王二十八世,最后老虎得到了美女,狮王二十九世坐上了王位。

生3:××,你狗血剧看多了吧,这么复杂?

生4(小声地):狮王二十八世未婚先孕。

(全班大笑)

生5:在动物界中,强者为王,狮王二十八世被老虎打死后,狮王二十九世是狮子们竞争、推选出来的新王。

师:大家想象力丰富,发言异彩纷呈,只是想得有点坏了吧,小朋友们? (生笑)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生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有的答案在教师的预想范围之内,而有的答案却是意外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这时的课堂也许有点躁动,教师要及时给予调控,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即教师既要采取课前预设的应对策略,又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机应变。如果该环节的教学目的已经达成,学生还有发言欲望,甚至还回味无穷窃窃私语,教师就要巧妙地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放任自流;如果这是课堂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只要还有时间,就让学生继续发言;如果教学目的尚未达成,时间所剩无几,学生还有发言欲望,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一会儿,或者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讨论。一句话,假想与随机应变相结合,可以比较有效地调控课堂节奏、优化课堂秩序。

三、不预演但可适当表演

公开课反对预演,反对上课外课,但公开课不反对即兴的适可而止的表演,更不反对课堂的精彩生成。相反,这恰恰是对精彩的公开课的追求。

师生可即兴进行适可而止的表演。如教杜牧的《清明》,有吟诗特长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吟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口头表现形式,也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同时当场吟诗,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对诗歌的兴趣,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吟。教师还可以当场把《清明》改成课本剧,要求两组学生上讲台表演。

这个教学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课堂激趣,帮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行人”的情感。看似内容短小,表演简单,实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情、肢体动作的配合以及创造力、表演能力的训练。如何表现“雨纷纷”,如何表演“欲断魂”,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特点,倒是需要好好斟酌。不过,无论表演情况如何,作为课堂的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对学生的一次能力训练和语文熏陶。

四、不雕琢但要仔细揣摩

“不雕琢”就是不反复磨课、不反复试教,但不等于教师只是粗线条地备课,不对文本作深入的研究与揣摩,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进行合宜的斟酌与选择。如教《孔乙己》一文中的“排”这一细节,《教师用书》认为“排”写出了孔乙己的虚荣和穷酸气,笔者不敢苟同“虚荣”说。但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排”的内涵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揣摩:

其一,在孔乙己的心目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封建科举考试的忠实“粉丝”,为了显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是有身份的读书人,他宁愿坚守“君子固穷”的信条,也不愿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因而,孔乙己的虚荣是他的自命清高,是他的读书人的身份,即使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也不会拿金钱来显摆自己,圣贤书的“教诲”使他不屑于这样做。

其二,孔乙己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摆阔气。孔乙己“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穿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弄到将要讨饭”的人,身上能有几个铜板?即使为生活所迫“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也被发现了,让何家、丁举人吊着打。而同是鲁迅笔下的社会底层小人物阿Q就不同了。虽同是偷窃,但阿Q没有被抓个正着,更没有被“吊着打”,他确实有钱了——“穿的是新夹袄,看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褡裢,沉甸甸的将裤袋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阿Q回到未庄,走进酒店,“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连数一下都没有。这个“扔”字有何深意?与“排”字相比如何?显然,通过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是阿Q虚荣,是阿Q在摆阔气,在向众人炫耀“老子有的是钱”,狠狠地发泄了一通以前囊中羞涩矮人一头的“鸟气”。而孔乙己根本没有这个条件,他只能以忍气吞声来回应短衣帮的嘲弄。

有了以上的揣摩,教师就能自信地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就能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辨伪去妄。否则,教师给予学生的也许只是《教师用书》的生搬硬套,也许在学生的质疑之下尴尬收场。

总而言之,“裸课”反对的是包装与做作,反对的是形式主义和程序化,反对的是毫无实质的虚化的繁华,但它并不反对课前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反复揣摩以及适当表演。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圭峰中学)

猜你喜欢
听课者预演狮王
用“活起来”的党课激发“细胞活力”
标致超级跑车9X8狮王咆哮
狮王归来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狮王”争霸 试驾东风标致5008
清平乐·“9·3”大阅兵预演①
首届“清博会”预演清洁革命
“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
新时期军队拨乱反正的一次成功“预演”
泸州顺庆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