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作玉米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08-18 07:17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飞虱斑病轮作

曹 艳

(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221300)



蒜作玉米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

曹艳

(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221300)

分析了赵墩镇蒜套玉米与大蒜—玉米轮作两种蒜作玉米种植模式的生产特点及经济效益,并总结了两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的配套栽培措施。

大蒜;玉米;套种;轮作;经济效益;栽培技术

邳州市是全国白蒜主产区之一,赵墩镇作为邳州白蒜主产镇,常年大蒜种植面积4000 hm2左右。玉米作为赵墩镇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蒜作玉米为该镇玉米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蒜作玉米种植模式包括大蒜套种玉米(简称蒜套玉米)和大蒜—玉米轮作。2015年全镇蒜作玉米面积1300 hm2,占全镇玉米种植面积的90%。

1 蒜套玉米种植模式

1.1生产现状

2003年赵墩镇夏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玉米生产损失严重。为避开灰飞虱的为害高峰,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自2004年开始,赵墩镇农技人员和当地农民尝试提早玉米播期,即在4月中旬在大蒜田中套种玉米,避开灰飞虱的为害高峰,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明显减轻,且玉米产量相对较高,玉米品质也得到改善。经过随后几年的摸索,大蒜套种玉米栽培技术逐渐完善,在赵墩镇大面积推广应用,2015年全镇蒜套玉米种植面积1200 hm2,占蒜作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5%。

1.2生产特点

1.2.1产量高因栽培大蒜磷、钾肥用量大,土壤肥力水平高,且玉米套种有薄膜覆盖,利于争全苗、育壮苗。玉米前期生长处于春末夏初,雨水偏少,气温平稳,易形成健壮的幼苗,提高中后期抗倒能力。播种期提早,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可适时晚收,且不影响茬口,易获高产。

1.2.2安全高效避开灰飞虱为害高峰,利于玉米安全生产。因玉米与大蒜套作,玉米播种早、腾茬早、茬口好,利于下茬大蒜适期播种和产量提高。种植环节避开收种用工高峰,能间接降低人工成本,增产增收效果好。

1.2.3不利方面蒜套玉米只能人工播种,成本高、播种质量较差。大蒜玉米共生期相互影响,大蒜收获时,容易损伤玉米幼苗。玉米生长中后期处在夏季,多高温、涝害,影响结实率、穗粒数,且易早衰,导致千粒重下降。

1.3经济效益

通过对近5年蒜套玉米种植调查,在产量、产值、产投比及种植效益方面,总体平均水平均略高于麦茬玉米(表1);如考虑大蒜、小麦季收益,蒜套玉米经济效益高于麦茬玉米。

表1 2011-2015年蒜套玉米与麦茬玉米经济效益比较

注:表中单位面积均按每667 m2计算,下表同。

1.4蒜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4.1选用品种宜选用偏晚熟中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如苏玉29、蠡玉16等。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标一级,且籽粒饱满,发芽率在93%以上。

1.4.2适期套种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共生期20~25 d推算,4月15~20日为玉米适宜套播期。播种过早,易遇低温形成弱苗,甚至死苗,生长迟缓,后期出现空秆;播种过晚易遭受灰飞虱为害,发生玉米粗缩病。采用人工或人工机械点播,按大蒜种植行间距确定行距,一般行距为67~68 cm、穴距25 cm左右,每穴1~2粒种子,不间苗、不定苗,每667 m2种植4200~4500株。

1.4.3苗期管理5月20~25日收获大蒜,残膜带出大田处理,尽量不要伤害玉米幼苗。由于蒜套玉米无法施用底肥,又长时间与大蒜共生,弱小苗易出现缺肥现象。因此,大蒜收获后,应视情况及时补施苗肥或对弱小苗偏施平衡肥,每667 m2施尿素5~7 kg 。大蒜收获1周后,用38%莠去津150 mL加15%硝磺草酮70 g对水30 kg喷施防除杂草。

1.4.4中后期肥水管理按玉米每667 m2施N 18 kg计算,大蒜茬肥料后效为N 8 kg、P2O55 kg、K2O 5 kg,故蒜套玉米施氮量为10 kg,穗肥、苗肥比为9∶1。于喇叭口期施尿素15 kg加复混肥(15-15-15)15 kg作穗肥。

1.4.5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玉米螟、二点委夜蛾、蚜虫、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瘤黑穗病、基(穗)腐病等病虫害。防治玉米螟用40%毒死蜱乳油120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25%脒鲜胺乳液100 mL兑水30 kg喷雾。

1.4.6适时晚收待玉米进入蜡熟末期收获,即玉米叶片变黄,苞叶呈白色、质地松软、发散,籽粒基部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粒型和颜色。

2 玉米与大蒜轮作种植模式

2.1生产现状

大蒜玉米轮作是大蒜产区的传统种植模式,2003年之前在赵墩镇大面积应用,以人工收种管理为主,之后因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轮作面积逐渐下降。近2年由于灰飞虱虫量被有效控制、带毒率下降,玉米粗缩病整体发病轻,该轮作模式种植面积逐步增加。

2.2生产特点

粮经搭配,结构合理,茬口衔接好,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高产高效。便于机械化操作,省工省时,降低人工成本。不利之处在于玉米生长期间可能遭遇玉米芽涝、高温杀雄、中后期倒伏等灾害风险。

2.3经济效益

调查近2年大蒜—玉米轮作模式产量与经济效益(表2),并与小麦—玉米轮作模式比较,两种模式在单季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方面基本相当,但因种植大蒜收入高,大蒜—玉米轮作总效益高于小麦—玉米轮作。

2.4蒜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4.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机械化生产要求、抗逆能力强的本土品种,如苏玉23、苏玉30等。要求采用包衣种子,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一级,发芽率93%以上。

2.4.2机播大蒜茬土壤适播性好,播期弹性较大,5月25日左右大蒜收获,一般墒情较好,宜抢墒播种。使用玉米播种机,带种肥“板茬直播”。每667 m2播种量1.5~2.0 kg,行距60 cm,株距24~25 cm,播深2~3 cm。确保机械行驶速度均匀一致。保证每667 m2种植4500株。施用控释肥(28-8-8)25 kg作种肥,肥料与种子行间距10~15 cm。

2.4.3施肥玉米每667 m2施纯氮18 kg,种肥与 穗肥比例为4∶6;穗肥于喇叭口期用小型田间管理机械进行中耕追肥,施尿素15 kg、复混肥(15-15-15)15 kg;灌浆期视情况补施粒肥,施尿素5.0~7.5 kg。

2.4.4防治病虫草害在播种后,每667 m2用40%异丙莠380 mL兑水30~50 kg喷雾防除杂草。于苗期用40%毒死蜱乳油100 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 g加40%病毒A 100 g兑水50 kg防治灰飞虱。在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用40%毒死蜱乳油100~150 mL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同时还应做好二点委夜蛾、纹枯病、锈病、瘤黑穗病等病虫害防治。

2.4.5抗灾减灾措施①培育壮苗:通过选择高抗品种、稀播匀播、增施磷钾肥、培土蹲苗等措施,培育壮苗,提高个体素质,增强抗逆能力。②防芽涝:做到三沟配套,及时排涝降渍。③防止高温干旱:降低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时喷、灌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当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5%时及时灌水,每667 m2灌水7.5~10.0 m3。④防倒伏:视情况于可见叶8~11叶施用化控药剂进行防控。

2.5.6适时晚收在玉米进入蜡熟末期,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3 小结

蒜茬玉米与麦茬玉米相比,总的经济效益较高,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大蒜—玉米轮作不影响前茬大蒜的生长及收获,且易于机械化操作,用工成本减少,总成本降低,与蒜套玉米相比更利于周年高产高效。随着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升级调整、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加上大蒜市场行情看好,大蒜玉米轮作仍将有望成为蒜作玉米栽培的主要种植模式。

(责任编辑:刘新永)

Planting pattern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garlic and maize

CAO Yan

(ZhaodunTownAgriculturalExtensionServiceCenterofPizhouCity,JiangsuProvince221300)

In this paper,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 of two planting patterns, i.e. maize-garlic intercropping and garlic-maize rotation in Zhaodun Tow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under two planting patterns were summarized also.

Garlic; corn; intercropping; rotation; economic benef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6-02-06

曹艳,女,1979年生,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3.013

猜你喜欢
飞虱斑病轮作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