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准脉是关键

2016-08-15 05:01谭立志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挫折信任困境

谭立志

正确对待学困生的心理挫折。学困生究竟“困”在哪里?据笔者观察,大多数学困生主要是“困”在面对挫折不能自控而产生的压力和自卑心理。这些挫折有可能来源于学习上碰到的障碍,也可能起因于生活中遭遇的困境。愿望不能实现,或者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形成心理挫折。

学困生遭遇挫折后,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首先,要深入了解受挫原因,再适时、适宜给予正面引导。例如,个性倔强的学困生受到挫折后,往往不服气,偏执地要坚持干下去,那就要肯定他的努力,同时,指导他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意志薄弱的学困生受了挫折,士气低落,萎靡不振,就要鼓励其积极进取,帮助调整心态,促使重整旗鼓。好胜心强的学困生受了挫折,内心痛苦,不能自抑,则要疏导安慰,助其打开心结,切忌埋怨、斥责等火上加油的做法,使其尽快走出困境。

善于抚慰学困生的自尊心。自尊心,人皆有之。无论哪类气质、性格的学困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做错了事,或出现过失行为,都会表现出矛盾心理,或是怕人家嘲笑、讽刺,没有进取的勇气,失去自信心;或是怕人家看不起自己,产生自卑感,得过且过;或是期盼得到师长、同学的理解、信任,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针对学困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特别是要善于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当学困生受到挫折,行为异常时,主动亲近、关心,以理解、信任的态度加以引导;当学困生内心世界处于矛盾状态时,不能不分场合、不分轻重地去刺激,而要耐心开导;当学习成绩出现滑坡时,不能以奚落、嘲讽去对待,而应当冷静地帮助查找原因,给予鼓励。总之,在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中,我们切莫损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而应像保护破土嫩芽一样去呵护、抚慰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人格,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转化的必要条件。

帮助学困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要转化学困生,首先就要考虑和安排好他们应有且合理的位置。学困生大多羞涩、孤僻、性格内向,学习上有了困难,既不敢去请教老师,也不愿去问同学。对此,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倾注更多的关注和爱心。诸如,课堂上给予其发言机会,集体活动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类技能训练让其亲手操作,学科竞赛让其大胆参与,学习遇到困难,不妨给他们开个“小灶”。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兴趣,开发智力。对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不要吝惜赞美,多加表扬和肯定,使其更多地品尝成功的喜悦。总之,班主任老师要成为学困生的良师益友,主动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猜你喜欢
挫折信任困境
挫折使我更坚强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