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路径选择

2016-08-15 12:34袁桑桑徐远火
求知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职业化

袁桑桑 徐远火

摘 要:大学承担了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校长职业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阐述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入手,分析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必要性,探究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学校长;职业化;路径

一、引言

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什比曾说:“每个大学能否健康发展,就在于校内由哪些人主持。”[1]美国教育家博顿也说过:“如果大学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群体,那么有效的管理便是根本。”[2]由此可见,大学校长与大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大学校长职业化问题,在保证大学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谓大学校长职业化?清华大学校长职业化培训中心主任王继华教授是最早对大学校长职业化概念进行界定的人,他认为,校长职业化就是要把不介入市场的“官本位”的职务校长,化为能够介入市场经营教育产业的职业校长。[3]

吉林省教科院刘新才教授认为,职业化大学校长是指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在高等教育行业内实行市场行为的选聘、管理机制,有任职资格的专门人才受聘于市场,对高校进行管理、经营的制度下所产生的大学校长。[4]

上海交大赵文华博士等认为,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指将校长作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职务,其核心是校长的专业化。[5]

综合众多界定,本文认为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校长以一种独立职业存在,而不是一种职务,把校长的行政权力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换,同时拥有教育文化力、生产力、经营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核心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

二、大学的职能赋予大学校长的责任担当

我国的高等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要把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始终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正是因为这四项基本职能,所以要求大学校长必须职业化。

1.人才培养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也不够。

根据当前形势和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水平的提高,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科学研究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组织,同时也是开展学术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的重要部门。各高校要通过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水平和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大学教育。

以高效科研机构联盟企业为发展形式,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杰出人才,发现和发明能够深刻影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科学研究则成为大学责无旁贷的天职,是新时代赋予他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3.社会服务

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反对法西斯主义,很多国家加大了对大学资源的投入,使大学职能能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前线。

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认为,大学的主要功能不仅仅在于教学和研究,已扩展到服务这一层面上。为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学必须以各种方式对自身进行功能调整。

随着社会、国家和国际上各种竞争的加剧,知识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作为知识的积淀、生产、传播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它必须为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大学也将谋得一个更加合适自身发展的环境,因此大学的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全面支撑。

大学应明确自身办学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为所在地区经济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4.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温家宝同志在同济大学演讲中提到大学要仰望星空,有些事务看起来跟现实社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恰恰是这些事务为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就需要具备新的思维方式,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使命与发展路径,审慎地反思和总结我们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逐步形成适应教育创新及大学管理创新需要的管理观念,能尽快实现创新和高效益的大学管理目标。

大学是我国悠久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和学术创新,并要不时地对社会发展形态、文化和知识体系做出反省和批判。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发展和变革之中,期间出现的问题需要有人来研究和批判,否则就放弃了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尽的责任。

三、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必要性

没有职业化,专业化就无从谈起,职业化是专业化的根本动力,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基本特征。

大学这一组织从诞生以来长期以自我管理为主导,校长通常由政府任命或教师同行根据资历确立。

随着市场经济导向以及内外部教育环境而变化,传统的大学校长管理体制已基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大学必须以新的领导和组织方式来保证其发展。因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形势,大学校长也就成为复杂的职业类型,同时对大学的组织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承担应有的责任和完成大学的使命,大学校长职业化应运而生,加快大学校长职业化进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大学是一个巨型组织

随着高等教育功能以及大学职能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学在规模上不断扩张,学校面积越来越大,专业设置越来越广,师生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大学不得不成为一个巨型组织,在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上也相地底出现了一些变化,使其既区别于其他组织而又不同于以前的大学。

因此,专业化的管理和组织形式在大学校长职业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一个巨型组织要求大学校长要有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以专业化的眼光和手段把握大学的发展途径和方向。

2.大学管理的复杂性

克拉克·克尔曾说:“无论在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已成为大学的一个更为显著的特征,这是普遍规律。由于机构变大了,所以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职能变得更为程式化和更为独立出来了;由于机构变得更为复杂,行政管理的作用在使大学整体化方面变得更加重要了;由于学校同过去的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行政管理就承受了这些关系所带来的负担。”[6]

大学组织受外界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意识等等的影响较深。正是这些环境的复杂性才需要校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保证大学的各类功能正常逆转,以至于“兼职”校长根本不能适应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校长需要不断地参加职业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开阔眼界,以保持管理的先进性,这便对大学校长的职业化、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大学管理的专业化

大学是研究学问、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发展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场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

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教学、人才质量、科研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等方面。在高校扩招和提升高校发展水平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管理专业化建设,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学习,以及把握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极其重要。

4.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知名学者眭依凡认为,“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即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

如今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涉及诸多问题,比如转变政府职能、 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健全大学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制定大学规章制度等都与校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所成功的大学离不开大学制度,但在同样的制度下,一所大学的辉煌与衰落在某种意义上是校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

因此,校长的职业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大学校长的职业化的实现,职业化的大学校长同时也可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校长职业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

四、大学校长职业化实现路径分析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定了高等学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从中可以分析得到以下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实现路径。

1.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我国高等学校实行与我国国情相联系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是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同时又是从几十年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中得出来的科学理论。在大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建立健全和实施这些具体的管理制度,规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理顺各种管理关系,依据规章,按照程序,科学管理并有效运行。党委领导其实就是一种集体领导,是集中党委全体成员智慧的领导。党委实行集体领导的基本制度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常运行并产生作用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而党的委员会对党员大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具有一定的规模、党员人数较多的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可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主持党委经常工作,主要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事项做出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推荐、提名、决定任免干部。此类制度的出台,能加速校长的职业化进程并提出新的路径和制度保障。

2.大学校长不承担科研任务,专注学校的管理

2014年2月19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学校领导干部要树立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意识,正确处理个人的学术工作与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关系,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减少个人的社会兼职和学术活动,与学校发展无关的社会活动不能在工作时间内进行。

领导干部社会兼职、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等情况要在校内公示,并在年度考核中报告。校长作为高校的掌舵者,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高校管理工作之中,明确把“能够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校长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强化管理监督,提出大学校长要“减少社会兼职和学术活动,在工作时间不能从事个人学术活动和与学校发展无关的社会活动”等一系列强化职业意识的制度措施。

3.健全选拔机制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对校长的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认定。

例如澳大利亚校长中心(简称 APC),其主要使命是对校长的专业素质给以界定、承认和提升。通过聘请来自不同学校和部门的人员来对校长职业资格评议和审定,由此保证了校长评定工作的公开和公平。

哈佛大学在对校长资格进行认定时,积极征求教职工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由哈佛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参加的会议,再由校长选拔委员会综合各类意见,以此做出校长资格的认定,从而确定最终校长候选名单。

目前我国的校长资格认定模式是建立在委任制基础上的封闭模式,而这种模式缺乏了一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

同时我国大学校长是政府委任制,存在选拔官僚化趋势加剧、选拔视野过于狭窄,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官帽子”而不履行实际义务,用形式选拔取代内涵式选拔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制订科学的大学校长资格标准和资格修正制度,从而建立起开放的大学校长资格认定机制。

聘任的出现必然涉及选拔机制的出台,完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首先,要确立兼顾与时俱进和大学实际的选拔理念。其次,要设立专门性选拔机构,明确选拔机构责任和义务。最后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和程序。

与此同时,在大学校长的选拔考核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打破门第观念和论资排辈的思想,抱着开放的心态接受有能力的社会人员来竞聘,聘用凭借实力进入的校长、有做事能力的校长和有担当力的校长,按这样的标准来开展大学校长的聘任工作。

4.建立培训机制

如今大学校长面临时代、角色转换以及社会转型等多重挑战,大学校长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构建职业、系统的大学校长培训机制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培训中大范围的政治素质和教育改革培训已经制度化,小范围的短期国际培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大学校长职业培训机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缺乏相应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建立具有针对性、方式多元化、职业性强的大学校长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大学校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或职业的论坛交流。

将现有的一些富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制度化。如由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 “中国大学高级领导研讨班” “清华大学校长职业化培训中心的培训项目”等,要对这些项目不断地加以扩充和丰富,建立专门性培训机制体系。

五、结语

我国大学校长逐步迈向职业化进程,职业资格、职业素质、职业发展等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校长职业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理论工作者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建设完善的政策法规,构建合理的选拔机制。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校长由行政职务向独立职业转化的过程,也是行政权力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过程。在聘用过程中应遵守严密、规范、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强调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等,旨在提高办学效率,实现大学校长自身价值增值和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3]王继华.校长职业化与教育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刘新才.我国当代大学校长职业化的现实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 2007,(11).

[5]赵文华,高 磊,马 玲.论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校长职业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4,(3).

[6](美)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眭依凡.学府之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职业化
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2017版美国大学校长研究》
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不来的理由
大学校长职业化研究述评
加速职业化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