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2016-08-15 15:00康秀萍
求知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过程。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创新思维的品质构成及其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简介:康秀萍,女,河北蔚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双专科,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努力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化学教学要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不是教师的单向活动,而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有利于改变化学课堂教学中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营造自然、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

好奇会使学生产生创造行为,好奇是学生探究心理的推动力,好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激发和催化作用,从而成为学生培养探索、创造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身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萌发的时候。在人类发展史上,正是因为有些人对某些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心,才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创造。可见,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根源。比如在讲到“盐类水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出酸溶液碱溶液,那么,水溶液的酸碱度是多少呢?也许有的学生会马上说出问题的答案,教师猜到学生心理,不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先观察一个实验。实验过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实验得出的结论竟然与自己以前猜想的大不一样?这些盐溶液为什么会呈不同的酸碱性?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什么是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且敢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后天培养逐渐形成的。我们一是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活动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责任感。

1.萌发动机是创新的前提条件

“好奇感”“责任感”是能够激发人们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也人们能够进行探究创新的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位校长曾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谈到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这就说明,一切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新都是源于人们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正是由于产生了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才萌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想法,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研究,他对索尔维制碱法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改进,最终制造出了红三角牌纯碱,因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创新的重要保证

历史上有许多发明创造失败往往是科学家创新活动中工作不严谨,一时疏忽而造成的。法国化学家巴拉尔最先发现了溴,化学大师李比希闻知后懊悔不已。原来早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就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要求他分析该液体的组成成分。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就轻易断定该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后来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消息时,他立刻觉察到自己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错误的。后来他经过认真分析和重新化验,证实这瓶液体果然是溴。李比希本来是几年前就可以发现溴的,但他在进行这项研究工作时因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轻易下结论,一时疏忽,从而错过了最佳机会。所以,不论做什么事,尤其是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化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大有好处的,可以使其受益终生。教师采用创新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必定会具有创新光辉和人格魅力,这样的创新教学,也必定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文辉.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J].教育信息技术,2004, (10):20-21.

[2]白 玲.高中化学教学之我见[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