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类型研究

2016-08-17 10:23余秋霞
传媒 2016年9期
关键词:篇幅报纸农民工

文/赵 胜 余秋霞

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类型研究

文/赵 胜 余秋霞

农民工报道在报纸中的数量甚多。截至目前,在《慧科报纸资料库》中,该类型的报道数量已经超过了50万篇,每逢年关春运和民生政策出台时,此类报道数量便会急剧飙升。本文以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内容、报道主客体、报道篇幅、报道态度、事件与非事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报纸 农民工 报道类型

一、样本和数据

1.类目建构。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初级编码表的基础上,再按照类目划分的标准进行分类,若类目之间出现交叉时,则依照标题和叙述侧重来把握(如表1)。

表1

2.样本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考虑到各类报道之间交叉点较多,为了保证信度和准度,均采用人工录入和返回样本内容比对的方式进行研究。此外,样本中涉及财经类报道,数量不多且属于政策或宣传类,因此没有将之作为单一类别呈现(如表2)。

表2

3.变量说明。一是报刊类型:此类别包括“机关报、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刊”4大类。晚报属于都市报的一种,但抽样中发现晚报的数量很多。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因此将之作为单一类目呈现,有时也将两者合在一起考虑。由于《慧科报纸资料库》把通讯社的新闻报道也纳入其中,抽到此类样本13个。

二是叙述对象:此类别包括“叙述主体、叙述客体、连带提及”3个部分。虽然各类报道都提到了“农民工”,然而多数情况下“农民工”不是叙述主体,有时也不是叙述客体,而是被牵连提及的对象。由此,我们提出了“附带提及”和“牵连提及”的概念。如《某某化妆成为农民工行骗》《年关将至骗子多路人当心》《“李小龙”提醒“打架成本”》等,农民工只是被“冒充”和“警示”的一群人。

三是内容比较:此类别包括“政策/宣传、普法/法规、人物/故事、权益/保障、春运/返乡、讨薪/欠薪、子女/教育、另类/言行、安全/事故、违法/犯罪、务工/就业、文化/生活、公益/关爱、领导讲话、经验文章、其他”15个门类。其中有不少类别有交叉之处,在编码过程中就按照叙述侧重来把握。

四是篇幅情况:此类别包括“200字以下、200~800字、801~1400字、1401~2000字、2001~2600字、2601字以上”6个方面的内容。篇幅在某种程度也能看出事件的重要程度和叙述侧重,因此将之作为一个研究内容加以考量。

五是媒介态度:媒介态度分为“褒(赞扬、正面报道)、中立(客观叙述)、贬(批评、负面报道)”3个部分。《春城晚报》原总编辑刘祖武说:“媒介没有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之说,所谓的‘正面’和‘负面’报道之说是学界强加给我们的。”笔者认为,即使报纸客观公正地罗列事实,其中也包含了媒介自身的态度和观点,哪怕这些都是不明显的。

六是事件与非事件新闻:此类别分为“事件”和“非事件”。事件类新闻是针对一个事情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而开会、公告,或者用一两个由头引出政策的则属于非事件类报道。本文发现,在农民工报道中,非事件新闻占了很大比重。

二、数据分析

1.稿件数量。由数据(如表3)可知:一是党报的报道数量最多;二是由于都市报和晚报版面多、报道类型多,因此两者的报道数量之和明显超过了党报;三是劳动类报纸、法制类报纸、妇女儿童类报纸、教育类报纸、健康类报纸也关注了农民工这一群体,且数量略少于党报和都市报;四是就通讯社的特点而言,此类报道数量较为有限。

表3

2.叙述对象。“农民工”是共性多于个性的一群人,这与新闻本体追求的新异、趣味等有些冲突。带领群众致富的能手、“旭日阳刚”般的歌手、“打工诗人”一样的诗人毕竟是少数现象。“农民工”即便成为报纸的叙述对象,但作为主要叙述对象的比重只占9.35%,经常成为附带叙述的对象占样本总量的88.66%,有时还是受到“池鱼之殃”被牵连的对象(如表4)。

表4

“农民工”是“三农”之中的焦点。各类政策要考虑到这一群体,领导讲话、经验文章也经常提到“农民工”这一群体。甚至爱心公益、就业创业、法制财经、普法宣传、医疗卫生、融入城市等方面也要提及,更不必说春运和返乡了。在这些报道中,政策宣传才是报纸的重点。

“农民工”作为报道的叙述主体的情况不多。以讨薪类报道为例,大多是以政府为主的讨薪活动(在145个样本中,105个样本以政府或政府部门为叙述主体,占72.41%,有12个样本的叙述主体是欠薪的“包工头”或出逃的“项目经理”,占8.28%)。由于“包工头”长期不给工资或出逃、或拖欠,农民工才不得已做出很多“惊人之举”,诸如为讨薪而犯罪打架,为讨薪于黄河岸边拜河神等,发生这些行为后才成为主要叙述对象(占19.31%)。

“农民工”常常以群体标签出现。“农民工”这一称谓在样本中共出现765次,报纸将之作为群体概念共482次,较为关注他们的群体特征。其中,出现“农民工”382次,“外来务工人员”29次,“农民工子女”26次,“民工”7次,“建筑工”21次,“农村人”和“低素质人群”各1次(如图1)。

图1

3.内容比较。“农民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概念。这一群体引发了政府在政策法规、子女入学就医、务工保障、讨薪维权、生产安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与思考。因此,除了关于农民工自身的报道,与他们相关的其他要素的报道数量也很多。这些要素主要包括15个大类(如表5)。

表5

由于数据看上去较为繁复,可以从4个报纸类型入手。

一是机关报:政策/宣传、讨薪/欠薪、普法/法规、春运/返乡、人物/故事(农民工先进典型)、子女/教育、务工/就业、公益/关爱的数量和比重远远多于其他三种报刊,体现了机关报的特点;党报中相关的领导讲话、经验文章数量也多于其他报纸类型。

二是都市报和晚报:两者在数据上差异不大。晚报在安全/事故、人物/故事方面关注更多;都市报在另类/言行、权益/保障、安全/事故的数量和比重多于其他三种报纸,较好地体现了都市报的关注倾向;在农民工文化/生活、政策/宣传、权益/保障、春运/返乡、讨薪/欠薪、子女/教育、安全/事故、违法/犯罪、务工/就业、公益/关爱等方面,两者数量基本持平。

三是专业报:这种类型报纸的数量和比重上均不占优势,但在普法/法规、政策/宣传、权益/保障3个种类的报道数量和比重略多于其他类型的报纸。

4.篇幅情况。样本中,一句话新闻或图片新闻的数量是55篇,也就是200字以下的新闻;801~1400字和1401~2000字的样本占据大多数(在编码时均按照Word文档中的字数统计为依据);而2001~2600字和2601字以上的样本数量不多,只有72篇(图2)。

图2

一般而言,重要且复杂的内容才需要更多的字数和篇幅来描述。由表可知,此类报道201~800字的样本数量为412个,801~1400字篇幅的样本数量是157个,这两部分之和占80%。因此,201~800字的篇幅范围是此类报道的主流。这个篇幅范围内,体裁一般是消息或新闻特写,当然也可能是简短的人物通讯。1401~2600字及2601字以上的篇幅大多属于长篇人物通讯、理论文章、深度报道等类型。

5.报道态度。以报纸本身的写作特点来看,大多数新闻报道都属于客观中立报道。然后,“态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编码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5个标准:找形容词、找副词、找语气词、找成语、找引号。

找到这5个标准,态度要么“褒”要么“贬”,找不到这5类标准即归结为“中立”。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一句话新闻,出现了“喜迎”“欢天喜地”一类的词语或成语,由于这确是当时人们的真实写照,因此也将之归为属于客观中立报道(如图3)。

图3

由图3可知:态度为“褒扬”的报道,积极宣传和报道正面事件和人物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数量为247篇;客观中立报道数量为447篇,是此类报道的主流;态度为“贬”的样本数量不多,数量为49篇。

态度为“贬”的报道虽然数量不多,但辨识度却很高。如2001年1月《金陵晚报》报道的《假米贩玩“空手道”》,引号不乏戏谑之情;2007年7月的《中国文化报》报道的《京城“纸馅包子”假新闻出笼前后》,一个“假”字态度尽显;2010年10月《甘肃经济日报》报道的《农民工杀鸡拜河神求帮讨薪》,农民工此举被报纸称之为“可笑行为”,贬斥态度很明显。

6.事件与非事件。在整个样本中,事件与非事件的样本数量基本持平,这属于此类报道的一个特殊现象。也就是说,政策宣传类报道或以“农民工”为引子的报道就占据半壁江山,一旦涉及民生和政策、城镇化等方面,几乎都要提到“农民工”这一群体(如表6)。

人物类报道数量不多,占样本总量的9.34%。此类报道多以正面宣传为主,特点是数量不多,一般篇幅较长。如2008年8月《昭通日报》报道的《风雨人生多壮志——记打工办学的残疾农民钟盛斌》,2009年9月《台州晚报》报道的《“打工诗人”李明亮昨签约省作协在浙江省尚属首次》,2014年2月《广西日报》报道的《务工,用双手开创“出彩人生”——近距离探访广西农民工(上下篇)》,等等。

表6

三、结语

关于农民工报道和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目前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学界,他们对农民工的研究存在诸多问。如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也有这样的报道倾向:在政策宣传中关注“农民工”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要素,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工”只是报纸附带提及的叙述对象,真正以“农民工”为叙述对象的情况却不多见。笔者认为消除媒介对农民工片面主观的带有成见的报道,利用媒介引导市民对“农民工”城市文化身份的认同,为这个特殊的群体与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现实依据。而不是这一群体出现反常突出的情况时,才会吸引报纸关注并成为主要叙述对象,成为报纸的“新闻点”和“关注点”。

作者赵胜系云南大学新闻学院201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余秋霞系云南镇雄县新闻中心记者

[1]彭增军.媒介内容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徐艳.社会公正视域下的农民工报道传播模式变革[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3]赵敏.农民工形象的传播学研究——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为例[D].北京师范大学,2005.

[4]雷涛.媒介农民工报道内容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5]李庆锋.《重庆晨报》农民工报道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篇幅报纸农民工
Britain's“Shark House”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