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社区党建工作研究

2016-08-15 00:46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流动党组织

雷 航

(岳麓区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0)

当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结构、政治格局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发生深刻变化,多元化的社会主体更加活跃、多样化的社会利益诉求更加激烈,社会关系调整也愈加复杂。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新变化,如何加强与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

1 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党建主要是指城市社区党建。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农村和城市的人口和党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区党建的范围也逐渐有了更广的外延,按照地域属性原则可以分为城市社区党建、过渡性社区党建即城郊社区党建、农村社区党建三大类。本文所要探讨的社区党建问题就是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的。

1.1 城市社区党建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党员的管理难度大。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迅猛增加,2014年底全国流动人口2.53亿人,绝大部分是由农村流向城市,这些人主要归属于城市社区来管理。一部分是来自农村、来自破产企业的中共党员、干部,这些人也顺势成为了流动党员。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强,流入和流出往往带着随机性,往往缺乏有效的接转手续。再加上流动党员融入对所在社区的程度不同,对社区的归属感参差不齐,使得流动党员中形成了不少不到属地党组织报到的“口袋党员”和未转移组织关系的所谓的“自报党员”。脱离了原有的组织的“口袋党员”,并未联系所处的社区党组织,从而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于“自报党员”,他们没有党员关系介绍信,所在街(镇)党工委即使将其归入辖区内的某一党支部,党支部对其的管理也难以规范。与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相对应的是“难召集、难集中、难组织、难同步”导致的组织活动的难以开展。其次共建不畅。这表现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建的互动不够。一些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建立的关系多流于形式。此外,过去党建工作在单位上,并由此可以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但是现在城市社区中出现的大量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由“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组成的“两新组织”都是党的基层组织,都扎根于同一社区,户籍党员、流动党员也都是党的细胞,某种程度上讲,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这两类基层党组织关系虽然平行,但分属不同的管理线,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在实际工作中,“条”与“块”的关系问题是街(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遇到的最难以理清的问题,造成党建地区资源整合的难度,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联动效应难以形成。

1.2 城郊社区党建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道路主要是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农村新社区三种模式。这三种城镇化模式使城市的周边地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改居社区、农业示范园区、工业园区、集镇社区以及新建乔迁社区等各类新型社区。这些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与城市的党组织相比,它需要具有助进经济发展、引领群众致富的功能;与农村党组织相比,它需要强化社会治理、增强服务。同时城郊建设项目多,拆迁任务重,征地拆迁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集体上访乃至爆发群体性事件。另外城郊居民变为城市市民后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问题解决起来也十分繁重。城郊的社区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就充当了社区居民与政府博弈的“调停人、中间人”角色。要当好调停人,要求城郊社区党组织既要维护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又要有效回应社区居民的利益表达和诉求,要努力实现二者的合理并轨、有机统一,使得需要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也使得城郊党建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1.3 农村社区党建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人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用地的面积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和工业用地,而土地收益留给农村社区的比例有限,工业的反哺效应没有形成,使得农村的土地红利正在减少。另外城市的不断扩展,用工需求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优质青壮年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留在农村继续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多是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农村的常住人口变少,农村社区党员年龄老化现象决定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保持先进性有其局限性,进而导致党组织对普通群众的吸引力不足,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不强,党支部新鲜血液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党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另外,局限于农村社区的人和物质资源,社区党组织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

2 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党建的几点思考

第一,发挥凝聚效应,积极管理流动党员。

城镇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的城镇化,人口的流动,由此带来的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已成为城市社区党建不可避免的题。要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问题,必须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整合功能、凝聚效应。首先要整合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的力量,准确掌握社区流动党员的人数、职业、家庭住址地等基本信息,并且根据掌握的基本情况分析在流动党员的主要群体特征。根据不同社区流动党员的主题特征开展相应的活动,如流动党员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党员社区可以开展文化沙龙活动,社区餐饮行业的流动党员较多的,可以请餐饮行业的专家进行专业技能讲座,以此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其次,简化流动党员身份认定流程,可以不硬性要求正式转移组织关系,只要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出具了其党员身份的证明,社区党组织即可确定其党员身份,让其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使之不再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家”可归。再次,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系,积极整合驻社区属地范围之内的基层党组织力量,推行网格化管理,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推进流动党员进网格,网格党员进楼栋,以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共享、和谐稳定。

第二,突出服务导向,主动对接群众需求。

推进社区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社区组织必须更新服务理念,创新强化服务功能,实现从党组织满意为主向党员、群众满意为主的转变,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要转变工作观念,改变按部就班、上传下达的工作作风,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就城市化的具体情况而言,社区党组织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树立主动靠前领导的意思,树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念,把各项工作想在前面,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各项措施落实在前面,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通过大量细致扎实的主动作为为城市化的有序推进保驾护航;要转变大包大揽的工作作

风,树立群众主体性地位意识。城镇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普遍高涨,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的干部要适应城镇化带来的新变化,摒弃过去大包大揽的惯性思维与做法,实现由“全能型”向“服务性”、由“封闭型”向“公开型”的转变,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诉求,关心群众的疾苦,充分尊重群众在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群众的安居、生活、就业、医保、教育等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党员教育培训。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党组织运转的财政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增强农村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一些远郊的农村自身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集体经济积累薄弱,下拨的财政资源少,基层党组织想干事办事面临资金问题,导致干部难当,工作难搞。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也有利于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要加强农村社区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领导队伍班子对社区党建工作来说至关重要。领导班子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党组织的凝聚力的大小,决定着党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干群关系的和谐。要培养一批熟悉群众、熟悉社区的干部,充实社农村区党组织队伍。要结合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制度,选聘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去实地锻炼、挂职,培养专职村干部。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努力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再次,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老龄化问题严重、党员流出多的特点,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在教育方面分层进行,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对留守党员加强重点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教育,突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的培训,帮助其掌握几种致富本领,引导党员在农村事务上带好头,支持配合党支部开展工作;对老党员的教育,要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以新政策、新形势为主,适应时代的发展,力求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对流动党员的教育,要充分抓住他们返乡机会,集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

[1] [德]托马斯·海贝勒,君特·舒耕德.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M].张文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 于斌.试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服务型”特征[J].传承,2014,(9):68.

[3] 张书林.城镇化视阈下的社区党建转型探析[J].观察与思考,2015,(5):11.

猜你喜欢
城镇化流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