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素材多维解读

2016-08-12 23:33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一介韩美林王世襄

汤一介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1951年,自北大哲学系毕业便留校任教,为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国学泰斗。

6岁时,小妹突然离世,年幼的汤一介开始思考“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之后80多年的生命中,这一问题始终盘桓在汤一介心头。想来,幼年对“生”与“死”的发问,似乎已经预示了他一生追随哲学的宿命。

从最早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汤一介就再也没有停下脚步,先后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等多部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道家文化研究丛书》等大型丛书,还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

1983年,汤一介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他的发言《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语惊四座,全场掌声雷动。汤一介没有满足于此。中国哲学的精华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他开创性地提出,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于是有了《儒藏》工程。

多维解读

1.文明对话。汤一介带动国内一批学者围绕“文明共存”展开国际“文明对话”,力求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先生主张,未来世界主潮流应该是文明的“融合”,形成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冲突”。

2.知识分子的担当。生前,汤一介常对身边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有经典存世。编纂《儒藏》,关系到中国人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应有的担当与职责。”

李默然

李默然原名李绍诚,曾经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他留给世人最难忘的形象,就是电影《甲午海战》中那个爱国将领邓世昌,一句“撞沉吉野”,几乎定格在所有国人心中。

李默然幼年时家境贫寒,10岁左右自谋生计,曾做过小工、小贩、邮差、杂役,“我像是一个流窜犯,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赚取可怜的差价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曾经因贩卖烟卷被日本人定为经济犯,并被打掉两颗牙齿。为了记住仇恨,李默然一直没有镶牙。卖烟卷之余,李默然常去戏园子里蹭戏看,《狸猫换太子》《铁公鸡》《水浒》《三国》《武家坡》等记在心中,为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根基。

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老艺术家的李默然曾率先为国内一家企业做了一次胃药广告,引起哗然。李默然做广告只是想为戏剧家协会的戏剧节拉赞助,他只得了一个价值700元的随身听。这次代言广告,引起观众普遍不满。后来,他总结受责难的原因是:“在广大观众心目当中形成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他们不愿意破坏,这个广告伤了他们的心,我就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什么权利都有,我就是没有权利伤害广大观众群众。我就从那时下定决心,今后广告一次不谈。”

多维解读

1.“我是一个戏剧人。”李默然说他一生最爱的还是话剧。但他认为,现在很多话剧不去写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而是泛娱乐化,纯粹搞笑;很多话剧人不钻研话剧剧本,而热衷于拍广告、走红毯,这是当前话剧发展的大敌。

2.永远的艺术青春。50多年来,李默然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活动。从24岁时的库烈聘,到33岁时的邓世昌,从52岁时的李健,到59岁时的李尔,直到66岁时的贾泽,他走过了一条不间断的持续探索的艺术道路,为人民群众留下了一连串闪耀着生命灵光的人物形象。

韩美林

“美林”这个名字对于韩美林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书法、绘画、雕塑、设计、陶艺,甚至散文,韩美林创造了多少美的作品?真是美不胜收。

他于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中国国航的凤凰标志,美丽而简约,将中华民族美好、高贵、祥瑞的祝福传遍世界各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广场艺术钟塔群雕竞标,他以五条巨龙组成的高八米的群雕设计一举夺魁;他主持设计北京奥运吉祥物,火娃、鱼、熊猫、燕子、藏羚羊五个福娃的创意均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金木水火土,环环相扣,五行相生……

七十多岁的韩美林基本没有白头发。他指指头顶:“就这儿有些灰头发。”那双弯弯笑眼还能看得清“眼药水盒子上蚊子头大小的字”。

“文革”时,头天晚上还说好“无心不交”的好朋友,第二天就跳上批斗台揭发他。这让他坐了4年零7个月的牢,下放到淮南瓷厂劳动14年,6根骨头被打断,右手手筋被割断。结发妻子也在这时宣布划清界限,离开了他。唯一敢当着武斗队的面亲近韩美林的,便是这只他喂过饭的小狮子狗。在监狱里,韩美林用半截筷子在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裤子上作画,日复一日观察蜘蛛结网逮虫子。“出狱后,我觉得什么都可爱。那时我真是一个连蚂蚁都不忍心踩的人了,因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

多维解读

1.为人生加佐料。韩美林掉着眼泪画动物,但画里没有一点怨恨之气,连小狐狸、小老虎都可爱得让人想扯怀里揉一揉。“一个艺术家,不能承受不了酸甜苦辣。这是艺术家做菜的佐料,说不定这个醋到时候多放点就对了。搞艺术的人要一辈子保持童心。”

2.浓郁的民族文化。韩美林总是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融汇于他的艺术创作中,令人一下子感受到博大精深又充满生机的中华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及其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使他的艺术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王世襄

王世襄经常冒着严寒和酷暑,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北京的街头巷尾,车后装着一个能承重一两百斤的大货架,架上放着棉绳、麻袋片和大小包袱,有时又来到鲁班馆家具店或晓市的旧木料摊;打鼓收旧货人的家,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然而,全靠独立搜集毕竟有限,每每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够而痛失良机。有一次,他在北京通州鼓楼北小巷一个老太太家看到一对杌凳。这是明朝留下来的,无束腰,直根,四足外圆内方,用材粗硕,十分简练质朴,他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老太太要价20元,王世襄马上掏钱,老太太见他没还价,马上改口不卖了。两天以后,王世襄路过东四的挂货铺,看见打小鼓的王四坐在这对杌凳上,觉得这回再不能让这对杌凳“跑”了。可那天他恰恰忘带钱包了,王四要价40,他连定钱也拿不出来。等他带着钱回到挂货铺,杌凳却已经被红桥的梁家买走了。于是,王世襄跑到梁家,想把这对杌凳买回来。谁知梁家兄弟就是不卖。王世襄锲而不舍,一次不行,两次,隔三差五到梁家买这对杌凳。为了买到手,他不断地加价,历时一年,他跑了二三十次,最后花了400块钱,才从梁氏兄弟手里把它买下来,这价钱正好是当初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今天,老先生对这对杌凳仍然格外看重,当初买回去又重新拾掇了一番,其图片收录到他的《明式家具珍赏》中,当然,其价值也许值400元的20倍了。

多维解读

1.少有所好,老有所用,用有所成。这些年来,王世襄潜心于发掘濒于失传的“冷门”学问,他曾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关古代家具的专著《明式家具珍赏》,填补了我国工艺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

2.傻劲和狠劲。王世襄研究美术史、建筑营造以至明式家具,都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钻到底,总要搞出个名堂来才罢休。

培根的醒悟

17世纪的英国,一个年轻人醉心于权力,千方百计地往官位上爬,虽一度遭国王冷落,但他还是喜欢权力。

为了升官,年轻人把所著的书赠给当时的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书信和题词中,他对国王极尽奉承,甚至用上了诺言和谄媚,以求得一官半职。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英国检察长这一显赫的职位,几年后他又升为英国大法官,并被授予爵位。

但很快,年轻人就成了国王同国会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并永远丧失了做官的资格。即使到了这种田地,他仍然无比深情地迷恋着官场,不惜四处奔走以求重新进入政界,直到这一切努力都归于失败后,他才深深懊悔,懊悔自己为权力浪费了那么多大好的青春。痛定思痛,年轻人终于一心转向原本就喜欢的哲学,真正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生命历程。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培根。

多维解读

1.培根的醒悟。一个人的劣质往往是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暴露,一个人的美德也往往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显现。面对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面对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思想家培根在人生路上都走了如此大的弯路,我们这些平凡人更难免走弯路、歧路,重要的是学会转弯,学会改过,不在错误的道路上逞强。

纳京高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免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

多维解读

1.开阔视野,勇于尝试。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熟悉了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害怕变化,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才华。

2.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有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自身可能无法做到,这时不妨转变思想,不妨做伯乐,去发现并鼓励那些有潜能的人,美人美己,何乐而不为?

君子之争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位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种的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上场了,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的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结果他却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鲁兹·朗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

结结巴巴的英文和露齿的笑容松弛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鲁兹·朗告诉杰西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他说他去年也曾遭遇同样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果然是个小诀窍,他取下杰西·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杰西·欧文斯照做,几乎破了奥运纪录。几天后决赛,鲁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些微之优势胜了他。

杰西·欧文斯创的8.06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那次奥运会上荣获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维解读

1.君子之争。欧文斯赢得了比赛,站在了冠军领奖台上,在观众热情的欢呼声中,他举起另一只手来答谢。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中。

2.运动员精神。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所创的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继起的新秀突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永不磨灭。

猜你喜欢
一介韩美林王世襄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和袁荃猷生死永相匹
韩美林的自责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一个字也不提
王世襄:会玩的人才能过好一生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
一个韩美林,三地艺术馆绘就独特风景线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先生之风
治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