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迁

2016-08-15 08:15张波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理念学校

张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迁

张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管理理念关系到其整个的发展水平。对此,本文系统的对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回顾,其次从理论、实践及必要性等多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树立起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理性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在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高等教育管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各国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学生来源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高等教育都在向着多样化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多样性和灵活性在高等教育的管理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各国都立足于本国国情,不断的进行交流并融合,自身独特的管理特色和体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以形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统一的计划体制下发展高等教育.在这样的体制背景下,学校的主动权很少,权力由政府掌控,高校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了政府的附属机构.这种情况自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被称为“条块分割”的格局.当时我国正处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矛盾愈发引人注目.而在实行了改革开放之后,对于高校体制的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在推进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以新时期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逐步代替现代理性主义主导下的管理理念的针对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而进行的改革.

一、现代理性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的回省

在西方理性主义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尤其是经过了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在精神界理性主义逐渐成为了最有力的代表,理性主义给现代科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批判了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推崇并提倡推论、理性和科学,还包括之后衍生出来的科学主义,由于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管理科学的“科学”与“效率”的烙印尤为凸显.这是一种建立在“人是理性的、经济的”假设上的管理理论,已经逐步的渗入到了包括高等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当前,我们需要深入的从多个方面对以现代理性主义为主导的高等教育管理进行回省。

(一)回省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高等教育的组织精神、基本理论和管理哲学。

这是一种观念力量,看不见也摸不着,并且是隐藏在各种高校文化现象和规范准则背后的,在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中占据着核心的重要地位,是其实质所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人”和“工作组织”这两个与人及组织相关的基本假设.在“经济人”假设看来,与其他组织成员无异,高校组织成员也是以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是理性的,因此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就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方式.而在“工作组织”假设看来,高校组织是正式的组织,是以高校目标为依据而设计的,而为了能够达到最高效率,唯一的保证就是正式组织.韦伯科层组织结构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假设基础上的,其在现代高校组织设计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科层组织会产生的正效应是关系的理性化、管理的专业化、行为的制度化及工作的协务化在行政效率的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负效应,主要的表现就是枯燥、单调、公式化、僵化的科层管理,这种情况下会引起行政管理人员厌倦工作的情绪,士气不振,而上下级甚至同级之间感情交流匮乏,缺乏理解,职员也会担心自身的前途发展等。

(二)回省高等教育在理性主义主导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经过长期的研究,莫里斯·卢埃森·库克发现,与众所周知的工业中的低劣情况相比,教育中的管理更差.在教育界,库克的研究曾引发高度的关注,它作为依据促进了之后高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建立.在学校管理中提倡运用泰罗效率主义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富兰克林·鲍比特和新泽西州牛顿市督学费兰克·斯波尔就成本、教学、标准化及行政的效率等诸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对高校的行政管理规章、教学及行为规范进行制定,获得了很好的收效.这些工作都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但是它们也具有双面性,既有利于促进后来高等教育管理中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建立,也存在一些至今无法克服的负面影响.

(三)回省高等教育管理在理性主义主导下的工作方式、形象及环境。

在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情况下,长期以来高校管理一直处于命令高度统一,劳动分工明确,权利等级森严,控制幅度有限,作业制度严格,物质刺激强度高,从属关系较硬,并且管理过程过分要求正规化的情况.而且将工作作为中心、独断型的管理方式更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青睐,也就使得系统取向的管理行为方式在高等教育组织系统中被采用.的确,在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将效率作为核心,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然而,其不足之处就是在它的观念中人性被片面化了,这在人类道德和情感方面造成了真空的现象,“价值失落”和“无意义世界”逐渐形成.[3]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愈演愈烈,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正是响应时代发展需求的.

二、新时期对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追求

改革开放30对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已步入了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例如,曾经政治是人们谈论的焦点,而现在则更关注经济,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以前我们实行计划经济,而现在我国正不断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社会正在全面的由传统社会发展为现代社会,变保守为开放.而正是受到全方位转变的影响,人们既有兴奋的价值观念取向,同时又处于迷茫之中.在对现代理性主义的管理理念进行回省的同时,高等教育正在追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对高等教育追求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必要性的分析。

首先,我国发展高等教育是由我国人口、经济发展及资源分配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据统计,我国的在业人员中,初中甚至更低的教育程度的占到了82%,高中及以上占18%,而仅有4·7%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些与经济合作组织(OECD)中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逐步由内涵式代替外延式,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引发低层次劳动力大量过剩,而又相对缺乏高层劳动力的问题.这就会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为了使这一阻碍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就要求高等教育的职能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增强对于高等教育的管理.

其次,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而言,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得以加强.自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之后,校、院、系三级已经代替了原来的校、系两级成为了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目前,校、院、系三级式的管理体制在我国高校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一种信息下达十分便利的管理形式,给学校带来很多利处,但是在信息的上达和反馈方面还存在不足.因为,学生与学校通过“学生—系—学院—学校”的渠道进行交流,中间会隔着两层,而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都会因渠道层次的增多而更加难以保证.

再次,着眼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应得到强化.具体可从下面几点着眼:(1)高等教育管理特殊的目标.力求对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并且对人才的质量进行提高,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它不单单是不能将对利润的追求作为目标,也不能单纯的对经济效益进行追求.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时需有机的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统一.(2)高等教育特殊的要素要素。高校管理对象分为两类,一是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群体,另一类是占据主体地位的学生.前者是一种知识群体,其主要标志是掌握专门知识,对他们进行管理要与其特殊的心理活动和以个人脑力劳动为主的集体性活动的特征相符合;后者则是已经具备中等教育基础的青年,其身心发展阶段具有其特殊性,对他们的管理要与这一点相符合.(3)高等教育特殊的管理活动。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对于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是其主导性活动,学术水平及应用价值的高低是在质量上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各类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所提供的各种科技成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因此,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本质功能便能通过学术目标体现出来.这就为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要求,其主导目标必须是学术,也决定了其管理理念不可单纯的追求理性主义管理,还需要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资源、功能的特殊性等,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对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在对西方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管理文化中的科学成分进行借鉴的基础上,以东方人本主义的和谐观念和集体价值观为主流形成了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它推崇以人为本,是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一种管理理论构建.以下是其理论核心的几点主要的表现:(1)主题为追求和谐.其中既包含了所有组织成员自我内心的和谐,存在于组织成员之间的和谐,也包含高校之间的和谐,甚至于高校组织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和谐.(2)理论支点是“观念人”和“生活组织”两种假设.“观念人”假设指出对于生活(物质)上和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及不断得以实现的欲望是高校组织成员确实存在的,但与之相比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念及理想更为重要。“生活组织”假设则指出,作为一个实体的高校组织具有生活和工作两重性.高校不仅是成员的工作场所,是成员理想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地方,同时它还是以个生活场所,成员在此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感情,获得享受.(3)对理性主义管理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行借鉴。虽然,采用理性主义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但实际上,在现代高校管理中理性主义所推崇的科学管理仍是必要的有效管理方法.人类精神永远离不开技术与价值、感情与理性两个方面.我们应公平的对待这两者,尽力实现二者的平衡.在未来,平衡协调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和精神文化生活得以丰富发展的必要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性主义精神是被永远提倡的。

在对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对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该理论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对人的中心地位进行重新的确立,坚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动力开展学校的所有管理活动。

首先,就管理者而言,高校领导要作为表率,树立起生命关怀的理念。密歇根大学伦西斯·利克特的组织管理理论认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是自变量,而其他成员的思想行为是干预变量,受到自变量的直接影响,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干预变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二者变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引发学校发展的变化。因此,学校领导的人文情怀当是针对高校管理进行人本化改革的开端。

其次,就管理内容而言,对于人的管理要做到尊重生命,管理其他要素则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最高,最活跃的资源是人,高校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在对人进行管理时,第一要对人的主体性做到肯定,对人的生命价值进行维护,对人的基本权利做到切实的尊重,从完全意义的角度去每一个成员;第二要将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定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谋求,要对“学校人”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做到深入了解,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第三要对合理安排高校成员的工作,做好分工合作,使得高校各种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四要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合,在对高校成员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行激发的过程中,应科学的进行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成就激励和评价激励等多种方式,使“学校人”的生命潜能得到深入挖掘;第五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要力求做到人性化,以使“学校人”人性得到切实的丰富,并不断完善.

再次,着眼于管理方式,要大力提倡并实行参与式高校管理.参与式管理就是调动学校全体投身高校管理.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能有效的对所有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激发,是尊重“学校人”主体地位的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在该管理方式实施初期,可以采用将自下而上的反馈管理机制引入到传统的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中的控制型参与管理,建立其一个正式的渠道以利于“学校人”的反馈。授权型参与管理是在“学校人”民主参与觉悟和能力得以提高的情况下采用的,这种情况下“学校人”能够得到部分决策权,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灵活地处理,并促进其自主决策习惯的养成。.最后是自住型参与管理,也是参与式管理的高级阶段,“学校人”的决策权更大,甚至可以将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体系打破,使松散的动态结构得以建立,推行团队型参与管理.

总而言之,坚持以人为本,是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及本质特征相符的,在发展中秋,人不单单是第一主角,也是终极目标。以人为本,认为人既是发展的逻辑起点又是终极目标,将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及作用进行了重点突出突出,发展是人的发展,发展以人为目的,发展的动力是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即是把人定位为大学发展的中心,服务和促进人的发展是大学一切工作开展的中心。

G647

A

1671-864X(2016)08-0167-02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理念学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学校推介
理性主义视角下的庭审中心之辨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