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研究

2016-08-15 15:26温都日那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叔本华表象

温都日那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研究

温都日那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叔本华一直是被大家公认的悲观主义哲学大师,很多人认为他的思想是灰暗无聊的,但其实仔细读后会发现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是蕴含着积极地生活之道,尤其是他的悲观主义拯救理论,蕴含着关注人自身的现实情怀。因此,对待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一定要客观地辩证地对待进行学习和反思,并通过他的哲学看到其消极背后的积极意义。

叔本华;悲观主义;研究

一、悲观主义形成原因

(一)时代背景。

叔本华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当时的德国正处着普鲁士王朝的统治之下,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及时欧洲在1948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很快又以失败告终,没能取得胜利。40年代开始,随着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德国资产阶级更是带来了巨大打击。所有的这一切使得18、19世纪的资产主义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叔本华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出路,感到特别痛苦。他觉得整个社会都处处充满着矛盾和竞争,相互厮杀,人与人之间进行残酷激烈的竞争和殊死搏斗。为此,他宣告人生的痛苦,充满着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否定了生命,把一切归于寂灭,进入了生存空虚主义。

(二)生平及其经历。

叔本华悲观主义形成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生缺乏爱的不幸经历。他出生于一个经商的家庭。叔本华很敬重他父亲,可不幸的是,在他17岁时,父亲离他而去了。这件事给叔本华带来了沉重打击和巨大痛苦,并使他对痛苦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因性格上的差异,叔本华与他的母亲一直不和,断绝关系。他的性格也从小就孤僻,傲慢,很难与人相处,以至于他很难体会到家庭的幸福,与人相处的快乐。所以,他提出生存空虚论、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不足为怪了。原本充满希望的人生却一次又一次地被现实打击,不仅在家庭上不幸,叔本华在事业上也曾遇过不幸。这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是叔本华的心灵受到了非常之大的痛苦,叔本华认为“如果我们对人生作整体的考察,如果我们只强调它的最基本的方面,那它实际上是一场悲剧,只有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意味”①

二、悲观主义思想内容

(一)悲观人生。

叔本华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中,他强调世界的本元是意志,意志是一种无条件性的,无止境的欲望,它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因果规律。所以,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他把世界归结为我的意志和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是指世界的存在完全就是它对人的表象的关系来说的,世界永远是相对于主体表象的客体,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求生的意志。而人们为了求生存会变得自私自利,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互相厮杀。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愁苦,即便一生苦苦挣扎也丝毫看不到希望的。他说:“占有一物便使一物失去,刺激;于是愿望,需求又在新的姿态下卷土重来。要不然,寂寞、空虚、无聊又随之而起;而和这些作斗争,其痛苦并无减于和困乏作斗争。”②

痛苦其实是来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并不是外在环境加于我们的,是由人的性情和天赋所决定。快乐与幸福也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内心,贫穷的人可以感到快乐,而富有的人也会感到痛苦和无聊。从整体看来,每个人生都是痛苦的,是一场悲剧,然而在叔本华看来,人生虽然是痛苦的,但是也可以使痛苦转化成有价值的幸福。因为有了痛苦,哪怕是短暂的快乐也会显得弥足珍贵,人的一生也正是因为有着痛苦与快乐的并存,才充满了意义与趣味,缺一就会显得生命不够完美,有所缺憾。不管人生是苦还是甜,只要活着就会有一定的价值。但叔本华得出悲观主义哲学的灰暗宿命论,把人生看做一场悲剧。

(二)悲剧人生的解脱。

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人的生命意志,那么,其解脱的方法也就在于否定意志。叔本华提出了两种解救痛苦的途径。一是艺术拯救,二是禁欲。艺术拯救是对生命意志的暂时否定。禁欲就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可以让人永久解脱。艺术拯救是用让人们创作或欣赏艺术中产生的美的享受,能够填补人的痛苦。在欣赏艺术时,人们抛开了自己的欲望,孤立的考察,作为意志客体化的表象世界,成为了纯粹认识的主体。

艺术的解脱只能让人的痛苦暂时有所缓解,而对生存意志的彻底否定才能让人真正的摆脱痛苦。禁欲指的是要是使我们的人生达到无欲望的状态。自愿的、彻底的不近女色是禁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也是告别痛苦人生的第一步。还有自愿地选择绝食而死是最好的禁欲方式。也是对生存意志的最彻底的否定。意志越强烈,人生就会越痛苦,个体生命的结束,也就意味着结束。“领悟生命意志之否定的人,从外表看尽管他是那么贫苦,那么寡欢而总是缺这却那,然而他的心理状况却充满内心的愉快和真正天福的宁静。”③

[1]李瑜青著,《叔本华经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苏】E.S.贝霍夫斯基,《叔本华》,刘金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全增暇,《西方哲学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4]曾建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

注释:

①全增暇,《西方哲学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413页。

②李瑜青著,《叔本华经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150页。

③曾建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

B516.41

A

1671-864X(2016)08-0149-01

温都日那,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叔本华表象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表与里
表与里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透过表象看公式
“毒舌男”叔本华
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