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8-15 00:46甘锦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甘锦琛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01)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

从当前时期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创业时代。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另外国务院设立了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支持创业,从政府高层的鼓励到实际支持政策的落地,都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青年人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非常支持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既有着自身一定的优势,也存在较多不足,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1.1 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

第一方面是精神层面,创新创业代表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第二方面是实质层面,创新创业代表一种发掘机会,组织资源建立新公司,进而提供市场新的价值。整个过程往往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不仅仅包括物质、技术手段、方法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改革,新型物质材料的开发等等,更多的是包括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商业手段,新的理念、管理意识等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从国家层面来说,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国务院这一《意见》的印发,无疑是给广大有创业梦想的在校大学生吹来了一阵春风。与此同时,在该《意见》的指导下,地方政府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纷纷制订了大量的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可以说目前大学生创业无论是在政府税收政策、财政资金补贴还是在物业租赁、人资资源社会保险等方面,均有着较多的优惠。

2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现状

由于高校多年来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一些大学生选择自寻出路,打拼自己的事业。就业问题使很多大学生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在赚取外快的同时,也可以积累部分社会经验。不少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其中在校大学生亦不在少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提升自身能力、积累商业经验。

准入门槛低,如今互联网方便快捷,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一家网店,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启动资金,创业成本低、交易便捷等内在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网上商店的经营者。而开网店又不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比较适合一些高职大学生的状况。

发展难度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者,由于自身创业项目专业水平较低,多是模仿和复制一些其他现有的商业模式,缺乏自身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创业学生,要真正赢得资金支持、获取发展的难度仍然很大。

2.2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创业项目层次不高,难以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项目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无论是其提供的服务还是产品,均没有独特的特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同业者,也不能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后期的发展一般困难较大。

2.2.2 资金供应不能够持续

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往往是凭借几个同学的自筹资金开始的,在其创业项目孵化阶段,初始资金基本上被消耗完,而在这种情况下,其项目还没有得到风险资本和市场的认可,后续资金投入供应不上,往往成为阻碍创业项目成长的主要原因。

2.2.3 优秀的创业管理人才缺乏

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人才,自身在专业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同市场上的同行,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在创业初期,很难引进高水平的创业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创业项目的商业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制定。

3 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3.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创业学生要予以合理适当支持

创新创业需要让学生自动和多元的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担忧是,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去创新或者创业,那他的大学教育可能不能很好地完成,毕竟人的时间会有排挤效应。基于这样考虑,所以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学生提出创新构想,可以暂时休学,如果成功了就一路走下去,如果失败了要允许学生再次回到学校。创业创新本是一项复杂艰难的挑战,对于那些创业的学生来说,不能再按照普通的学生进行管理,要在课程学习、年级考试和毕业等方面,采取一些适当宽松和更加人性化的措施。

3.2要积极搭建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基础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要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一,要不断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第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3.3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创新理念

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却并非创业,举例来说,目前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却也成为一种时尚,酷炫,仿佛不去创业就是OUT了。而且大学生创业选择的项目部分属于异想天开型的,部分属于复制型的,而现实更需要创新型、技术型的项目。仅怀着一腔热血,就幻想着自己只要去创业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而对创业的概念,对行业隐形的壁垒和门槛却知之甚少。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伊始的真实写照。一个数字则证明着这场创业大潮的“惨烈”。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一年的存活率只有4.6%,而成功率则更低。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并不为过。因此,大学在学生培养上,应该注重基础研究的创新,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其次,要多引导学生去服务社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知识、应用、人才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为国家长远发展形成创新链,这也是社会各界需要探索的。大学生在校创业,不是每个大学生在上学时都一定要创业,但是要有创业的理念,在有机会、感觉自己有创新条件的时候再去做,当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教育没有创新创业的概念,那么就算机会来了,也抓不住。所以说,还是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合适的创业创新理念,在其创业过程中,不可偏离了本质的目的,也不能在没有具备条件和现实基础上,盲目跟风。创业需打破好高骛远的作派,坚持从点滴的细节踏实做起。

3.4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要坚持制度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政府要鼓励支持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请设立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允许将知识产权等无形科技成果按不高于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允许和鼓励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不高于6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各地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加快科研机构合并重组,优化整合化工循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资源,支持科研机构挂靠企业集团。实施创新型教育培育计划,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活力。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鼓励企业购买高职院校的创新成果。

3.5 优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机会

在空间上进一步拓展。要鼓励高校在校园内进一步拓展创业空间,降低创业成本,提供创业机会。第一,要有效整合各类扶持政策,进一步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要盘活财政资金的存量,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要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推动不同层面的创业工作。第二,要加强税务管理、专利申请、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性培训。第三,争取全社会对创新创业者的支持和扶持。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吸引社会各类资源参与创业,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扶持他们。要促进本地民营企业转变观念,通过成立投资者联盟,组织投资基金,积极与各类创新创业者联盟紧密联系,加强对接,努力集聚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创新创业者行稳致远。

3.6 开拓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域,创业教育关口要提前

对于“互联网+”浪潮下创业集中于移动互联、电子商务领域的现象,互联网创业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创业大学生可尝试实体经济领域,实体经济中同样存在许多机会。创业导师正好搭建这个平台,如果全中国的老板都有这种想法的话,他就能跟最有创业想法、最具有移动互联网精神的人一下子走到一起。对于企业家而言,热衷于新领域的投资,和投入大量精力言传身教地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都是值得的,前者是企业保持活力布局未来的关键,而后者不但可以在各种项目的实盘操作中与学生们共同成长,更是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鼓励大学生创业,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甚至从高中、初中开始,将关口提前,从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做起。

4 结束语

当前时期,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也是社会经济今后改革的趋向,也是发展的希望所在。大学生创业在国内不少地方和许多高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成功案例,在这种形势下要继续创造出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支创业队伍中来。不过,多数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创阶段,要进一步在需求的细分市场做精做强。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尽可能地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和成本,通过系统的政策引导支持,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创意和资本结合的桥梁,使创意能够成为产品,进而形成产业和品牌,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1]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任永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

[2] 刘影.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3] 许莹.大学生创业胜任素质模型实证研究——以江苏地区高校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5-03-02.

[4] 吕香菊,万曦伟.以实践活动点燃创业激情,用市场要素连接“教室”“工厂”[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

[5] 王丽花.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7).

[6] 饶静.高职院校财经类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