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机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献综述

2016-08-17 09:02蔡明云
财会学习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效率监督影响

文/蔡明云

监督机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献综述

文/蔡明云

基于公司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本文从内外部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与整理,并且对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够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解决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内部控制;媒体监督;投资效率

投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与公司筹资与股利分配成三足鼎立之势。离开了投资,企业的自身成长和发展将会成为“无本之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流”。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与投资效率问题既牵动企业自身的小格局发展,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着所处经济环境中的大格局发展。然而,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行为。如何有效地从根源上解决非效率投资,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避免投资推助经济之势愈演愈烈,成为国内学术界与实务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良好的外部监督治理机制和内部监督治理机制可以形成企业良好的屏障,增强企业的自身活力,提高投资经营效率。然而,将两种机制综合来考虑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较少。内部控制通过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信度。最早出台的内部控制法案中规定,其目标之一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由于公司投资战略的合理决策和有效实施是提高其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根本保证,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便成为当前的关注焦点。经济化催化信息化,在这样的信息大环境下,媒体的力量日渐壮大。因为媒体真实、及时地报道与持续地关注,成为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也日渐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的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生相伴: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公司治理机制形成了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制度环境,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发挥作用中起着基础作用;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完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促进内部良性循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忽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紧密的内在联系,仅仅关注其一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是不够的,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公司治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问题早已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往往是殊途不同归。Aggarwal and Samwick(2006),Richardson (2006),Grundy and Li(2010),Billett et al.(2011)和Giroud and Mueller(2011)等得出相似的结论,相对于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公司治理差的公司发生非效率投资的可能性更大。国内学者针对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杨兴全(2010)、俞红海(2010)、张会丽和陆正飞(2012)、方红星、金玉娜(2013)等得出高质量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与以上研究结论相反,刘昌国( 2006) 发现公司治理并不是提高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对提高投资效率作用有限。

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是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组成部分之一。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作为代理方的管理层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公司利益最大化进行投资决策。“帝国构建”会使管理层加大投资规模从而引发过度投资,风险规避意识使管理层为减少自己的责任和降低不良的声誉影响从而导致投资不足,导致企业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张纯、吕伟,2009),面临低投资效率问题(姜付秀等,2009)。国内涉及到内部控制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文献很多,研究结论却存在明显的分歧。李万福等(2010)、李万福、林斌、宋璐(2011)、李月娥和赵凯(2012)、袁晓波(2013)、张利(2013)等都得出相类似的研究结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其非效率投资行为存在反向关系。方红星、金玉娜(2013)首创性地将研究样本划分为两类: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和操作性非效率投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作用显著,在更低层次的操作层面能够显著抑制操作性非效率投资。与其相反的是,于忠泊和田高良(2009)通过应用Basu模型、Jones模型、Richardson模型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上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能有效提高投资效率。

综上所述,无论是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还是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都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也正验证了制度环境与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相生相伴的紧密联系。这种同源性使得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及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荣损与共”的关系,这也是众多研究都得出莫衷一是结论的原因。

二、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化催化信息化与技术化,媒体已成为外界监督公司敏锐的眼睛,媒体治理也成为一种及时而高效的外部公司监督机制。通过声誉机制,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得到广泛的承认(李焰、秦义虎,2011;孔东民等,2013)。但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媒体的公司监督治理功能。DeAngelo et al.(1996)、Coreetal.(2008)、贺建刚(2008)等研究发现媒体对公司治理的功能很有限。

张建勇、葛少静、赵经纬(2014)研究认为媒体要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进行:信息效率观、有效监督观和心理因素观。研究发现随着媒体报道特别是正面报道数量的增多投资者的情绪会随之高涨,引起公司价值的高估与融资约束的缓解;随之会导致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加大对企业的投资水平,从而引发公司过度投资行为,降低投资效率,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有限。程新生等(2015)研究发现了媒体关注对投资效率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媒体关注会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与自信心,公司会更注重资源配置等问题,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媒体报道存在的偏差会降低媒体的可信度与可依赖性,会带来负面效应,降低投资效率。刘时泉(2013)探究了在我国特殊的外部环境下,短期内法律无法发挥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媒体监督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弱化的法律环境,通过显著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来影响公司的整体治理效果。

在广泛接受媒体监督作用的同时,媒体治理也遭受到质疑。媒体要有效地发挥治理作用的出发点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首先应该保证的是传递的是客观公正的信息,准确及时的信息。研究表明许多因素会影响媒体的客观准确性,引起“媒体偏差”。媒体报道偏差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Hayakawa(1940), Gentzkow和Shapiro(2006)认为媒体报道偏差是报道时对内容进行自我选择、有所侧重,报道语气推敲斟酌和选择信息来源的主观性。如果理性的投资者已经感知到媒体报道可能存在偏差,就会降低对媒体监督的信任和依赖,从而会弱化媒体监督效应。

综上所述,对于媒体监督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众学者也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国内的研究思路与国外类似,也是从媒体的声誉机制和监督机制入手的,由于侧重点不同,所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一种是认同声誉机制和监督机制,认为媒体报道影响管理者的声誉水平,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监督媒介(Dyck et al, 2008, Joe et al., 2009),对公司的资源配置产生正面效应,提高投资效率(程新生,2012、刘时泉,2013、Liu B & Mcconnell J.J., 2013)。另一种是媒体偏差的存在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程新生、刘建梅、王子璇,2015),弱化媒体的外部监督作用。

三、未来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结论尚不统一,但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存在的研究不足,应成为学者们后续改进和完善的动力。

(一)应积极拓展放宽研究对象的范围,整合不同治理机制的综合治理效果

(二)目前的研究都只是单纯从公司的内部或者外部监督机制出发,分别研究内部控制或者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综合考虑两方面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文献较少。并且可以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和媒体监督内外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替代互补效应,以期解决当企业某一机制弱化时是否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投资效率。

(三)应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内部控制与媒体监督的度量标准与方法

以往研究不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都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可能与对相关变量的度量与评价尚无权威的标准,使得不同研究者在变量定义选取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有关。

(四)应积极探索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与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与政策的完善不能一蹴而就, 监管部门应注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高内部控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决策有用性。在研究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时一般采用西方国家类似的方法和变量选取,但是我国的法律环境不如西方国家成熟,所以,仅探讨的是法律环境弱化情况下的媒体监督作用,在未来长期内法律环境日益增强,媒体监督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尚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1] Richardson,S.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J]. 2006(11):l59-189.

[2] Jensen,M.C,Meckling,W.H.The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305-360.

[3]方红星,金玉娜.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3(7):63-69.

[4]李焰,秦义虎,张肖飞.企业产权、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J].管理世界,2011(1): 135-144.

[5]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 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45-57.

[6]张纯,吕伟.信息披露、信息中介与企业过度投资[J].会计研究,2009(1): 26-34.

[7]于忠泊,田高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的有用吗——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资源配置效率视角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0):110-118.

[8]程新生,谭有超,刘建梅.非财务信息,外部融资与投资效率——基于外部制度约束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2(007):137-150.

[9]贺建刚,魏明海,刘峰.2008.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10: 141-150.

[10]孔东民,刘莎莎,应千伟.公司行为中的媒体角色:激浊扬清还是推波助澜[J].管理世界,2013(7).

[11]张建勇,葛少静,赵经纬.媒体报道与投资效率[J].会计研究,2014(10).

[12]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1(9): 127-140.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效率监督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跟踪导练(一)2
监督宜“补”不宜“比”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