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组织工作新探索

2016-08-15 10:54张相阳
群众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常性组织部门党组织

张相阳

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举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标志着从严治党由一时严到一直严、干部严到全党严、作风严到全面严的深化和拓展。组织部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也需要重新审视工作定位、合理调整工作重心、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涵养健康工作心态,加强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新常态下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深刻认识组织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需要清醒地认识组织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自觉地从工作指导上明确四条导向。一是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紧紧抓住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关键点,确立问题导向,认真研究改革创新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始终围绕服务全局、促进科学发展谋划和展开。三是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善于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以增量改革和重点突破带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四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选准改革创新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用心设计、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用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不断提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以上四条创新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创新组织工作“不走偏、不变形”。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部就班、亦步亦趋不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更不行,必须开动脑筋谋划新思路,突破常规解决新问题,放开手脚推出新举措,勇于实践力求新创造。

实践与探索组织工作的重点内容

要围绕发展大局探索。成功的党建应当是富民的党建。经济新常态下,发挥组织优势,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大局是基层组织工作应有的担当。要把创业富民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鼓励支持有胆量、有路子的党员干部创业,引导村居集体以兴办集体合作社、盘活闲置资产等形式集体创业;发挥党组织联系广泛的先天优势,宣传创业政策、解决创业难题、服务创业群体,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小气候”。要把集聚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任务,不断完善人才扶持的系列举措。在人才引进上,更加注重质量,千方百计集聚创业创新领域的顶尖人才,更加注重搞好已引进人才的综合服务保障,让人才创业创新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在人才管理上,加快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科技人员兼职及成果收益分配、股权激励等制度,引导更多创新人才向创业人才转型。

要着眼群众需求探索。群众需求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检验着党员的宗旨意识,检验着党的基层治理能力,更检验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头人不强。基层党组织队伍断层、结构不优、工作业余化,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精力分散,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精力投入村级工作。因此,我们试行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按照脱产化、专职化的思路,核定专项编制,明确身份待遇,让村支部书记岗位既能实现人生追求,又能体现人生价值。二是服务资源有限。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城市社区党组织党员人数少、服务半径大,承担社会服务管理职能捉襟见肘。我们在全区25个城市社区建立“16小时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登记报到,实施双岗履职、双重管理、双向考评,有效提升了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既增强了在职党员的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奉献荣誉感,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优化了要素配置、提升了服务成效。

要遵循工作规律探索。善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是科学性的集中体现。组织工作需要深刻总结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干部人才成长和管理规律,增强组织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比如,甄别识别干部是组工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一项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复杂学问。科学有效地甄别识别干部必须不断改进干部考察考核方法,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干部。要常态化考察干部,利用现场考核、驻点考核等办法近距离接触干部,把考核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掌握干部的新情况、新变化。要综合考核干部,优化经济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分类化管理,突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综合性考核,引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同时运用数据模型、指数评估、公示公议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综合分析研判。要辩证地激励干部,建立干部作风状况分析研判机制,对思想行为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预警提醒;对受委屈、有包袱的干部,及时撑腰打气,让他们全身心大胆开展工作;对为官不为,庸懒散的干部,给予预警谈话、召回培训、岗位调整等组织处理,形成“负向”激励,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夯实组织工作的两个维度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践行伟大中国梦,离不开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组织基础。新常态下,夯实基层组织工作要突出以下三个维度。

突出抓好基础性与长远性工作。抓基层打基础一直是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基调。从横向看,抓基础求长远首先要夯实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也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基所在”。要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按照党员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打破传统依托户籍、相对封闭固化的覆盖模式,在积极推进互联网企业党建、农民工群体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楼宇党建的同时,采取整合撤并、建制转移等办法,调整村居(社区)党组织结构,优化基层组织布局。从纵向看,抓基础求长远重在打通人才链条。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村居后备干部、青年人才,是组织部门的应有使命,也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要构建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地域限制、身份壁垒,将村居后备干部、青年人才、年轻干部统一纳入组织视野,跨条块跨领域跨身份交流,畅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的渠道,遴选优秀年轻干部以“第一书记”等形式加强实践锻炼,逐步构建“从严管理、相互畅通、流动有序、健康成长”的后备人才培养新机制。

注重做好经常性与兜底性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提高党员、干部、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紧贴实际,不断提高各项经常性工作水平,为组织工作兜住底、兜好底。把经常性工作做好,关键要靠制度管控。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制度解决问题,以制度完善优化设计,以制度固化成果,靠制度让各项经常性工作有规可循、有序运作。把经常性工作做好,核心要靠标准把关。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把高标准嵌入组织工作的每个单元,导入党员、干部、人才各个群体,经常性工作才能做得更实。把经常性工作做好,根本要靠作风建设。建设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是组织部门一贯的价值追求,也是组织部门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实际行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也应成为贯穿组织部门经常性工作的“家风”。□

(作者系宿迁市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题头照片:柏志勇·摄影

责任编辑:李佳婧

猜你喜欢
经常性组织部门党组织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关于扎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用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新问题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